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版】电大《人类与社会》专科考试全网最全答案参考资料一、选择题1、商业贸易能够产生的前提是(生产的社会分工)。
2、古典宗教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两极世界政治格局最终崩溃,它的标志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4、联合国有关研究机构首次使用“知识经济”的概念是在(1990年)5、中国的现代化是一种典型的外源式、防御性的现代化,它的起点是(洋务运动)6、以下哪一项因素不是文化类型的划分依据(文化冲突)7、最早提出著名的太阳系“星云假说”的学者是(康德)8、驱动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追求更好经济生活条件)9、资源具有的两个重要特征是(社会效应性、稀缺性)10、人类社会婚姻家庭关系变化的根本动因是(生产方式的变化)11、社会阶层划分的基础是(职业划分)12、世界上城市产生的主要时期是(公元前3000年---1500年)13、知识技术资源是指人们可用于创造社会财富的各种(现实知识技术和潜在知识技术)。
14.所谓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某些痕量气体含量增加,引起地球平均气温上升的现象。
这类痕量气体称之为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臭氧等)15、功利型的婚姻,男女之间是一种(平行关系)。
16、内涵型的婚姻,男女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
17、判断战争性质的基本依据是(战争的正义性和分正义性)18、16世纪以来,西欧通常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19、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拥有自主性的根本条件和重要标志是(独立的产权)20、人类实现从传统交通向现代交通转变的重要标志是(动力系统)的突破性变革21、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2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之间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笼)23、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表明第三世界国家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
24、在人类文化起源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劳动)25.在人类社会的家庭发展历史上,对偶家庭是(C第三种家庭形式)26.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批城市出现于(A公元前3500到3000年)27.一般来说,乡村社会的习俗风情,总是产生于特定的(农业文明)28.佛教的创始人是乔达摩 ? 悉达多,它于公元前6—5世纪时兴起于(印度)29.文化类型的概念最早出现于美国民族心理学家拉尔夫? 林顿的( D《人的研究》)30.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于(A 1995年)31.民俗学的英文名为Folklore,这一名词是英国考古学家汤姆斯在1846年创造的,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同,对这个词原意的正确理解应该是(D关于民众知识的科学)32.所谓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某些痕量气体含量增加,引起地球平均气温上升的现象。
这类痕量气体称之为温室气体,包括(A 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臭氧等)33.在人类社会的家庭发展历史上,对偶家庭是(C 第三种家庭形式)34.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批城市出现于(A公元前3500到3000年)35.一般来说,乡村社会的习俗风情,总是产生于特定的(A 农业文明)36.佛教的创始人是乔达摩• 悉达多,它于公元前6—5世纪时兴起于(C 印度)37.文化类型的概念最早出现于美国民族心理学家拉尔夫• 林顿的(D 《人的研究》)38.最早提出著名的太阳系“星云假说”的学者是(D康德)39.联合国有关研究机构首次使用“知识经济”的概念是在( A 1990年)40.英国在其工业化过程中所依赖的主要资源是(D 矿产资源)41.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于(A 1995年)42.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认为,国家的本质是(D 保护国民的安全)43.民俗学的英文名为Folklore,这一名词是英国考古学家汤姆斯在1846年创造的,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同,对这个词原意的正确理解应该是(B 残存文化)44、最早提出著名的太阳系"星云假说"的学者是(D、康德)。
45、大气圈可分成不同气层,其中(A、对流层)对地球表层环境的影响最为强烈,我们日常所见到的天气变化现象一般都发生的这个气流层中。
46、当代国际人口迁移的主流是(C、劳务输出)。
47、智力资源指的是(D、科技队伍和管理队伍)。
48、可持续发展突出强调的是(B、发展),认为(发展)是发展持续下去的前提条件。
49、人类第一种家庭形式是(A、血缘家庭)。
50、人类社会婚姻家庭关系变迁的根本动因是(A、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
51、国家产生的原因是(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52、一般认为,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人口的比重下降到(C、20%)以下,农业投入占农业净产值的比重上升到(40%),就属于现代农业范畴。
53、联合国有关研究机构首次使用“知识经济”的概念是在(A、1990年)。
六、多选题1、五星或五行并同(A、太阳 B、月亮)合称七曜。
2、一个民族应具有的共同特征是(B、共同语言 C、共同的经济生活 D、共同的文化认知E、共同的生活地域)。
3、社会资源包括(A、人力资源 B、管理资源 C、智力资源 D、信息资源)。
4、保证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行动纲领要求我们必须切实执行(B、保护资源 C、提高资源再生能力 D、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政策。
5、婚姻有不同的关系形态,其中属于内涵型的是(C、有生命的 D、全盘的)。
6、推动一夫一妻制产生的动力是(B、社会分工 C、生产资料私有)。
7、决定阶层划分的因素是(A、所有制结构 B、产业结构 C、职业结构D、分配(收入)结构 E、文化及管理结构)8.法律的两大作用是(B、规范作用D、社会作用)。
9、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完成,引起了社会经济生活的深刻变化是(A、生产力水平的巨大发展 B、社会人口增多 C、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D、经济危机频繁发生 E、自然科学的进步)。
10、市场经济的发展要经历以下阶段(A、市场经济的萌芽阶段D、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阶段 E、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
七、填空题1、根据太阳系的运动特征,天文学家提出了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
2、在中国发现的最早人类化石是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的牙化石,这证明中国人应是土生土长的。
3、目前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要面对的三大问题是人口、资源、环境。
人口增长过快则是导致自然资源不足、环境恶化等系列问题的根本原因。
4、婚姻的本质主要通过其社会属性表现出来。
5、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是人类社会婚姻关系变迁的根本动因。
6、生产力的一定发展是阶级产生的前提条件,而生产力的不够充分发展又使得阶级能够持续存在。
7、中国法制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时期,中国法律就已开始了成文法典化进程。
8、资本主义国家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存在着两条道路普鲁士道路和美国式道路。
9、工业革命一个最重要的社会后果,就是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10、等价交换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原则。
二、名词解释1、宇宙大爆炸——1948年美国物理学伽莫夫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理论,对宇宙为什么会膨胀进行了解释,他认为,宇宙最初处于一个超高温、超高密的微体状态,这种微体在150亿年以前的一次爆炸性事件后开始变化,我们今天的宇宙空间和物质是从这个时刻启始发展的。
2、婚姻——-婚姻是基于性爱基础之上的为社会或国家所认可的男女两性结合维持适应和解体的过程。
这样一个过程包括:择偶过程、嫁娶过程、维持适应过程、解体过程。
这一过程通过一定的仪式以及由婚姻所衍生的社会关系具体表现出来。
3、英美法系——也称英吉利法系,普通法法系,是以英国的普通法、衡平法和制定法为基础,融入罗马法、教会法以及中世纪商法的若干原则而逐步形成的一个世界性的法律体系,是在英国对外贸易、军事侵略、殖民统治和强制推行英国法的过程中形成的。
4、工业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起,在欧美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发生了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以机器大工业代替手工业的重大变革,这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工业革命,亦称产业革命。
工业革命不仅生产技术发生重大革命。
生产力大大提高,而且使社会结构、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使资本主义制度得以最终确立。
5、市场经济——即是指通过市场机制来对资源进行社会配置、通过价值规律来调节经济运行的一种经济运作形式。
当人类逐渐走向中世纪封建社会晚期的同时,随着生产的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条块分割的市场逐渐趋向统一,在自然经济内部开始萌生了一种新的经济运行形式,即市场经济。
6、世界三大宗教——经过长期的社会变迁,各种宗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演变、发展,甚至湮灭,世界上只有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突破了国家和民族的界限,为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人们所广泛接受,产生着世界性的影响,成为著名的三大世界性宗教。
7、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会议和其后召开的一系列国际会议,大国之间达成的对战后世界政治秩序重新安排的协议和谅解,称之为雅尔塔体制。
这一体制虽然奠定了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出的基础,但又不折不扣的是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
8、经济全球化——是一种跨越民族国家疆界的经济活动的扩展,它使各国经济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的程度加深,使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范围迅速扩展,从而促使各国经济走向开放.走向市场化,促使世界经济趋向某种程度上的一体化。
9、民族——民族是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生活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共同文化认知的稳定人群。
10、城市化——城市化是指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从乡村向城市转化,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例提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农业活动逐渐向非农业活动转化,城市文化逐渐替代农村文化,非农产业人口的比例逐渐提高。
11、人力资源——以人口为自然基础,指人口中那些已经成年并且具有和保持着正常劳动力的人,它是由一定数量的具有劳动技能的劳动者构成的,人力资源的量和质的规定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劳动者的人的数量,二是劳动者的素质。
12、沙尘暴——是风与沙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当其爆发时.空中遮天蔽日、地面粉尘俱下,能见度极低,给环境带来极大的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沙尘暴主要发生在北方干旱半干旱13、阶层——阶层通常指同一阶级中因财产状况、社会地位的不同或谋生方式不同而区分的社会集团。
阶层是随着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而出现的。
不同阶级及其在不同发展阶段形成不同的社会阶层。
14、法律——法律是由国家专门机关创制的、以权利义务为调整机并通过国家强制保证的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它是意志与规律的结合,是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它应当是通过利益调整从而实现社会正义的工具。
15、大陆法系——又称民法法系、罗马—日耳曼法系,是以罗马法为基础,以1804年《法国民法典》和1900年《德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一个世界性法律体系,是在西方近代化过程中,欧洲各国复兴罗马法仿照法国立法模式制定自己的成文法典,并将其强制推行到自己的殖民地而逐步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