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
物流管理
物流配送中心选址优化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
1.国外研究动态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和WTO的延伸,市场竞争已越来越激烈,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世界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是节约物流成本,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现代物流作为第三种利润和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国外对物流选址问题的研究己经有60余年的历史,在应用离散型模型配送中心选址的研究方面,代表性的方法有整数规划法、鲍姆尔一沃尔夫法、库恩一汉姆布格尔法、反盯氏法、逐次逼近模型法等。
AikenS给出了线性规划、O一1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等九种基本形式的选址模型。
Taniugchi 采用双层规划求解了高速公路交叉口附近运输网络中公共物流转运站点的选址问题。
HomlbergK考虑了非线性运输费用的选址问题,并用分枝定界法进行了求解。
Francisoc B等用混合整数规划建立了仓库选址模型,除考虑选址的固定费用、运输费用外,还考虑了库存费用。
2.国内研究动态
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促进了配送中心的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WTO的加入,市场竞争已越来越激烈,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的10年时间里,物流管理、配送中心选址的研究逐渐引起了国内产业界和学术界的重视,有关物流与企业发展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的研究成果开始出现,然而对具体到微观的企业物流成本研究的论述较少,涉及到配送中心选址的少之又少。
朱超才,在2009年8月发表的《供应链中配送中心选址模型的研究》一文中,详细论述了双层规划选址模型,针对现实中普遍存在的不确定环境,通过对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进一步的研究,在串通的双层目标的基础上,讲竞争问题加入到配送中心的选址中来,建立一种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配送中心选址方法。
周德玲,国际贸易学硕士,在2010年7月发表了《连锁零售企业配送中心选址研究》,期中论述了连锁零售企业配送中心选址原则、配送中心选址考虑因素及其不同类型连锁零售企业配送中心选址的发放和要求等。
沙丹,许建修,在2010年9月发表了《基于最小费用/可靠性比值路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
论述了在时变的环境下的物流配送中西选址问题,要求从配送中心到个配送中心的费用/可靠性比值之和达到最小,给出了具体的模型函数,并且给出了定义。
(二)选题依据
美国运输经济学教授R桑普森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研究表明当时美国的物流费用占产品总费用的30%。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成果表明,物流费用的比重己上升到占产品总成本的30%一40%。
现代物流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它将关系到商品的成本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而配送中心的选址将直接关系到物流成本。
因此,配送中心的选址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加入 WTO 后,许多大型国际物流公司进入中国,对于国内血多中小物流公司来说,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产品的生命周期变得越来越短,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短周期、多品种、小批量、快速交货成为配送中心的显著趋势。
这一切都对配送中心的辐射范围、反映速度等要求都将不断提高。
(三)选题的意义
(1)建立了适应电子商务运营环境的配送中心选址模型,为企业建立应用电子商务技术的配送中心选址提供了参考。
(2)通过建立的配送中心选址模型,有效的确定配送中心建设方位,使得配送中心可以更快捷便利的满足顾客需求,有效地扩大服务群体,从而提高配送中心竞争力,提高配送中心经营利润。
(3)作为建设配送中心的首要问题,符合新环境下的配送中心选址为配送中心内部设施建设以及配送路径优化提供了前提保证。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基本内容
1.选址相关论述的概念。
2.选址遵循的原则。
3.建立科学合理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方法的各种模型。
4.具体案例
(二)拟解决主要问题
1.配送中心科学合理的地址是怎么样的?
2.配送中心选址优化的各种方法的分析。
3.配送中心选址在案例中的应用。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本研究论文初步计划从2009年10月开始至2010年6月初结束,历时6个月时间。
1.准备阶段(2009.9—2009.9): 召开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会等,明确研究的方向、对象和方法。
2.启动阶段(2009.10―2009.11):选题及收集相关资料并撰写开题报告,撰写文献综述,拟订论文研究提纲和研究方案。
3.实践研究阶段(2009.12―2010.5):进行实证研究。
依据论文大纲撰写论文并交老师指导,进行多个轮回的指导研究,完成了最终定稿。
4.答辩阶段(2010.5—2010.6): 准备并参加论文答辩,提交毕业论文和完整资料。
四、参考文献
[1]王非,徐渝.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J].物流技术,2006(6):35-37.
[2]李长江,物流中心设计与运作[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3]吴坚,史忠科.基于遗传算法的配送中心选址问题[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4(6):71-74.
[4]胡长英,刘国山.基于环境角度的双层选址优化模型[J].中国管理科学,2007(8):60-62.
[5] 杨波.多品种随即数学模型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J].中国管理科学,2003,11(2).
[6]王战权,杨东援,往超,配送中心选址的遗传算法研究[J].物流技术,2001,(3).
[7] 陈修齐,物流配送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8
[8]姜超雁.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上海:上海海事大学,2007:1-6.
[9]Anderson.E&Cougulang,A.t.(1987) International market entry and expansion via indepengdent or
integrated channels of distribution.Journal of Market .51:71-82
[10] Lim.kim Y D .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Dynamic Plant Location and Capacity Planning . 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1999,1512:120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