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443”高效课堂方案

“3443”高效课堂方案

新泰市“3443”高效课堂构建与实施方案新泰市教学研究室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明确了教育改革的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对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实施新课程、深化素质教育、规办学行为,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出了更高要求。

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突破口。

建设高效课堂,除了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用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新的手段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之外,还必须构建科学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科通模规课堂教学流程,帮助教师“入格”;以学科通模为基础,根据学科教学特点和规律,构建“一科一模”,助力教师“合格”;以“一科一模”为模板,教师结合具有个体特点的教学思路,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教学风格,实现“一师一格”。

为此,在我市多年教学改革的基础上,针对学科、学段特点,我们以目标教学为课堂原型,以学案导学为基础,深入研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巩固检测”的课堂教学流程和有效教学策略,构建“三四四三”高效课堂,以推进我市课堂教学改革深入进行。

一、“3443”高效课堂的实施基础1、已有的教学经验助推高效课堂建设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市广泛开展目标教学实验,全面实施系列达标课验收活动,目标教学的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为全市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操作模板。

在目标教学的基础上,自2001年以来,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步伐,先后学习、推广了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东庐中学“讲学稿”、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借鉴其思想精髓和操作模式,确立了“以学定教,以学为主,以生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开展了“以学定教学案导学”课堂教学实验与研究,为我市小学、初中的新课程实施起到了关键的支撑作用,为推进全市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全市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涌现了一大批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典型集体和优秀个体,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各学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立足校情,结合师情,着眼学情,积极开展具有校本特色的课堂教学研究,构建了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青云中学“学辩思行”课堂,泉沟中学“自主互助”课堂、东都镇西都小学“导学教练评”五步循环教学模式等,使得课堂教学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课堂教学效益明显提高,为新课程的实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各高中学校积极实践“高效课堂”,积极探索“三案一体”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推动了高中课堂教学改革。

如新汶中学建立“3453”循环高效课堂模式。

2、“以学为主”教学原则的发展要求在不断推进课程改革中,我们提出了剔除无效、减少低效、增加有效、落实实效、倡导高效以及删除无效教学环节,剔除课堂假问题等明确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求,以及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三讲三不讲等基本原则,明确了“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理念和“以学会学习为核心”的课堂教学追求。

3、县域教育实现均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2012年以来,我市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教育教学设施配备更新达到先进水平;2014年6月,我市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验收,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与教育信息技术的大量应用,为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三四四三”高效课堂的结构与流程(一)课堂总体架构“3443”高效课堂坚持“以学为核心”,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多学少教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教”为实施策略,在结构上剔除无效,在容上减少低效,在方法上增加有效,在效果上落实实效,在理念上倡导高效。

其含义为三个阶段、四个环节、四种课型、课堂三清。

三个阶段指课前预习延伸、课学习探究、课后复习巩固,四个环节指课学习探究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检测巩固”,四种课型指各学科立足学科实际和特点,依据不同学段教学要求,设计出4种课型的操作模式(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讲评课),课堂三清指向课堂堂堂清的三大措施,“课前清楚、课堂结清、课后理清”。

(二)教学环节流程及阐释1、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的基本要求与联系(1)课前预习延伸。

对教师的基本要求:精心设计学案。

有条件单位可组织骨干教师,对学科重难点和易错点精心制作微课视频。

实行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三案合一”的质量提高策略,提高学案使用效益。

通过预习案,使基础知识问题化。

利用探究案,落实拓展知识典题化。

使用训练案,达到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

在学案设计上,抓住三条线,提高学案质量。

一是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通过知识点的衔接,编排出最合理的知识流通线;二是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方法:编出适合学生积极认知的学法指导线。

三是研究知识运用:一般知识点可设计成填空题或选择题,重点难点设计成不同类型、不同梯度的系列问题,并设计针对练习加以巩固(一点一练)。

以试题为载体,通过“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发散思维)和“一题多变”、“多题归一”(举一反三),确定能力培养线。

以“三案合一”的学案设计解决课堂教学的方案问题,落实课堂的有效性、实效性。

以此为基础,教师还要做到课前四问,一问目标:你打算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二问方法:你打算让学生怎样获得?三问效率:你打算用多长时间让学生获得?四问达标:你怎么知道学生已经达到了要求?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一是围绕本节课的学习容,结合以前学的知识与方法,设计一个知识的前期台阶;二是根据本节课的需求所做的课前预备;三是有效的课前自主学习(预习)活动。

教师指导要点:一、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

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哪些容应留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

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

二、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

(2)课学习探究。

有效实施“四环节”教学要求,强化“目标导引”意识,落实“当堂达标”要求。

做到三个体现:1、体现三讲三不讲;2、体现明确的课堂设计:哪些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哪些问题学生合作学习,哪些问题教师点拨指导;3、明确体现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检测、课堂反馈、课堂矫正、目标达成和巩固提高等环节。

(3)课后复习巩固。

就“教”而言,教师做到课后三思,一思效果: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度是多少;二思效率:实际教学时间中有效教学时间占了多大的比例;三思效益: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否与智力因素共同提高。

就“学”而言,要以作业教学巩固课所学,一是分层次的课后作业。

作业要分层次,分为必做与选做。

二是必要的复习巩固。

三是课后的相关的探究活动或研究性学习等。

有条件的学生可利用微课视频,对不易掌握的重难点进一步复习巩固。

2、课堂四环节流程要求(1)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学案上教师设计的问题、创设的情境或导读提纲进行自主学习,当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容。

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作好记录,为合作探究打好基础。

(2)合作探究。

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交给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针对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教师汇总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无法解决的疑点、难点和重点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准备。

(3)精讲点拨。

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出现的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规律,点拨思路和方法。

精讲点拨准确有效的前提是:教师要准确把握课标、把握教材,准确了解学生学情,力求体现“三讲三不讲”。

教师要做好预设,可针对重点和易错点做好“微课”,提高课堂效率。

(4)巩固检测。

针对所学容,精选精编题目,进行当堂达标检测并要求学生限时限量完成,采取抽阅、同桌互批、组批阅等方式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及时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确保训练的有效性。

四个基本教学环节,指向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把握学科核心教育价值,把握教学容的核心教育价值,由此准确定位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其次,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要回应教学目标。

再次,要关注教学的全程性,要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测试等常规环节,实现教学基本环节的连贯和畅通。

四是要引导教师从“讲授技能”向“管理技能”转变,备课重学情、重设计;上课要重引导、重调控、重评价、重矫正、重生成、重总结与升华。

3、“三四四三”学科通模的构建及四种课型的设计要求以三个阶段、四个环节为主轴,构建学科通模。

学科通模是基于课堂教学的特点,提取各学科各种基本课型的主要环节和操作要素,形成可基本通用的课堂教学流程,作为各学科设计本学科课型的模板。

(1)新授课课堂教学操作流程课前预习延伸下发学案或明确预习任务课学习探究课后复习巩固采取不同形式合作交流班合作探究突出重点、难点,训练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学习的品质和实践创新的意识针对文本特点和学习重点、难点紧扣学习目标文本容复习类文拓展阅读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明确目标,安排自学巩固检测精讲点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明确复习围,布置复习容容要具体,可操作(2)复习课课堂教学操作流程课前预习延伸课学习探究课后复习巩固采取不同形式合作交流知识梳理深化网络教师通过典型例题和变式题目重点讲解,抽取规律利用导学学案或随堂检测题对当堂所学容进行检测知识类复习习题训练导入新课,检查预习和复习提出复习任务,自学指导巩固检测精讲点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3)讲评课课堂教学操作流程课前预习延伸自主纠错,寻找错因收集问题,把握学情课学习探究课后复习提升合作交流,互补完善展示错题,剖析错因释难答疑,分类点拨变式训练或补偿性练习,归纳提升自我整理,矫正,反思总结二次过关反馈检测情况,明确讲评重点学生研读参考答案,修改试卷错误巩固检测精讲点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知识回顾,构建网络整理错题,查找错因收集问题,把握学情(4)练习课课堂教学操作流程课前预习延伸课学习探究课后复习巩固题组训练,合作探究解疑答难,归纳总结变式训练,深化提高当堂检测,诊断反馈自我整理,反思总结针对训练,巩固提高明确目标,引入课题展示梳理,交流质疑巩固检测精讲点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以学科通模为基础,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思维特点、知识水平及接受能力,设计符合本学科教学实际的课型,各种课型的流程设计要紧扣三个阶段、四个环节,有效落实课前四问、课堂三清,实现“一科一模”。

在课型设计中,除遵循“三讲三不讲”等基本准则外,还要遵循以下原则:多学少教,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教这是落实高效课堂的总要求,它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主导思想,将教师教的起点和着力点定位于学生学习的基础之上,根本上是“以学为核心”的课堂体现。

多学少教,从教学时间的安排上支撑,以保证学生有足够合理的学习时间,没有多学,很难达成“以学为核心”的目的。

先学后教,从教学的程序上加以支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