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2021备战初中地理易错题精选-天气与气候练习题及答案

2020-2021备战初中地理易错题精选-天气与气候练习题及答案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1.读图,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A. 4时左右B. 12时左右C. 14时左右D. 20时左右【答案】 C【解析】【分析】一个地方的气温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一天中气温会发生变化,通常是早上跟晚上气温更低,中午气温更高,由图可知,该地一天中气温最高是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故答案为:C。

【点评】一般情况下,陆地上一天中的最高温值出现在14时前后,最低温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天中,正午12时太阳辐射达到最高值。

此时,地面温度随着吸收太阳辐射而升高,地面辐射逐渐增强。

13时左右,地面温度达到最高值。

地面增温后将热量传递给大气需要一段时间,故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

14时后太阳辐射继续减弱,地面温度不断降低,地面辐射不断减弱,气温也随之下降,到日出前后,气温达到最低值。

2.亚洲是世界上自然地理环境最复杂,人文地理环境区域差异最显著的大洲。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组合正确的是()A.乌兰巴托——位于欧洲内部——全年降水稀少B.雅典——位于地中海沿岸——气温年较差大C.孟买——位于北回归线附近——降水分干湿两季D.北京——位于北温带——雨热同期(2)亚洲内部()A.东南亚地区——季风气候——食材种类单一B.西亚地区——炎热少雨——森林资源丰富C.中亚地区——地处内陆——水稻种植面积广D.北亚地区——纬度较高——传统民居墙壁厚(3)亚洲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是因()①地域辽阔,经纬度范围广②季风气候种类少,大陆性气候分布广③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最大④四面均濒临海洋,外流河多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答案】(1)D(2)D(3)C【解析】【分析】(1)乌兰巴托是蒙古国首都,位于亚洲的内陆地区,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故A错误;希腊雅典位于地中海沿岸,应属于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的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温差较小,故B错误;孟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高,因降水年内分配不均而有雨季和旱季之分。

每年6月到10月盛行西南风,降水很多,为雨季;11月到次年5月盛行东北风,降水偏少,为旱季,故C错误;北京位于北温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故D正确;故答案为:D。

(2)东南亚主要属于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食材丰富,故A错误;西亚主要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少雨,森林资源不丰富,故B错误;中亚地处内陆,距海远,气候干旱,以灌溉农业为主,不广泛种植水稻,故C错误;北亚纬度较高,民居墙壁厚,有利于防寒保温,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3)亚洲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这是因为:①亚洲纬度范围广,经度跨度大;③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亚洲季风气候种类多,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故②错误;亚洲三面均濒临海洋,外流河多,故④错误,并且,亚洲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与④没有关系。

结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1)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其共同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即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2)亚洲大陆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典型和大陆性显著。

东亚东部和南部是湿润的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东南亚和南亚为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区,中亚和东亚内陆为干旱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西亚有大面积热带沙漠气候。

(3)亚洲地域十分辽阔,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从海陆位置来看,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亚洲面积约4 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

3.央视热播栏目《中国诗词大会》让我们在感受诗词之美的同时,也体会到诗词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你发现了吗?据图文资料回答下面小题。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反映了我国的地势特征是()A.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B.东高西低,大致呈阶梯状C.中部高,四周低D.四周高,中部低(2)谢公屐是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特制的木制旅游鞋(如图),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道:“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下图为谢公屐示意图。

谢公屐的特别功能与“天姥”的位置对应正确的是()A.节省体力——东南丘陵B.防滑防潮——成都平原C.保暖隔雪——东北平原D.脱穿便利——珠江三角洲(3)边塞诗人岑参诗中写道:“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此景可见于()A.处暑时节的黄土高原B.白露时节的新疆地区C.秋分时节东北三省D.寒露时节的四川盆地(4)能表示岑参诗中景象的天气符号()A.B.C.D.(5)“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此景可见于()A.黄土高原B.内蒙古高原C.华北平原D.江南丘陵【答案】(1)A(2)A(3)B(4)D(5)B【解析】【分析】(1)我国地势的特点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读图可知,谢灵运特制的木制旅游鞋谢公屐上坡的时候后面高,下坡的时候前面高,这样可以节省体力,主要适应在坡地行走。

(3)根据诗中的描述可知,该天气是在狂风怒吼,卷起黄沙漫漫,飞石满地的景象,描写的是我国秋季新疆地区的冬季风来临的景象。

(4)读常用的天气符号可知,A表示多云,B表示雨夹雪,C表示台风,D表示沙尘暴。

诗中描写的是大风挂起沙尘的景象。

(5)“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反映了这里草原广布,地势平坦。

地势平坦的高原是内蒙古高原。

故答案为:(1)A;(2)A;(3)B;(4)D;(5)B;【点评】(1)天气预报就是应用大气变化的规律,根据当前及近期的天气形势,对某一地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天气状况进行预测。

它是根据对卫星云图和天气图的分析,结合有关气象资料、地形和季节特点、群众经验等综合研究后作出的。

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

平时我们可以通过手机、互联网、电视等媒体了解天气状况。

学生要记住几个常考的天气符号,如冰雹、雾霾、霜冻、台风等。

(2)该题主要考查中国主要地形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一望无际;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云贵高原气候四季如春,自然环境良好;内蒙古高原草原广布,连绵起伏,是我国主要的畜牧业产地;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雪山连绵。

(3)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一二级阶梯分界线为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一级阶梯主要地形是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二级阶梯主要地形是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等,三级阶梯主要地形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三级阶梯状分布的地势高低决定了我国大部分河流都是自西向东流向海洋。

4.气候数据有多种呈现方式,右图是把代表月份的数字标注在以气温和降水量为坐标的图上,一个月份的点在图中的坐标就是该月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地区的气温年较差约为( )A. 20 ℃B. 11 ℃C. 10 ℃D. 50 ℃(2)该地的气候特征是( )A.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B.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C. 全年高温多雨D. 全年高温干旱【答案】(1)A(2)B【解析】【分析】(1)观察题中所给图片可知,图中的横坐标表示降水量(单位mm),纵坐标表示气温(单位℃)。

气温年较差是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

图中该地7月气温最高,为25℃;1月气温最低,为5℃。

因此该地气温年较差为20℃,选A。

(2)读图可知,该地6、7、8月为夏季,气温在20℃及以上,气温高,其降水量分别为35mm、10mm、20mm,夏季降水少;12、1、2月为冬季,气温在5℃~10℃之间,较为温和。

冬季三个月降水量分别为90mm、60mm、80mm,降水较多。

因此该地区气候特征为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选B。

【点评】(1)年内各月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即气候直方图,是最常见的气候资料表示方法,它是将地理数据信息采用图像的形式给予形象的显示,它能直观地反映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规律及事物之间的联系。

在读图时要注意气温与降水的数据值及变化。

(2)判断气候类型时,一定要抓住两个最重要的指标即气温和降水,然后分步骤判断。

第一步要判断出该气候类型所属的半球;第二步是以温定带,这里的“温”是指最冷月均温,“带”是指气候类型所属的温度带;第三步是以雨定型,确定目标,根据已知的降水状况特点,就可以在较小的范围内判断出某一具体的气候类型。

5.中国地城辽阔,气候差异显著。

阅读我国甲、乙、丙三地的相关资料(如表,图),完成下面小题,甲乙丙经纬度位置36.07°N,,103.82°E36.67°N,116.98°E45.80°N,126.53°E海拔(米)152354126(1)甲、乙、丙三地气候的共同特征是()A. 夏季平均气温大于25℃B. 气温年较差大于25℃C. 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D. 气温高的季节降水量少(2)关于甲、乙、丙三地气候差异及其主导因素表述正确的是()A. 甲比乙年降水量少--纬度位置B. 乙比丙年平均气温高--海陆位置C. 甲比乙年夏季气温低--地形D. 丙比甲降水季节变化小--人类活动【答案】(1)B(2)C【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A.甲图夏季的平均气温小于25℃,A不符合题意;B.甲地气温年较差为23℃-(-5℃)=28℃,大于25℃,乙地气温年较差为28℃-(-1℃)=29℃,丙地气温年较差为24℃-(-20℃)=44℃,B不符合题意;C.甲地年降水量大约为320mm;,乙地年降水量大约为650mm,丙地年降水量大约为560mm,C不符合题意;D.甲、乙、丙三地气温高的季节为夏季,降水量多,D不符合题意;(2)读图可知:A.甲地和乙地纬度位置相当,但甲地海拔高,比乙年降水量少,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A不符合题意;B.乙比丙年平均气温高,是因为乙地纬度低、海拔低,即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和纬度因素,B不符合题意;C.甲比乙年夏季气温低是因为甲地海拔高,即地形因素,C符合题意;D.丙比甲降水季节变化大,不是人类活动影响,是地形和海陆因素影响,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B;(2)C。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理解解答即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