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与反思
1. 教材分析
在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规定这一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为:“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本课是讲述俄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所以它成为以上两课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
正因为考虑到这一因素,本课课文指出:十月革命“结束了巴黎公社失败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这一点,就会把握住本单元和本课的主要线索。
由此出发,教师可以在阐述具体历史事件的过程中,将主要的线索融入其中,拓宽学生的视野,从更高更宽的角度去理解历史现象,进而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俄国建立的原因及其必然性。
在《标准》的相关部分还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社会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
”
把握本课的核心思想:课文内容围绕本单元的中心,即“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展开。
本课的前一课是有关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的内容,后一课是有关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内容。
2.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一级的学生,通过初中三年的历史学习,学生对俄国历史已有一定的了解,可以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适当加入一些探究问题,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但另一方面,学生的基础不同,知识掌握程度不同,教师应掌握对知识扩展的“度”,注意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分析与把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和理解十月革命条件的成熟、彼得格勒起义的概况、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理解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2、过程与方法
阅读有关十月革命前俄国社会状况的材料,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对比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形成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分析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及其世界历史意义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从而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性的教育。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重难点】
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
难点:社会主义革命为什么在俄国首先取得胜利
4.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请同学们来看课本导入框中的照片,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伟大革命导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时
的真实情形,他成功地引导俄国度过了战争和经济危机。
在20世纪初,列宁领导了一场开创人类历史新纪元的革命,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再次引向高潮。
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次革命运动。
(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一』
1、为什么说沙皇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2、俄国二月革命的性质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意义?
一、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的历史条件
(师)毛泽东说过:“革命总是从那些反革命势力比较薄弱的地方首先开始,首先发展,首先胜利。
”列宁在分析沙皇俄国的时候说:“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俄国爆发无产阶级革命不是偶然的,而是国内国际形势的历史必然。
请同学们阅读以下资料,分析归纳俄国具备了哪些革命的条件: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垄断组织已分布于各工业部门,在国家经济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
……俄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5,无产阶级在全国人口中占少数,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2.1%。
1913年按人口计算,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英国的1/6,法国的1/4;石油产量只及美国的27.1%。
俄国的国民经济人均收入只及美国的1/7,英国的1/5,法国的1/4。
俄国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村保留有贵族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形式。
……1901年,西欧资本家向俄国工业和银行投资约10亿卢布,控制了俄国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师)帝国主义国家具有什么特征?
(生:讨论、回答)帝国主义国家的特点是:垄断,并有侵略、压迫弱小国家和民族、争霸世界的帝国主义本性。
(师)作为一个帝国主义国家,俄国有什么特点?
(生:回答)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
(师)俄国的“落后”体现在哪些方面?
(生:讨论、总结)资本主义经济实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西方列强;野蛮落后的沙皇专制制度和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依然存在。
(师:总结)这使得帝国主义的各种矛盾在俄国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材料二:在俄国统治阶级成员的眼睛里,农民阶级是牲畜,必须施以恫吓、束缚和监视。
用皮条编成的两米长的皮鞭,只需一鞭即可使人皮开肉绽,于是成了沙皇统治威严的象征。
……世纪之交的俄国农民的生活是十分贫苦的。
在1861年获得解放后,农民们被迫为以前给地主耕种的土地支付捐税。
加上人口的增加、高额的地租和频繁的饥荒,许多农民的生活条件比以前恶化了。
营业税,尤其是对酒类的税收简直成了令人窒息的重负,因为农民们就是靠饮酒才使自己得到点安慰的。
──《人类文明图鉴·战乱中的世界》
(师)上述资料反映了俄国哪方面的矛盾?
(生:讨论、总结)广大农民同地主阶级、沙皇专制制度的矛盾。
(师:总结)沙皇政府的统治结合了帝国主义和军事封建主义的各种罪恶因素,广大人民遭受双重剥削和压迫,不得不奋起反抗,以求生存。
材料三:俄国无产阶级受剥削、压迫特别严重,工作时间一般长达10小时,但工资低微(1910年俄国工人的工资相当于美国工人工资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