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牙体缺损修复原则

牙体缺损修复原则

牙体缺损修复原则——1 正确恢复牙体形态与功能1、恢复缺损牙轴面形态
意义:(1)保证食物正常排溢及食物对牙龈的生理性按摩作用。

(2)利于修复体的自洁。

(3)维持颈部龈组织的张力和正常接触关系。

恢复不良:
(1)突度过小:导致牙龈损伤。

(2)突度过大:导致牙龈萎缩。

2、恢复外展隙和邻间隙
(1)恢复唇、颊、舌、合等外展隙。

(2)恢复邻间隙:即龈外展隙,两侧为邻牙邻面,上为邻接点,下为牙槽骨。

恢复不良:(1)邻间隙过小:压迫龈乳头。

(2)邻间隙过大:导致食物嵌塞。

3、恢复邻接关系
特点:(1)青年人接触区呈点状,年长者呈面接触。

(2)前牙靠近邻面切缘,磨牙与前磨牙在邻面颊1/3与中1/3;磨牙在邻面中1/3。

恢复不良:(1)过紧:导致牙周膜损伤。

(2)过松:导致食物嵌塞。

4、恢复合面形态与咬合关系
标准:
(1)恢复合面形态:尖、窝、沟、嵴。

(2)使合力方向与牙长轴方向一致:适当降低牙尖高度。

(3)使合力大小与牙周支持组织相适应:注意咬合接触面积的调整,冠根比例的协调性。

牙体缺损修复原则——2尽量保存、保护牙体组织l要求:
1. 去尽病变组织。

2. 消除倒凹,获得就位道。

3. 开辟修复体的空间。

4. 制备抗力固位形。

5. 预防性扩展。

6. 磨改异常的对颌牙,建立咬合关系。

如何保存牙体组织
1. 尽量选用部分覆盖的修复体而不是全冠修复体。

用部分冠代替全冠而减少牙体制备的量。

2.牙体制备时应尽量避免轴面聚合度过大。

聚合度过大会导致可观的牙体组织的丧失。

3. 合面制备应根据其解剖外形而去除均匀的厚度。

按照合面解剖外形进行合面磨除可取得足够的合面间隙而不会造成过多的牙体磨除。

4. 均衡磨除轴面,必要时进行正畸治疗
5. 选择较少磨除牙体组织边缘。

比如选择凹斜面比肩台磨除的牙体组织的量要少。

6. 避免牙体制备向根尖方向不必要的扩展。

牙体缺损修复原则—— 3、应保证组织健康
修复体类型
修复体设计与组织健康、材料选择、边缘的设计
1、保护牙髓组织健康:
影响因素:窝洞深度、切割量、产热量、切割效率等
2、保护牙周膜健康:轴向合力、邻接点的位置及松紧度要适宜。

3、保护牙龈组织的健康:修复体边缘的位置、边缘外形。

1、牙髓的保护
牙髓受损的因素:洞的深度、牙体的切割量、温度、牙髓的抵抗力
温度最关键
髓腔温度增加C,15%的牙髓坏死,增高 C, 60%的牙髓坏死,牙髓温度增至 C,所有的牙髓坏死。

保护措施:水雾冷却、间歇短时轻压磨切手法、高速器械、戴临时冠、牙体预备应一次完成。

2、保护牙周膜
1、使基牙接受轴向合力:牙尖斜度150
2、邻接点的位置要准确:见前
3、邻接点的松紧度要适宜:牙线
3、保护牙龈组织的健康
轴面制备不足: 导致牙外形过大并损害菌斑控制,造成牙周疾病和龋病;
合面制备不足: 导致咬合功能障碍;
边缘位置欠佳: 导致修复体折裂,牙釉质或牙尖折断;
人造冠应复制原来牙齿的形态和外形轮廓(除非修复体需改正畸形或错位牙)。

尤其是在邻面接触部位和根分叉,牙周病常起始于这些部位。

3、保护牙龈组织的健康
修复体边缘的位置
修复体边缘的外形
修复体边缘的密合性
修复体边缘的位置
龈上边缘的优点有
1. 容易完成;
2. 最容易保持清洁;
3. 容易取摸,较少有软组织损伤的危险;
4.在下次复查时,容易对修复体进行评估。

有以下问题应考虑龈下边缘:
1. 龋病、颈部酸蚀;
2. 邻面接触区扩展到龈乳头;
3. 需要增加固位;
4.金属烤瓷冠边缘隐藏在唇龈缘的后面;
5. 不能够用其他方法控制的牙根敏感;
6. 需要改变轴面外形。

三、修复体与牙龈组织的关系
1、修复体与龈边缘的位置
修复体龈边缘的牙体预备形式:
1.刃状 2. 900肩台 3.斜
面肩台 4. 1350肩台 5.凹形
6. 凹斜面修复体边缘的外形密合

外形的密合性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外形不良或边缘密合性较差,易导致继发性龋病和牙龈炎。

人造冠的龈边缘与患牙衔接处形成一个光滑一致的面,避免形成任何一个微小的肩台,这就要求修复体边缘的厚度和牙体预备出的肩台厚度一致,过薄过厚都会破坏牙体连接处的一致性。

由于粘固剂的溶解和固有的表面的粗糙,修复体与牙齿的交界处是再发生龋病的潜在部位。

修复体与牙体表面越吻合,发生继发龋和牙周病的机会就越少。

必须十分重视制备光滑的边缘,在获得光滑边缘方面所花费的时间将使随后的步骤—牙体组织的去除、印模制取、代型制作、蜡型完成和最终修复体的完成更加容易。

最终将使病人有一个长期使用的修复体。

牙体缺损修复原则——4
应合乎抗力与固位形的要求
抗力形:指修复体与患牙均能抵抗合力而不致破坏。

1. 增加患牙抗力的措施:
l(1)消除薄壁弱尖。

(2)选用根管桩和设计铸造桩核。

(3)合理的修复体类型
2. 增加修复体抗力的措施:
(1)保证修复体的厚度。

(2)合理恢复修复体的外形,避免尖、薄、锐。

(3)选择强度大的修复材料。

(4)保证修复体的制作质量。

(5)颌面形态的恢复及合力方向的控制
足够的抗力主要依靠以下因素:
1. 脱位力的大小和方向
2. 牙体制备的几何外形
3. 粘固剂的物理性能
增加牙齿抗力的措施:
a). 避免预备后形成薄壁弱尖
b). 去除易折断的薄壁,降低高尖陡坡,修
整尖锐的边缘脊和轴面角
c). 必要时采取辅助增强措施
增加修复体抗力的措施:
a) 保证修复体的体积和厚度
b) 防止修复体内部应力集中
c) 选择合适的修复材料
d) 避免修复体内部结构缺陷(如气泡等)
e) 避免特定部位的合力集中
作业:叙述牙体缺损的修复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