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中的礼仪篇一:论述公共关系与礼仪的联系与区别论述公共关系与礼仪的联系与区别【摘要】礼仪是一个人精神境界的外在表现,也是人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玩玩的体现。
公共关系礼仪不同于一般的礼节、礼貌。
它是一种有直接、明确的目的,经过周密计划和科学组织的公共关系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公共关系礼仪是组织形象的一种宣传形式,在社会组织“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目标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其他公共关系形势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公共关系礼仪一、公共关系与礼仪的联系礼仪和公共关系相结合成为公共关系礼仪,就不是单纯的人际交往的润滑剂了,而成了组织、团体在进行整个公共关系工作中,运用礼仪扩大、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誉度,塑造其良好形象的行为准则。
因此,公共关系人员重礼、学礼、用礼是做好公共关系工作的必要条件。
公共关系礼仪,简称公关礼仪。
它是礼仪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指社会组织及其成员在与公众交往的过程中,所应具有的合乎社交规范和道德规范的礼节、礼貌、仪式等的总称。
公关礼仪对于当今的公关人员来说,无疑是一种“通行证”。
众所周知,懂礼节的人进入社交场合,比不懂礼节的人显然要顺利得多,而且会受到欢迎,得到更多人的尊重。
中国不但重视礼仪的历史长,重视公关礼仪的历史之长也是世人皆知的。
孔子利用齐鲁“夹谷之会”向天下人树立了鲁国信守礼仪,不畏强国的良好形象;诸葛亮联吴抗曹,对吴国君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表明了蜀国的诚意。
这些都是说明了公共关系礼仪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公共关系活动中,公关人员需要广交朋友,沟通多种信息,融洽与协调多方面的社会关系,减少社会摩擦,化解各类矛盾与冲突,为组织创造一个“人和”的社会关系环境。
在组织与外界的交往中,最应该讲究的是公共关系礼仪。
它是组织风貌、员工精神状态、公关人员工作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最集中体现,也是各种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的方法,处理大量联系事宜与外交事务所必须遵从的行为准则。
公共关系礼仪有助于人员树立良好的形象,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在公共关系活动中,每个公共关系人员都代表着社会组织的形象,要想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组织形象,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遵守公共关系礼仪,否则,很有可能是组织和个人想象受到损害。
此外公共关系礼仪在规范人际交往,协调人际关系,增进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等方面骑着非同寻常的作用。
公共关系礼仪有助于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公共关系礼仪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对内,他发挥了利益的润滑和催化作用,协调人际关系,强化企业的道德要求,提高了企业内部的凝聚力。
对外,他展示了企业的文明程度、道德水准和管理风格,不仅有利于协调各方面的经济利益与矛盾,而且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进而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
二、公共关系与礼仪的区别(1)、公共关系与礼仪的表现形式礼仪是一个人精神境界的外在表现,也是人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玩玩的体现。
公共关系礼仪不同于一般的礼节、礼貌。
它是一种有直接、明确的目的,经过周密计划和科学组织的公共关系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公共关系礼仪是组织形象的一种宣传形式,在社会组织“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目标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其他公共关系形势不可替代的作用。
礼仪是指在与人交往时所使用的表示友好和互敬的具体的行为举止,如握手、打招呼等。
所谓的公共关系是指一个社会组织,利用传播手段与社会公众所进行的一种双向沟通. (2)、公共关系不等于礼仪有的人认为,只要在工作中注意了礼仪,就是做了公共关系工作。
这种说法是错的。
公共关系工作是社会组织处理内部和外部公众关系的工作。
内部公众包括职工公众、股东公众、董事公众、贤内助公众等等,外部公众包括顾客公众,社区公众、经销商公众、政府公众、原料供应者公众、新闻媒介公众等等。
处理如此众多的公众的关系,必须要有一定的目标指向,而不是盲目而无目的的,那就是有利于社会组织一定目标的实现。
它需要运用一系列公关技能,如社交艺术、口才艺术、写作艺术以及办公室自动化手段;开展一系列公关实务,如建立一定的工作程序、开展新闻活动、编印刊物、制作宣传资料和广告、进行谈判、举办各种专题活动、市场营销等,才能达到目的。
而礼仪,在里面只是一种社交态度和方法,以协调与各公众的关系;当它作为剪彩仪式、签字仪式、典礼、宴请等专题活动时,也仅仅是公关工作的一部分,不能拿礼仪与公关工作相提并论。
在工作中注意礼仪,是公关工作的需要,但公关工作绝不仅于此。
如果把公关工作离不开礼仪,礼仪促进公关工作的关系,看作可以互相替代的关系,那就把公关工作简化了。
总而言之,公共关系与礼仪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整体。
两者不统一,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篇二:公共关系礼仪实务考试成绩:100.0分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分)1活动过程中,第一时间有问题要及时汇报,是建立()系统的要求。
?a、后备服务?B、应急措施?c、信息反馈?d、机动经费我的答案:c2汇源果汁的大包装为什么不适合在上海销售?()?a、不便携不适合上海人的生活方式?B、太沉重顾客不愿意购买?c、理货员被要求将大包装放在架子最高处?d、大包装价钱高不实惠我的答案:a3公共关系的产生需要以下条件,除了()。
?a、经济高度发达?B、信息手段先进?c、社会关系网络复杂?d、现代民主制度不断发展我的答案:c4公共关系调查的内容不包括()。
?a、公关的主体,即组织情况的调查?B、公关的客体,即公众意见的调查?c、构成公众的个体的全体调查?d、公关的主客体之间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的调查我的答案:c5公共关系调查需要确定课题,其中课题的类型不包括()。
?a、状态性课题?B、研究性课题?c、导向性课题?d、开发性的研究课题我的答案:c6针对社会组织的检验能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必须及时检验处组织内外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因素?B、及时提出不过负荷组织目标的因素?c、检验主要是指对组织时间结果的检验?d、要及时做好对不符合目标的因素的善后工作我的答案:c7进入信息时代后,危机的信息传播比危机本身发展要快得多。
这体现了危机的()。
?a、突发性?B、聚焦性?c、破坏性?d、紧迫性我的答案:B8对于每个人而言,如果想要在社会中有所成,下列的说法错误的是()。
?a、要有良好的人生规划?B、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勇气?c、要全面发展,因而对各领域都要有所涉猎,以便在谈话中应对自如?d、要广泛涉猎,但要有目的的攻坚克难,学有所专。
我的答案:c91987年11月8日,()地铁发生火灾,30人遇难。
?a、平壤?B、东京?c、纽约?d、伦敦我的答案:d篇三:第十章公共关系礼仪第十章公共关系礼仪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礼仪。
礼仪作为人类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并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始终以某种精神的约束力支配着每个人的行为。
中国自古尚礼,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
在中国历史上,礼仪既是“立图经常之大法”,又是“揖让周旋之节文”。
古代学者颜元说过:“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
”到了今天,礼仪成为现代人的处事根基,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在公共关系活动中,礼仪是实现人际沟通和公共交往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公共关系人员最基本的公共关系手段。
公关人员学习礼仪、提高礼仪文化修养,遵循礼仪、树立良好社会形象,是公共关系活动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第一节公共关系礼仪概述一、公共关系礼仪的含义礼仪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行为规范与准则。
对个人来说,礼仪是思想道德、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社会来说,礼仪是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俗的反映。
礼仪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
礼貌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表示敬重、友好的行为规范。
如尊老爱幼、热情待客等。
东汉经学家赵歧解释说:“礼者,接之以礼也;貌者,颜色和顺,有乐贤之容。
”北宋司马光进一步要求:“凡待人无贵贱贤愚,礼貌当一。
”即无论交往对象是什么人,都应当讲究礼貌。
礼节是指人们在交际活动中待人接物的形式,如问候、拜会、回访等。
礼节是礼貌在语言、行为、仪态等方面的外在体现。
对于组织来说,礼节是形象风貌的具体化;对于个人来说,则是心灵美的外化。
仪表是指人的外表,如容貌、表情、姿态、服饰等。
仪表是个人精神面貌、内在素质的外在体现,注重仪表是讲究礼貌、礼节的表现。
仪式是指在一定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的活动,如颁奖典礼、开业典礼、签约仪式等。
公关礼仪是礼仪在公共关系领域的具体化,是公共关系工作人员在公共关系活动中,为塑造组织和个人的良好形象而应当遵循的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规范和程序。
公共关系礼仪是公共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公共关系礼仪通过直接塑造公共关系人员的良好个人形象,间接地塑造了组织形象,展现组织的文化和精神风范,是塑造组织形象不可或缺的手段。
其次,公共关系礼仪具有沟通和协调的功能,在公关活动中可使双方感情融洽,形成有利的交流氛围,易于为对方所接受,赢得理解和支持,从而促进公关活动顺利开展。
当组织与公众之间发生矛盾与误解时,公共关系礼仪的润滑剂功能可以帮助公共关系人员调解冲突、化解矛盾,增加理解,使情况朝着有利于自己组织的方向发展。
二、公共关系礼仪的特征1.民族性礼仪的产生往往与民族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有密切关系。
不同国家民族,因其历史、文化传统、语言、活动区域不同,以及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素质特征不同,礼仪都带有本民族的特点。
在公关活动中,要充分了解并尊重对方的民族习俗,并以相应的礼仪进行交往,促进双方的理解与沟通。
2.共同性世界上不同民族的礼仪有所不同,但礼貌待客、礼尚往来、尊老爱幼、遵时守约等符合大多数人价值取向的基本礼仪是全人类、各民族所共同遵循的准则;在相互尊重原则基础上形成并完善规范化的国际礼仪,也为世界多数国家人民所接受。
现代礼仪将国际化、趋同化。
3.发展性公关礼仪规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
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过去存在的公共关系交往中的某些繁琐、拖沓的礼仪得以简化和修改。
另一方面,随着对外交流范围的扩大,各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种因素的渗透,公关礼仪不断增加新的内容,体现时代的要求与精神。
三、公共关系礼仪的原则1.尊重原则尊重是礼仪的情感基础。
在公共关系活动中,不论交往对象的国别、性别、年龄、种族、文化、职业、身份、地位等,都应当尊重对方的人格,一视同仁给与同等程度的礼遇。
厚此薄彼、亲疏有别、曲意逢迎、高傲怠慢都是极不礼貌的有损个人及组织形象的行为。
只有尊重对方,才能营造和谐愉快的氛围,有利于公关活动的开展。
2.遵守原则公共关系礼仪是进行社会交往、发展公共关系的通行证。
每个组织和个人都应当自觉遵守,用礼仪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争取在公共关系活动中受到欢迎和尊重,获得更多的理解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