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注意】本套资料题后的页码为主教材页码一、单项选择题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B)。
A.社会 B.国家 C.市场 D.企业2.财政分配的主要对象是(D)。
A.社会总产品 B.物化劳动 C.必要劳动产品 D.剩余产品3.美国经济学家定义的充分就业是指就业率达到(B)。
A.95% B.96% C.97% D.100%4.下列属于财政现象的是(B)。
A.企业引进外资 B.企业购买政府债券 C.企业发行股票 D.企业购买金融债券5.将财政支出划分为建设性支出和非建设性支出,是按(B)进行的分类。
A.国家职能 B.经济性质 C.具体用途 D.受益范围6.将财政支出划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是按(C.)进行的分类。
A.国家职能 B.经济性质 C.有无补偿 D.具体用途7.转移性支出主要的作用是促进(C.)。
A.资源有效配置 B.收入平均分配 C.经济稳定 D.经济增长8.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是(C.)。
A.社会救济 B.社会福利 C.社会保险 D.社会公平9.经济学家用来说明不同等级人口收入状况的图形是(A)。
A.洛伦兹曲线 B.拉弗曲线 C.生产可能性曲线 D.无差异曲线10.财政补贴属于(B)。
A.购买性支出 B.转移性支出 C.社会保障支出 D.投资性支出11.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由国家和社会向公民或居民提供最低生活保障的资金或实物,是一种(A)。
A.社会救济 B.社会保险 C.抚恤 D.商业保险12.目前我国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是(A)。
A.税收收入 B.企业收入 C.债务收入 D.事业收入13.国家通过信用方式取得的财政资金是(C.)。
A.税收收入 B,国有资产收益C.债务收入 D.专项收入14.国家征税依据的是(B)。
A.财产权力 B.政治权力 C.公众的意愿 D.满足社会公共需要15.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财政范畴是(C.)。
A.国债 B.规费 C.税收 D.国家预算16.税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是(C.)。
A.企业税收负担率 B.个人税收负担率C.宏观税收负担率 D.综合税收负担率17.税收的纵向公平是指(C.)。
A.通过公平税负,创造一个公平的外部税收环境B.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负担相同的税收C.具有不同纳税能力的人负担不同的税收 D.收入的公平分配18.商品的供给弹性越大,需求弹性越小,税负越容易(A)。
A.前转 B.后转 C.不易转嫁 D.无法确定19.税负转嫁的基本条件是(B)。
A.商品的供求关系 B.商品价格的变动 C.商品的供求弹性 D.税种20.税收的横向公平是指(A)。
A.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负担相同的税收B.具有不同的纳税能力的人负担不同的税收C.通过公平税负,创造一个公平的外部税收环境 D.收入的公平分配21.把税收与税率联系起来的曲线是(D)。
A.税收曲线 B.洛伦兹曲线 C.收益曲线 D.拉弗曲线22.对经济效率的不利影响最小的税种是(A)。
A.所得税 B.商品税 C.消费税 D.增值税23.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是(B)。
A.纳税人 B.征税对象 C.税目 D.税率24.目前我国税收制度中,最大的税类是(A)。
A.流转税类 B.收益税类 C.资源税类 D.所得税类25.税法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是(A)。
A.纳税人 B.负税人 C.扣缴人 D.缴款人26.在下列税种中属于对行为课税的税种是(C)。
A.增值税 B.消费税 C.证券交易税 D.所得税27.营业税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B)。
A.企业 B.单位和个人 C.事业单位 D.机关团体28.在税制要素中,决定税收负担的税制构成要素是(A)。
A.税率 B.超征点和负征额 C.减负税 D.附加和加成29.把税收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是按(B)进行的分类。
A.课税对象的性质 B.税负能否转嫁 C.价税关系 D.计税标准30.在产生税收收入效应的情况下,会出现(B)。
A.劳动力供应减少 B.劳动力供应增加C.经济活动减弱 D.纳税人闲暇时间增加31,国家预算应包括它的全部财政收支,不准少列收支、造假账,更不能编制预算外预算。
这是指国家预算的(B)。
A.公开性 B.完整性 C.可靠性 D.法定性32.在下列预算年度中,属于历年制的是(B)。
A.当年的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 B.当年1月1日至12月1日C.当年10月1日至次年9月30日 D.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33.经常预算的收入形式主要是(A)。
A.税收收入 B.债务收入 C.企业收入 D.事业收入34.现代财政预算最早出现于(B)。
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日本35.财政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必须采取一定的形式公诸于众,并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这是财政预算的(A)。
A.公开性 B.法定性 C.时效性 D.完整性36.(正常的财政收入+国内外债务)-(正常的财政支出+债务支出):(C)。
A.原始赤字 B.软赤字 C.硬赤字 D.总预算赤字37.在以前财政年度的基础上,按新的财政年度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之后确定的预算是(C)。
A.零基预算 B.普通预算 C.增量预算 D.单式预算38.财政收支指标的确定只以社会经济的预算发展为依据,不考虑以前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这叫(C)。
A.增量预算 B.单式预算 C.零基预算 D.复式预算39.将政府的全部财政收支汇编在一个统一的预算表之中,这种预算叫(A)。
A.单式预算 B.增量预算 C.复式预算 D.零基预算40.我国的预算批准权力机构是(D)。
A.各级政府 B.国务院 C.各级财政部门 D.各级人民代表大会41.导致一部分财政收入没有形成现实购买力的是(B)。
A.财政平衡 B.财政结余 C.财政赤字 D.赤字财政42.财政平衡不仅要考虑一个财政年度内的收支状况,更要考虑各年度之间的联系,这说明财政平衡是一种(A)。
A.动态平衡 B.综合平衡 C.相对平衡 D.绝对平衡43.政府在编制预算时就出现了财政收不抵支的赤字缺口,这叫(A)。
A.预算赤字 B.赤字财政 C.软赤字 D.硬赤字44.编制预算时是平衡的,但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出现意外的短收或超支因素使预算执行的结果出现了赤字,这叫(B)。
A.预算赤字 B.执行赤字 C.赤字财政 D.决算赤字45.能够使国债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明显区别开来的,是国债的(B)。
A.自愿性 B.有偿性 C.灵活性 D.直接返还性46.将国债划分为内债和外债,其划分标准是按照(D)。
A.举债方法不同 B.举债主体不同 C.流通与否 D.发行地域不同47.在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中,最常用的是(B)。
A.运用财政结余 B.发行政府债券 C.增加税收 D:向银行透支或借款48.政府出售国债可以(B)货币供应量和总需求。
A.增加 B.减少 C.稳定 D.加速49.国债可分为契约性借款和公债券,其划分标准是(A)。
A.按举债形式 B.按期限长短 C.按发行主体 D.按公债用途50.目前,世界各国一般将(A)年之内的债券看做短期债券。
A.一 B.二 C.三 D.十51.国家将发行的债券统一售与一家或多家银行,再由银行自行向社会公众发售的方法,称为(D)。
A.公募招标方式 B.委托出售方式 C.行政摊派法 D.承购包销方式52.20世纪80年代我国国债的发行方式主要是(C)。
A.地方承购包销 B.委托出售 C.摊派法 D.中央银行承购包销53.当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应采取(CA)。
A.收入大于支出的结余政策 B.收支平衡的中性政策C.支出大于收入的赤字政策 D.收支相等的平衡政策54.能自动发挥作用使宏观经济趋向稳定的政策效应叫(A)。
A.自动稳定器 B.乘数效应 C.奖抑效应 D.货币效应55.对社会供求关系不具倾向性的调节作用的是(C)。
A.扩张性财政政策 B.紧缩性财政政策C.中性财政政策 D.扩张性货币政策56.松的财政政策可通过以下方式达到(C)。
A.减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税收 B.只能减少政府支出C.增加政府支出或减少税收 D.只能增加税收57.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并存(即“滞胀”),经济结构失衡,这时宜采取(D)。
A.双松政策 B.双紧政策 C.紧财政松货币 D.松财政紧货币58.社会需求严重不足,生产资源大量闲置,失业严重时,解决这种严重的经济萧条宜采取(A)政策。
A.双松 B.双紧 C.紧财政松货币 D.松财政紧货币59.紧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搭配指的是(D)。
A.扩大财政赤字和收紧信贷规模 B.减少财政赤字和收紧信贷规模C.扩大财政赤字和扩张信贷规模 D.减少财政赤字和扩张信贷规模60.松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搭配指的是(A)。
A.扩大财政赤字和收紧信贷规模 B.减少财政赤字和收紧信贷规模C.扩大财政赤字和扩张信贷规模 D.减少财政赤字和扩张信贷规模6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双松”搭配指的是(C)。
A.扩大财政赤字和收紧信贷规模 B.减少财政赤字和收紧信贷规模C.扩大财政赤字和扩张信贷规模 D.减少财政赤字和扩张信贷规模62.下列不会增加预算赤字的情况是(D)。
A.政府债务利息的增加 B.政府购买的商品与劳务增加C.政府转移支付增加 D.间接税增加63.根据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是(C)。
A.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B,尽量增加政府税收,增加政府预算盈余C.实现充分就业 D.合理安排政府支出,使之效益最大64.一般来说,在经济衰退时期,财政政策的内容是(B)。
A.税收减少,政府支出减少 B.税收减少,政府支出增加C.税收增加,政府支出减少 D.税收增加,政府支出增加65.从补贴对象看,财政补贴可以分为(A)。
A.企业补贴和个人补贴 B,生产环节补贴和消费环节补贴C.实物补贴与现金补贴 D.明补与暗补66.国家预算应包括它的全部财政收支,不准少列收支、造假账,更不能编制预算外预算。
这是指国家预算的(B)。
A.公开性 B.完整性 C.可靠性 D.法定性67.现代财政预算最早出现于(B)。
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日本68.财政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必须采取一定的形式公诸于众,并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这是财政预算的(A)。
A.公开性 B.年度性 C.可靠性 D.完整性69.在以前财政年度的基础上,按新的财政年度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之后确定的预算是(C)。
A.零基预算 B.普通预算 C.增量预算 D.单式预算70.将政府的全部财政收支汇编在一个统一的预算表之中,这种预算叫(A)。
A.单式预算 D.增量预算 C.复式预算 D.零基预算71.反映国家以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身份取得的收入、其他建设性收入和国家用于进行经济建设支出的预算是(A) 。
A.经常预算 B.资本预算 C.社会保障预算 D.其他预算72.导致一部分财政收入没有形成现实购买力的是(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