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七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①全卷满分50分。
考试时间50分钟。
闭卷形式。
②考前,考生在答题卷上准确填涂好姓名、考号。
③一律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
字迹要清楚,卷而要整洁,不能答出边框外。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1分,其20分)
1. 观察下面的示意图,判断“元谋人”生活的时间应在什么位置
2. 研究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第一手资料是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化石
3. 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下列属于干栏式房屋的是
4. 原始居民将狗尾巴草驯化,培育出粟(俗称谷子去壳后称小米)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发现了
粟遗存的人类遗址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
D.半坡遗址
5.“娶妇山中不肯留,会朝山下万诸侯。
古人辛苦今谁信,只风清淮入海流。
”这首诗称赞的
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
A.黄帝
B.炎帝
C.禹
D.舜
6. 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
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
A.黄帝
B.炎帝
C.禹
D.舜
7.“明君兴国,昏君误国。
”下列有关夏、商、周君王的叙述对应正确的是
A.周文王—涿鹿之战,灭商建周
B.商纣—任用贤臣,建立商朝
C.周幽王—专断横行,国人暴动
D.夏桀—荒淫无度,暴政亡夏
8. 在判定文明时代出现的具体标志时,有学者将其物化为:(一)以宗庙、宫室为核心的都城的
设立;(二)王陵区的存在;(三)青铜礼器与青铜兵器被比较广泛地使用;(四)已能记载语言的文字的应用。
按照此标准,中国文明社会形成的时间最迟不晚于
A.一万年前
B.传说中的黄帝时期
C.商周时期
D.秦汉时期
9. 妇好是商王的王后。
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
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
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
A.龟甲或兽骨上
B.竹简或木犊上
C.丝帛或麻布上
D.宣纸上
10.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下列能够代表这一时期青铜工艺成就的是
A.司母戊鼎
B.鱼纹彩陶盆
C.甲骨文
D.冰裂纹瓷器
11. 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下列哪项与这
些成语无关系?
A.武王伐纣
B.长平之战
C.吴越争霸
D.桂陵之战
12. 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
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
朝晋20次。
这说明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C.天子依附于诸侯
D.周王室地位衰落
13. 如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所示位置分别是
A.秦、楚、齐、燕
B.齐、楚、秦、燕
C.燕、齐、秦、楚 C.燕、齐、楚、秦
14. 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把春秋战国称为“中国哲
学思想的黄金时代”是因为当时出现
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诸侯争霸局面
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商业繁荣局面
15.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并存等问题。
早在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在巴黎集会上就宣称“如果人类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文中“智慧”是指
A.“兼爱”和“非攻”
B.“无为而治”
C.“仁”和“礼”
D.实行“法治”
16. 右图是一则寓言故事“塞翁失马”的漫画。
故事出自《淮南
子·人间训》。
后人由此得出“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塞翁
得马,焉知非祸”的结论。
它所表达的观点最接近于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17.“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天府”的由来直接得益于
A.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B.都江堰的修建
C.商鞅变法的实施
D.秦朝统一的完成
18. 下列属于孔子教育思想的是
①兼爱非攻②有教无类③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19. 秦朝咸阳的一位商人要购进一批木材,结账时,这位商人应该用下列哪种货币来支付货款
A B C D
20. 李清照曾这样赞美项羽“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下列事
件跟项羽有关的是①建立西汉②巨鹿之战③垓下之围④建立张楚政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21. 半坡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22. 商周时期青铜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23. 公元前2070年尧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制王朝。
24. 秦朝修筑的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蜿蜒万余里,用来抵御匈奴,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万
里长城。
25. 右图甲骨文采用了最原始的会意造字方法。
26. 春秋战国时期由兼并战争发展到争霸战争,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渴望实现统一。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
27. 后人尊炎帝黄帝为中华民族的“”。
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战国时
期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28.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开始的。
领导的大泽乡起义是我国历
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29. 秦灭六国以后还统一了文字,把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老子的学说主要集中在
《》一书,它被奉为道家经典。
四、材料解析题、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0. 制度文明是人类发展水平和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材料二:“禹传子,家天下”
材料三:“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四:
材料五: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请回答:(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任能”反映的是史前时期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制度?(1分)
(2)材料二反映出更替首领的办法有了什么新变化?(1分)材料三描述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1分)
(3)材料四表明秦朝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图中①空缺处应该填什么官职?(2分)
(4)依据材料五,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1分)
31. 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于今受其赐”。
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材料三《史记》记载:守旧贵族由于利益受损,他们和太子串通一气,诽谤商鞅。
秦孝公死后太子继位,商鞅失去了支持,被诬陷为“谋反”,“车裂”而死。
材料四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
(1)“管仲相桓公”成就了齐桓公怎样的千秋伟业?(1分)
(2)找出材料二中商鞅变法的理论依据。
材料三表明商鞅在变法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2分)
(3)据材料四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不得摘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是
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可获得怎样的启示?(1分)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自蔡志忠《孔子说,仁者的叮咛》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孟子》材料三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
……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韩非子》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
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
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
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1)据材料一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孟子发展孔子学说形成了怎样的治国思想?引用
材料二原文指出此治国思想要求统治者对百姓采取怎样政策?(3分)
(2)材料三中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试分析它对秦朝的影响。
(2分)
(3)依据材料四,指出正确的治国方略应该是什么?(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