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西省2011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试题

山西省2011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试题

山西省2011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试题试题精粹03-31 0738:山西省2011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2.回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机读卡上。

3.回答1~6题、13—15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机读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和答题纸上无效。

4.本卷共18小题,除1~6题、13—15题外,均需把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机读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A卷)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洋画素描与中国画的白描及水墨法,摆脱了彩色的纷华灿烂、轻装简从,直接把握物的轮廓、物的动态、物的灵魂。

画家的眼、手、心与造物面对面肉搏。

物象在此启示它的真形,画家在此流露他的手法与个性。

抽象线纹,不存于物,不存于心,却能以它的匀整、流动、回环、曲折,表达万物的体积、形态和生命;更能凭借它的节奏、速度、刚柔、明暗,有如弦上的音、舞中的态,写出心情的灵境而探八物体的诗魂。

所以中国画自始至终以线为主。

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上说:‚无线者非画也。

‛这句话何其爽直和肯定!西洋画的素描则自米开朗琪罗、达芬奇、拉斐尔、伦勃朗以来,不但是作为油画的基础工作,画家与物象第一次会晤交接的产儿,且以其表示画家‚心灵艺术的探险史‛的光荣与胜利,使我们直接窥见艺人心物交融的灵感刹那,惊天动地的非常际会。

其历史的价值与心理的趣味有时超过完成的油画。

然而中西线画之关照物象与表现物象的方式、技法,有着历史上传统的差别:西画线条是显露着凹凸,体贴轮廓以把握坚固的实体感觉;中国画则以飘洒流畅的线纹,笔畅墨饱,自由组织,暗示物象的骨骼、气势与动向。

顾恺之是中国线画的祖师,唐代吴道子是中国线画的创造天才与集大成者,他的画法有所谓‚吴带当风‛,可以想见其线纹的动荡、自由、超象而取势。

其笔法不暇作形体实象的描摹,而以表现动力气韵为主。

然而北齐时曹国画家曹仲达以西域作风画人物,号称‚曹衣出水‛,可以想见其衣纹垂直贴附肉体显露凹凸,有如希腊出浴女像。

此为中国线画受外域影响者。

后来宋元花鸟画以纯净优美的曲线,写花鸟的体态轮廓,高贵圆满,表示最深意味的立体感。

以线示体,于此已见高峰。

但唐代王维以后,水墨渲淡一派兴起,以墨气表达骨气,以墨彩暗示色彩。

虽同样以抽象笔墨追寻造化,在西洋亦属于素描之一种,然重墨轻笔之没骨画法,亦系间接接受印度传来晕染法之影响。

故中国线描、水墨两大画系虽渊源不同,而其精神在以抽象的笔墨超象立形,依形造境,因境传神,达于心物交融、形神互映的境界,则为一致。

西画里所谓素描,在中国画正是本色。

素描的价值在直接取相,眼、手、心相应,而其精神则又在以富于暗示力的线纹或墨彩体现具体的形神。

故一切造形艺术的复兴,当以素描为起点;素描是返于‚自然‛,返于‚自心‛,返于‚直接‛,返于‚真‛,更足返于纯净无欺。

法国大画家安格尔说:‚素描者艺之贞也。

…中国的素描——线描与水墨——本为唐宋绘画的伟大创造,光彩灿烂,照耀百世,然宋元以后逐渐流为僵化的定型。

绘艺衰落,自不待言。

(摘自宗白华《论素描》,有删改)1.下列关于“素描和白描及水墨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素描、白描及水墨法,是直接把握物的轮廓、物的动态和物的灵魂,轻装简从,不去关注纷华灿烂的色彩。

B.素描、白描及水墨法,是画家眼、手、心与造物面对面肉搏,让物象直接启示其真形,画家流露其手法与个性。

C.素描、白描及水墨法,所使用的抽象线纹,既能表达万物的体积、形态和生命,更能写出画家心情的灵境。

D.素描、白描及水墨法,都是画家心灵和物象交融的产物,是油画的基础,且价值和趣味有时超过完成的油画。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线画以飘逸流畅的线纹,笔畅墨饱,自由组织,暗示物象的骨骼、气势与动向。

其祖师即东晋大画家顾恺之。

B.有“曹衣出水”美誉的北齐画家曹仲达,其线画人物衣纹垂直贴附肉体显露凹凸,他是最初受到外域画风影响的画家。

C.唐代吴道子的笔法不暇作形体实象的描摹,而以表现动力气韵为主,线纹动荡、自由、起象而取势,素称“吴带当风”。

D.以线示体,到宋元时已达到高峰,其时的花鸟画曲线纯净优美,花鸟体态轮廓高贵圆满,有意味很深的立体感。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唐代水墨渲淡画派重墨轻笔之没骨画法,间接接受了印度晕染法的影响,因其以抽象笔墨追寻造化,在西洋也属于素描之一种。

B.中国线描、水墨两大画系虽渊源不同,但与西洋画素描却有历史性差别:前者追求形神互映的境界,后者注重把握坚固的实体感觉。

C.一切造型艺术之复兴,当以素描为起点,这源于素描之价值,及其以富于暗示力的线纹或墨彩体现具体形神之精神。

D.中国的线捕与水墨是唐宋绘画的伟大创造,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但宋元以来,因受印度晕染法及西方素描之影响,终至衰落。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郭嘉字奉孝,颖川阳翟人也。

初,北见袁绍,谓绍谋士辛评、郭图曰:‚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

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遂去之-或荐嘉。

太祖召见,论天下事。

太祖日:‚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

’’表为司空军祭酒。

征吕布,三战破之,布退固守。

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

孙策斗千里,尽有江东,闻太租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将渡江牝袭许。

众闻皆惧,嘉料之曰:‚策新i皇盔王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

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

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

从破袁绍,绍死,又从讨谭、尚于黎阳,连战数克。

诸将欲乘胜攻之,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嫡立也。

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

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

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

‛太祖曰:‚善u’’乃南征。

军至西平,谭、尚果争冀州。

谭为尚军所败,走保平原,遣辛毗乞降。

太祖还救之,遂从定邺。

又从攻谭于南皮,冀州平。

太祖将征尚及三郡乌丸,诸下多惧刘表使刘备袭许以讨太祖,嘉日:‚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太祖遂行。

至易,嘉言曰:‚兵贵神速。

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太祖乃密出卢龙塞,直指单于庭。

虏卒闻太祖至,惶怖合战。

大破之。

(选自《三国志菁华,郭嘉传》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祖欲引.军还引:率颔B.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趣:追求C.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敌:敌人D.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济:渡河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郭嘉有战略才能的一组是(3分)()①太祖召见,论天下事②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③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④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⑤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⑥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郭嘉之所以离开袁绍,是他认为袁绍只是学了周公一点皮毛,诡计多端而做事抓不住要害,喜欢谋划而缺乏决断,想与他拯救天下大难,太难了。

B.孙策准备乘曹操官渡作战时袭击曹操后方的许昌。

郭嘉判断孙策树敌众多而又为人轻敌,缺少戒备,一定死在刺客手里。

孙策果然被许贡的宾客刺死。

C.郭嘉善于分析敌人内部矛盾。

大破袁绍之后,他分析袁绍由于爱这两个儿子,生前没有确立继承人,所以必定发生内讧。

曹操静观其变,很快就平定了邺。

D.曹操准备远征袁尚及三郡乌丸,部下大都担心刘备袭击许昌。

郭嘉分析了刘表和刘备之间的矛盾,认为即使倾全国的兵力远征,也用不着忧虑。

果如其言。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

(2)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宪成8~9题。

点绛唇雨中故人相过王恽(元)谁惜幽居?故人相过还晤语。

话余联步,来看花成趣。

春雨霏微,吹湿闲庭户。

香如雾。

约君少住,读了《离骚》去。

8.词的上片写了词人和故人哪些动作?表现了他们怎样的情趣?(5分)9.下片“湿”字渲染了什么样的环境氛围?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约朋友读《离骚》,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国破山河在,。

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2),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3)呜呼!,非秦也;,非天下也。

(杜牧《阿房宫赋》)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作答时请在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内打“√”。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

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幌。

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的一展眼。

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

方欲问时,只见小、r头子们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

‛周瑞家的与平儿忙起身,命刘姥姥‚只管等着,是时候我们来请你‛。

说着,都迎出去了。

刘姥姥屏声侧耳默候。

忽见周瑞家的笑嘻嘻走过来,招手儿叫他。

只见门外錾铜钩上悬着大红撒花软帘,南窗下是炕,炕上大红毡条,靠东边板壁立着一个锁子锦靠背与一个引枕,铺着金心绿闪缎大坐褥,旁边有雕漆痰盒。

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看小铜火箸儿拔手炉内的灰。

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

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呢。

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

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

凤姐忙说:‚周姐姐,快搀起来,别拜罢,请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