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1.山顶点的坡度变化是________。
(A)A. 坡度从正到负B. 坡度从正到负C. 坡度没有变化D. 坡度从小到大2.下列DEM数据获取方法中数据采集成本和高程精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
(C)A. 野外采集B. 摄影测量C. 激光扫描D. 手扶跟踪数字化3.当采样间隔能使在函数中存在的最高频率中每周期取有__B_样本时,则根据采样数据可以完全恢复原函数。
A. 一个B. 两个C. 三个D. 四个4.R=S曲面/S水平,R表征的是下列哪个地形因子__________。
(C)A. 地形起伏度B. 地表切割深度C. 地表粗糙度D. 格点面元凸凹系数5.地面曲率在垂直方向上的分量称为__________。
(B)A. 平面曲率B. 剖面曲率C. 等高线曲率D. 法线曲率6.哪项不是数字高程模型的研究内容(C)A、地形数据采样,数据组织与管理B、地形建模与内插,地形分析与地学应用C、空间分析,空间数据表达与制图 (应该是地形分析)D、DEM可视化,不确定性分析和表达7.影像数据的采样方案包括__________。
(A、B、C、D)A. 规则格网采样B. 随机采样C. 渐进采样D. 混合采样8.与传统地形图比较,DEM作为地形表面的一种数字表达形式,具有_______特点。
(A、B、C、D)A. 表达的多样性B. 精度的恒定性C. 更新的实时性D. 尺度的综合性9.我国到目前为止,已经建成了覆盖全国范围以及七大江河重点防洪区的________的DEM。
(A、B、C、D)A. 1:100万B. 1:25万C. 1:5万D. 1:1万10.坡度变化率、坡向变化率、曲率、凸凹系数等是对DEM进行_________并组合后得到的。
(D)A. 一阶微分B. 二阶微分C. 一阶求导D. 二阶求导11.以下属于地形特征点的是________。
(A、B、C、D )A. 山顶点B. 谷底点C. 鞍部点D. 变坡点12.直接用离散点内插生成格网点的方法包括__________。
(A、B、C)A. 逐点法B. 全局法C. 局部法D. 三角网内插法13.基于栅格思路构建三角网的生成算法,比较好的方法是__________。
(B)A. 将等高线作为特征线的方法B. 数学形态学方法C. 增加特征点及优化TIN的方法D. CDT法14.下列不属于逐点内插法的是__________。
(D)A. 移动拟合法B. 加权平均法C. Voronoi图法D. 多面叠加法15.下列属于动态三角网构网方法的是__________。
(C)A. 递归生长法B. 凸闭包收缩法C. 数据逐点插入法D. 逐步扩展法16.适用于直接建立规则格网DEM表面建模的采样方案包括__________。
(A、C)A. 规则格网采样B. 选择性采样C. 渐进采样D. 沿等高线采样17.数字高程模型按结构分类,包括________。
(A、B、C)A. 不连续的DEMsB. 连续的DEMsC. 光滑的DEMsD. 平滑的DEMs填空题18.在Grid的生成中从细格网到粗格网的生成方法采用的是重采样方法。
19.基于等高线分布采样点的DEM建立的方法有等高线离散化法、等高线内插法和等高线构建TIN法。
20.为解决一定精度下大范围地形环境的实时仿真问题,常用的策略细节层次显示和简化技术21.坡面复杂度因子有地形起伏度、地形粗糙度、地表切割深度、沟壑密度。
22.基于地形曲面几何分析和流水物理模拟分析相结合的原理是基于规则格网DEM的有关地形特征提取的算法,而基于Voronoi图的骨架法则是针对等高线DEM进行地形特征提取的算法。
23.影像数据的采样方案包括规则格网采样、渐进采样、随机采样和混合采样。
24.DEMs的内插方法主要分为整体内插、分块内插、单点内插及剖分内插。
25.整个水文因子的计算由三个主要步骤组成,即无洼地DEM的生成、水流方向矩阵的计算和水流累积矩阵的计算。
26.参考面法是通过视点和目标点间的空间关系所形成的参考面来判断观测点与所有目标点是否可视的算法。
27.通视性分析(inter-visibility)和可视性分析(viewshedanalysis)是地形可视性分析的两个最基本的内容。
28.地形表达的方式包括:数字方式和图形方式29.多尺度数字高程模型的层次结构表达方法包括:金字塔结构和四叉树结构。
30.一般而言,对于大比例尺数字高程数据航空影像,采用,可以较精确地显示小区域地形特征并进行较精确的地形特征计算;而对于较小比例尺数字高程数据,宜采用扫描地形图,它能较好地显示大区域宏观地形特征。
31.地形图精度决定着地形图对实际地形表达的可信度,它与地图比例尺、等高线密度、成图方法有关32.D EM数据的采样而言,扫描过程中一般比较关心的是两个指标,即速度和精度。
33.目前DEM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地形图、摄影测量、遥感影像数据、地面测量和既有DEM数据。
34.按坡面形态特征可分坡面姿态因子、坡形因子、坡位因子、坡长因子和坡面复杂度因子。
35.按照提取坡面因子差分计算的阶数,可以将坡面因子分为一阶、二阶和高阶坡面因子。
36.通视性分析和可视性分析是地形可视性分析的两个最基本的内容。
37._______用于解决等高线的光滑性与走向的二义性。
38.适用于高分辨率、各种范围的DEM数据采集的方法是_激光扫描、干涉雷达。
39.误差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差。
40.D EM数据采样密度是采样数据的另一属性,可以由几种方式指定,如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单元面积内的点数、_截止频率等。
41.在内插中使用的移动拟合法选择邻近点一般考虑的两个因素是:_范围和点数。
42.地形表面曲率是地形曲面在各个截面方向上的形状、凸凹变化的反映,是平面点位的函数。
43.可视性分析的基本因子有两个,一个是两点之间的可视性,另一个是可视域。
44.适用于高分辨率、各种范围的DEM数据采集的方法是基于三角形的建模方法、基于格网的建模方法。
45.在整个DEMs的生产过程中,有三条主线贯穿其中,一条是数据流程主线,一条是作业流程主线,一条是质量控制主线。
46.表征地面复杂度总体特征的参数有光谱频率、_分数维_、_____曲率_、__相似性_和坡度。
47.1.从网络的形式看,DEM表面的建模有四种主要的方法:基于点的建模方法、基于三角形的建模方法____、__基于格网的建模方法_和将其中任意两种结合起来的混合方法。
48.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4D产品包括__DEM_、__DLG___、_DRG___和_DOM__。
49.DEM的数据结构主要有__GRID__、__TIN__、_等高线___三种类型。
50.名词解释51.DEM多信息复合建模以DEM为数据源并复合其提取的派生数据或是其他数据,共同构建反映地形信息的地学模型。
52. DTM描述地面诸特性空间分布的有序数值阵列。
fx,K为特征值,a为特征类型。
K(y,)a53.地形表面积指的是地形上任意多边形在投影在水平面上的面积。
54.数字地形分析数字地形分析指在数字高程模型上进行地形属性计算和特征提取的数字信息处理技术55.集水流域指水流及其他物质流向出口的过程中所流经的区域。
56.地形因子地形因子指将DEM看作一个或多个函数的和。
实际上许多地形因子就是从这些函数中推导而出的。
57.坡长坡长为在坡面上,由给定点逆流而上到水流起点(又称源点)之间的轨迹(也称水流路径或流线)的最大水平投影长度。
58.Voronoi多边形把平面分成N个区,每一个区包括一个点,该点所在的区是距离该点最近的点的集合。
59.平三角形平三角形是指在从等高线生成三角网中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都位于同一条等高线上的三角形。
简述题60.基于规则格网DEM的有关地形特征提取的算法有哪些?答:大多数有关地形特征提取的算法是基于规则格网DEM的,算法的原理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四种:(1)基于图像处理的特征提取;(1分)(2)基于地形曲面几何分析的原理;(1分)(3)基于地形曲面流水物理模拟分析的原理;(1分)(4)基于地形曲面几何分析和流水物理模拟分析相结合的原理。
(2分)61.DEMs的内插方法主要分为哪几类?请论述每类内插方法的适用范围与特点,实际使用中应考虑那些因素合理使用这些内插方法?(本小题10分)答:(1)DEMs的内插方法主要分为整体内插、分块内插、单点内插及剖分内插。
(2分)(2)整体函数内插法的优点是:易于理解,简单地形特征因为参考点比较少,选择低次多项式来描述就可以了。
但当地貌复杂时,需要增加参考点的个数。
缺点是虽然选择高次多项式固然能使数学面与实际地面有更多的重合点,但由于多项式是自变量幂函数的和式,参考点的增减或移位都需对多项式的所有参数做全面调整,从而参考点间会出现难以控制的振荡现象,使函数极不稳定。
因此在DEM内插中通常不采用整体内插法。
(2分)(3)分块内插是把参考空间分成若干分块,对各分块使用不同的函数。
这时的问题是要考虑各相邻分块函数间的连续性问题。
相对于整体内插,分块内插能够较好地保留地物细节,并通过块间重叠保持了内插面的连续性,是应用中较常选用的策略。
分块内插方法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分块的大小的确定。
典型的局部内插有:线性内插、局部多项式内插、双线性多项式内插、样条函数内插等、多面叠加内插法、有限元法和最小二乘配置法等。
(2分)(4)逐点内插法是以待插点为中心,定义一个局部函数去拟合周围的数据点,数据点的范围随待插点位置的变化而移动,因此又称移动曲面法。
具体有移动拟合法、加权平均法和Voronoi图法。
逐点内插应用简便,但计算量较大。
其关键问题在于内插窗口域的确定。
这不仅影响到内插的精度,还关系到内插速度。
Voronoi图的点内插算法,这被认为是目前较好的一类逐点内插法。
(2分)(5)各种内插方法在不同的地貌地区和不同采点方式下有不同的误差。
应用时要根据各方法的特点,结合应用的不同侧重,从内插精度、速度等方面选取合理的最优的方法。
(2分)62.D EMs的内插方法主要分为哪几类?请论述每类内插方法的适用范围与特点,实际使用中应考虑那些因素合理使用这些内插方法?(本小题10分)答:(1)DEMs的内插方法主要分为整体内插、分块内插、单点内插及剖分内插。
(2分)(2)一般说来,大范围内的地形很复杂,用整体内插法若选取参考点个数较少时,不足以描述整个地形。
而若选用较多的参考点则多项式易出现振荡现象,很难获得稳定解。
因此在DEM内插中通常不采用整体内插法。
(2分)(3)相对于整体内插,分块内插能够较好地保留地物细节,并通过块间重叠保持了内插面的连续性,是应用中较常选用的策略。
分块内插方法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分块的大小的确定。
(2分)(4)剖分内插属于分块内插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