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领导干部如何看待政绩和理解科学政绩观

领导干部如何看待政绩和理解科学政绩观

领导干部如何看待政绩和理解科学政绩观
(一)要用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

胡锦涛同志指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要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多做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多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

”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蜓、答应不答应,这是衡量干部政续的重要尺度。

用群众的观点看政绩,就要求领导干部决不能把政绩建立在损害群众利益、加重群众负担上。

有的地方不顾自身条件,向群众摊派搞“形象工程”,人民群众怨声载道,这样的“政绩”,我们还是不要的好。

(二)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政绩。

充分认识到现实的政绩是在前任工作的基础上取得的.同样,现任在创造现实政绩的同时,也要为下任工作打好基础。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政绩分为两种,一种是。

显绩”,即易见成效、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一种是“潜绩”,即虽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财力,却因周期长,一时见不到成效,而又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显绩”固然重要,而“潜绩”同样不可或缺,一定耍视“潜绩”为工作实绩。

而那些热衰搞短期行为,~代人的政绩,几代人的包袱”的做法,则不能视为政绩。

用发展的观点看政绩,还要看到政绩是在不断发展的,不能停留在原有政绩的基础上,而应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开拓创新,取得崭新的业绩。

正像十六大报告指出的,“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会突破
我们。

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


(三)要用实践的观点看待政绩。

胡锦涛同志讲过:“真正的政绩就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应该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用实践的观点看待政绩,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最力而行,尽力而为,盲目不行,急躁也不行。

如果不切实际,不顾民力,不计长远,乱铺摊子,乱上项目,只会劳民伤财;如果单纯追求GDP的增长,不重视经济、政治、社会的协调发展,不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只会造成社会发展的失调,最终导致发展停滞。

当前,有些地方急功近利,乱上污染严重的项目:有的地方为了加快发展.不顾需要和可能,建大广场,修大马路,造成群众不满。

要按规律办事.让科学的发展观在发展规划上加以体现。

在工作部署上加以贯彻,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落实。

政绩是干出来的,不是造出来的。

现在有一些人不愿啃“硬骨头”.什么工作易出成绩就抓什么,什么事情有轰动效应就做什么,至于这些工作能否给群众带来真正的实惠。

则根本不考虑。

这样的政绩观,说到底是投机取巧。

如何当好一名副科级干部,是我们每一位走上领导岗位的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所谓“领导”,就是带领和引导,是指领导者引导和影响被领导者,作用于客观对象去实现一定目标的一种社会行为。

但是,领导与管理是不等同的,“领导”是做正确的事,有方向、有目标,“管理”是将事做正确,只需要有方法和途径。

领导者是单位的组织者,责任者和当权者,是领导活动中的决策者和指挥者,然而“副科级干部”处在特殊的领导位置上,既是领导者,又是被领导者,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既唱主角,又当配角,那么,怎样当好一名副科
级领导干部呢?我个人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注重学习。

以“才”增威,做终身学习的表率。

哲学家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学习是领导干部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做好各项工作的知识储备和重要基础。

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作为领导干部,强调以“才”增威,就是要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的合理的知识结构,不断学习理论,政策和各种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既懂自然科学又懂社会科学、既懂政治又懂经济、既懂法律又懂网络、既懂领导科学又懂领导艺术,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驾驭市场经济有能力,这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能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在工作中也就不会循规蹈矩走老路,缺乏创新意识。

第二是能力问题。

能力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培养四个方面能力。

一是参与决策能力。

决策是领导班子的重要职责之一,要善于学习,知识浩若烟海,大量的知识资源拂面而来,我们要学会获取和储存,便于使用。

提高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才能为领导提方案,才能够培养教育下属。

二是沟通协调能力。

搞好对外、对上的协调,搞好班子内部的协调,搞好对下协调。

学会理解,对上级部门的理解,对下级的理解,对同事的理解,特别是对知识的理解,要理解别人讲这个话时到底是什么情况下讲的,为什么讲,要达到什么目的,这样的理解能力很重要,作副科级领导干部,没有这样的理解能力,就会对文件精神,对单位“一把手”或者主管领导的意图不理解,就难于安排部署,难以落实到位。

三是贯彻执行能力。

作为一名领导者,不仅要注意提高自身的执行力,更要关注下属的执行力。

比如:对市委的中心工作,有的部门搞得有声有色,搞得非常好,但有的部门就不行,工作推进不起来,敷衍了事。

这就是贯彻执行的能力不强。

因此,我们要把贯彻落实好作为己任,做到事事有回应,事事有结果。

四是创新发展能力。

开拓创新是一种能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发展。

要贯彻执行上级的精神指示。

没有创新发展的能力,按部就班地做工作是不可能的,开拓创新是现阶段每一个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因此,副科级干部如果没有忧患意识,只能把工作完成,绝对不可能把工作干好。

第三是责任问题。

领导干部,有知识,有能力,没有责任心是不行的,责任本身就是一种能力,要体现在细节中,不管大小事情,要记住自己在为谁工作,是谁给予你权力,要为谁服务,自身的能力只有通过尽心尽责才能完美的展现。

能力,永远由责任来承载。

无论自
己身处哪个岗位,都不要轻视自己的工作,都要担负起工作的责任来。

责任告诉我们,没有干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任的人。

作为副科级干部,也就是副职,要为“一把手”多考虑,得自己拿出一个好的方案,再说服领导,并在得到认同的情况下才能实施。

所以对待任何一项任务,我们要认真负责的对待,要巧用机遇,认真抓好落实。

第四是魄力的问题。

以“干”树威,做干事创业的表率。

作为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加使命感和责任感,把直面矛盾破解难题的勇气和魄力充分体现在各项工作中。

无论在什么单位,任什么职务,在影响和谐稳定,影响民生民利的突出问题上,要求强烈的责任心和主观能动性,要真抓实干,带领群众苦干实干,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要具有直面矛盾、敢破难题的勇气和魄力,要敢抓敢管,雷厉风行的好作风、好形象。

第五是正确处理好自己的角色问题。

作为副职干部要扮演好副手、帮手的角色,副职只有与正职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领导班子才能打好整体仗、打好优势仗,才能收拢五指、重拳出击,最大限度地发挥班子的整体功能。

严格按照职责分工或正职交办的事情,把工作做好,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该请示的请示,该沟通的沟通,该汇报的汇报,积极协助主要领导干好本职工作,不抢权、不夺力,要带好自己的队伍,充分调动分管科室和单位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就像弹钢琴一样,让十个指头动作协调,互相配合,奏出和谐乐章。

工作上要大胆管理,不要回避矛盾,不要做“老好人”,对下属宽严适度的管理,该拿主意的时候拿主意,该表明态度要表明态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