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摄影测量与遥感案例分析

摄影测量与遥感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1航空摄影技术设计1.1工作区范围1.2航摄技术内容和执行的技术标准在实施过程中,执行的技术标准为GB/T 6962《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

1.3技术路线与工艺流程1.3.1技术路线为了充分保证航摄项目的完成时间和成果质量,本项目拟采用如下技术路线:1.详细总结在XX地区航摄飞行工作经验,如进行适宜彩色摄影气象条件、协调保障、航摄参数选择、摄影处理方法、质量控制分析等,为本次航摄编制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提供依据。

2.根据本次任务航摄比例尺的要求,结合测区地貌、地形特点,选择合适的航摄飞行平台、航摄焦距,并进行合理的航摄设计。

为了提高航摄飞行效益、航摄成果质量并按计划完成任务,本次航摄拟选择运-五机型为飞行平台,一台RC-10航摄仪进行作业。

3.为了充分保证本次航摄成果的质量,从航摄飞行天气条件,航摄仪的通光量、滤光镜等性能,冲洗、印像试片,质量检查与监控等技术环节上严格把握。

每一环节的工作均按前述技术规范标准执行。

4.加强项目组织管理及协调工作,与委托方保持密切联系,定期汇报工作进展情况,以便随时合理部署和调整工作计划。

1.3.2工艺流程执行的流程框图见图1-1。

图1-1 航摄工艺流程框图1.4工作方法1.4.1飞行条件、航摄及摄影处理器材a) 飞行条件为测区飞行作业的方便和便于摄影后的胶片能及时送北京冲洗处理,选择机场时首先考虑以航行协调、保障航摄飞行作业为优先条件,兼顾距测区较近和往北京空运胶片方便、快捷。

为此,拟选择XX机场作为使用机场,XX机场作为备用机场。

根据本次航摄比例尺及飞行高度要求,综合考虑目前国内航摄飞机状况、租机费用和飞行安全,并兼顾航行协调、航摄飞行作业保障等因素,拟选择XX航空公司的运-五机型作为本测区航摄的飞行平台。

运-五为单螺旋桨飞机,巡航速度为180km/h,续航时间为6小时,最高升限达4200m,有利于机场空中管制与调度,适合于丘陵、山区的中、低空航空摄影。

飞机上配有先进的GPS导航仪,可以保证航线弯曲度控制在3%以内。

b) 航摄仪器本项目使用RC-10航摄仪一台。

使用航摄仪的焦距为f =153mm,光学透镜平均分解力高达115线对/mm,径向畸变差优于3µm,压平性能好,色差消除非常理想(防晕效果好),航摄仪上配备连动座架,可消除飞机受气流、侧风影响而引起的航摄仪倾角超限现像。

c) 滤光镜选择滤光镜选择波长为420nm的中性灰滤光镜。

中心通光率为36%和60%,从中心部位向其边缘按余弦的三次方逐渐降低,可以有效地抑制光学透镜固有的光线强度在焦平面上的分布不均匀现象,使胶片在焦平面各部位所接受的光强度基本一致,从而使所获取的航空遥感图像色调均匀。

d)感光材料测区1∶6000/1:10000比例尺彩色航空摄影,使用美国柯达公司生产的彩色航空胶片,型号为2444。

该胶片为环保型的胶片,底片片基色罩为品红色。

感光度为AFS 125,该胶片采用埃斯塔聚酯片基,片基稳定性强,伸缩率低,点位精度高,乳剂颗粒度小,影像细腻,具有较高的解像力,属中-底速感光材料。

1.4.2技术指标a) 飞行质量要求:(1)航线弯曲度:飞行航线弯曲度不大于3%。

(2)航高要求:同一航线上最大与最小航高之差及相邻航线的航高差均应不大于说设计航高的5%。

(3)倾斜角:像片倾斜角一般不大于3°,个别最大不超过5°。

(4)旋偏角:一般不大于8°,最大不大于12°(且不得连续有两个像对)。

(5)航向重叠度一般应为60-65%,个别最大不得大于75%,最小不得小于53%;旁向重叠度一般应为30-35%,个别最小不得小于13%。

(6)测区范围覆盖:旁向覆盖超出测区边界线一般不少于像幅的50%,最少不少于像幅的30%,航向覆盖超出测区边界线不少于一条基线;测区中分区之间的接边重迭一般不少于像幅50%,最少不少于像幅的30%,航向覆盖超出分区边界线不少于一条基线。

b) 影像质量要求(影像反差、色调、清晰度、框标、辅助信息、影像位移、防晕效果等)(1)获取的测区像片应影像清晰、层次丰富、反差适中,彩色色调柔和鲜艳、色调基本均匀、相同地物的彩色基调基本一致。

(2)航片中光学框标及其辅助信息的影像齐全、清晰。

(3)航摄底片上的划痕、静电斑痕、折伤、脱胶等缺陷的范围及数量不得影响测绘成图,否则应予以补摄。

(4)底片和像片上不得有色斑、褪色、变色、污染等缺陷。

(5)最大曝光时间限定在曝光瞬间造成的像点最大位移不得超过0.06mm。

航摄底片在曝光瞬时未能严格压平而在像平面上引起的像点位移误差应满足:用精密立体坐标量测仪测定标准配置点和若干检查点的坐标和视差,并按模型相对定向程序进行解算,检查点上的剩余上下视差不大于0.02mm,个别最大不大于0.03mm。

(6)对各种原因获取的不合格航片(如相对漏洞、绝对漏洞、航片上有云影等缺陷)要及时补飞。

1.4.3航空摄影设计XX测区为丘陵地区,个别地段高差比较大、地形地物较复杂。

按照航摄规范,测区只有少数山头与最低的地形高差约100m,未超出分区的要求。

因此整体考虑该测区不用分区,只按照航摄不同比例尺的范围进行航摄。

为保证航摄比例尺一致性及测图精度,根据测区的航摄比例尺、范围及地形、地貌分布情况,结合测图的技术要求,航线方向都布设为南北向。

1:6000彩色航摄:测区范围以XX市中心区1:6000彩色航摄区为中心,向外扩展,测区形状为南北近长方形,面积为170 km2,地形高差稍大于彩色摄区地形高差,约为120m,不用分区航摄。

摄影区地形高点的平均值为160m,低点的平均值为40m,平均面高程为232m,确定飞机绝对航飞高度为1150m,基线长度55m,航线间距为966m。

本摄区布设航线9条,航线总长度约221km,航摄面积170km2,预计获取像片323张。

航空摄影设计的主要技术数据见附录61:10000彩色航摄:测区范围以XX市中心区外围1:10000彩色航摄区域,测区形状为环状,面积为385 km2,地形高差稍大于彩色摄区地形高差,约为120m,也不用分区航摄。

摄影区地形高点的平均值为160m,低点的平均值为40m,平均面高程为232m,确定飞机绝对航飞高度为1520m,基线长度85m,航线间距为1610m。

本摄区布设航线19条,航线总长度约456km,航摄面积170km2,预计获取像片378张。

1.4.4航摄飞行的组织实施在作业飞行之前,航行协调负责人务必及时申报军区批文和调机、作业的航行申请,待申报和航行协调工作落实后,及时进入测区。

外业飞行人员在熟识测区情况,航行设计、航摄仪及其附属设备之后,应协同机组人员和其它有关部门人员,就测区的飞行情况进行航行协调、试飞及飞行作业计划安排;在实际的飞行中,外业飞行一定要按照测区航行设计要求,在严把飞行、天气条件下进行作业,获取测区高质量的彩色影像。

1.4.5摄影处理所获取的彩色航空胶片,采用美国柯达公司1811彩色航空胶片冲洗机和柯达EA5冲洗套药进行连续自动冲洗。

彩色胶片冲洗使用美国柯达1140冲洗机连续自动冲洗。

像片印制采用西德KG-30印像机,彩色像片冲洗使用DL-M2000R像纸冲洗机,柯达或富士彩色相纸,Hope177、149彩色、彩色相纸冲洗机和RA-4冲洗套药。

测区彩色与彩色胶片冲洗及印象时,每一筒胶片都要进行试片处理,选择合适的冲洗车速、药液温度,确保航摄影像的质量。

1.4.6质量监控与编录质量监控是保证航摄成果质量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这一环节的主要工作内容将根据项目执行的技术规范要求,对航空摄影的飞行质量(俯仰、侧滚、旋偏角、航迹、航高、比例尺等参数)和影像质量(影像反差、色调、清晰度、框标、辅助信息、影像位移、防晕效果、底片上有无划痕及静电斑等)进行全面检查。

21:500航测成图技术设计2.1项目概况2.2已有资料分析及利用2.3引用标准及作业依据2.4产品规格及技术指标2.4.1数学基础1、平面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高斯-克吕格任意带投影,中央子午线经度为XX 。

2、高程基准:1985国家高程基准。

3、成图比例尺为1:500,地形类别为丘陵地,基本等高距为0.5m。

2.4.2产品规格要求1、数字化地形图产品2、DOM产品2.4.3产品精度要求2.5成图技术路线和生产流程图2.5.1数字化地形图和数字正射影像图成图技术路线本项目数字化地形图数据生产是对测区范围内的地物、地貌采用内、外业结合的方法进行摄影测量法成图。

对测图区域首先进行航空摄影,之后进行外业像控测量,再利用数字航片,在Virtuozo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上采用光束法区域网空三加密对外业像控成果进行加密,建立测区各模型的立体像对,进行全要素数字地形图测绘;测图采集时,根据图幅位置引入恢复相应的模型,并对各类地物要素进行采集,利用相关软件进行编辑、检查、生成初步数字化地形图。

在此基础上派外业人员到实地进行调绘,重点将地名、房屋的层数、屋檐改正数、线状地物、点状地物、植被等调绘到图上,并对新增地物进行补测;最后根据调绘成果再进行内业编辑,生成全要素数字化地形图。

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的生产是在空三加密后,根据图幅位置引入恢复相应的模型,然后定义作业区域,生成核线影像,再对影像进行匹配,并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匹配编辑,在此基础上首先生成单模型的DOM,然后经过色彩调整、镶嵌拼接、裁切、影像整饰等工作,最后生成数字正射影像图。

2.5.2生产流程图图2-1 DLG、DOM生产流程图2.6数字化地形图和数字正射影像图生产2.6.1航空摄影2.6.2像控测量1、区域网布点区域网布点的航线方向跨度为4条基线,旁向跨度为2条航线(如图2-2)。

不规则区域网布点时,应在凹凸拐角处加布平高点。

▲▲▲▲▲ 4 条基线▲图2-2 ▲为平高点2、特殊情况的布点3、像片控制点的判刺和整饰2.6.3空三加密1、空三加密点要求(1)、加密本身需要的连接点位置应尽量选在图2-3所示的1、2、3、4、5、6六个标准点位附近。

当标准点位的选点目标不适合时,应适当增加连接点的数量,提高连接强度。

图2-3(2)、当旁向重叠过大,连接点距离方位线小于上述规定时,应分别选点;当旁向重叠过小,在重叠中线处选点难以保证量测精度时,也应分别选点。

所选点位构成的图形应大致成矩形,点位高差相差不宜过大。

(3)、点位距离像片各类标志要大于1mm。

(4)、平地纠正点尽量避免选在土堤、洼地、房顶等不能代表一般地面高程的目标上。

(5)、林区应尽量选在林间空地的明显点上,如选不出,可选在相邻航线、左右立体像对都清晰的树顶上。

(6)、沿河道、山谷布设的航线应注意标准点之间的高差,以免出现相对定向的不定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