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的管道—血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能力目标
1.通过对血管结构功能的学习,掌握认识和区分三种血管的能力。
2.通过对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情况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3.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
形成结构与功能统一的思想,养成关爱生命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1.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的教学。
2.结构与功能统一思想的培养。
【教学难点】
显微镜下区分三种血管。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材料用具。
(2)三种血管的课件及视频。
2.学生准备:网上查阅血管的有关血管疾病和保护血管的资料
血流的管道------血管
学生已有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基础知识,并具有初步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能力,但用怎样的方法才能在显微镜下看得更清楚、更全面?怎样筛选视野中获取的信息,把看到的知识说得更明白?特别是本节课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生命活体还是第一次,应该怎样处理观察材料才能保证活动的成功?怎样珍爱生命?……解决以上问题,学生不仅能形象直观的观察到三种血管的知识,还能归纳感悟出观察的方法。
这样既能使学生获取知识,又能形成多种能力。
学生已经学完血液的知识,理解了血液的组成成分及功能,对于毛细血管的功能能够更好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血流的管道------血管
这一课一共设计了三层教学目标,分别是:
知识目标
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能力目标
1.通过对血管结构功能的学习,掌握认识和区分三种血管的能力。
2.通过对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情况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3.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
形成结构与功能统一的思想,养成关爱生命的良好品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均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和设计学生的评测练习。
经过课堂教学的检
验和学生评测练习反馈情况看,这堂生物课的教学效果比较好,圆满达成了教学目标。
这堂课学生在我的引领下通过实验,观察到了三种血管,学会区分三种血管,接着学习每种血管的概念、结构、功能等,然后通过分析比较填写表格,最后通过智力闯关、练习题训练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课堂效果比较好。
血流的管道------血管
“血流的管道——血管”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一年级生物教材上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教学主要讲述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知识点和难点较多,本节教学通过对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通过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明确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血管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这节内容为学习“心脏和血液循环”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血流的管道------血管
针对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评测练习:
一、小组讨论
1. 为什么要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
2.你观察到了几种血管?各种血管血流速度一样吗?
3.你能区别几种不同的血管吗?尝试用笔画出三种血管,用箭头标出血流方向通过这几道题,锻炼学生小组合作能力,通过实验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表格,让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牢固掌握三种血管的知识。
三、智力闯关
在输血或输液时,你知道这时针刺入的是什么血管吗?为什么要将针刺入部位的上方(近心端)先用胶皮管捆扎起来?请解释这样做的理由。
通过这道题,锻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
1.在人的手背上常能看到一条条“青筋”,它属于()
2.出血时往往呈喷射状的血管是()
3.在人体内的三种血管中,有利于物质交换的是()
4.分布在身体的深层,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的是
()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5.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情况,在视野中看到血细胞通过血管的方式如下图(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情况),其中能判断属于静脉的是()
6.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向是()
A.静脉→动脉→毛细血管
B.静脉→毛细血管→静脉
C.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D.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7.根据“用显微镜观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前,需用__________的棉絮把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裹起来,
并露出口和尾部,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右图表示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情况(箭头表
示血流的方向),据此判断:②所示的血管是__________,③所示的血管是_______。
(3)血液在标号_______所示血管中流动最快;红细胞在标号_______所示
的血管中呈单行通过,以保证_______________的顺利进行。
通过以上题目,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血流的管道------血管
自接到“一师一优课”活动开展的通知要求后,我一直在认真准备,设计教学思路。
但是真正讲完之后才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这句话的真谛。
对于本节课,我认为自己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时间把握不好,先松后紧。
2.教学时不够幽默,影响到了学生的情绪,使得课堂气氛沉闷。
3.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较少。
针对以上问题,一定以本堂课为起点,我一定用心备课,精心打磨,去粗存精,寓教于乐,和学生一起同欢乐共成长。
血流的管道------血管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
生物科学研究在20世纪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例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的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等,这标志着21世纪人类将进入生物科学技术的新时代。
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生物科学也向着更加关注
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
随着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其他各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生物科学已经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
同时,生物科学在解决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
课程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科学探究是科学家工作的基本方式,也是科学课程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和有效的教学方式。
本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中的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意在培养学生正确试用显微镜,学会观察,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种血管的学习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形成热爱生命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