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唯物辩证法(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唯物辩证法(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唯物辩证法(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根本规律):它揭示了事物的矛盾是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源泉、动力和基本内容,提供了理解事物的本质,自己运动的根据。

观察和分析事物的矛盾运动,并根据其不同的性质,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原则。

质量互变规律(基本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量变和质变的两种状态,以及由于事物内部矛盾所决定的由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发展过程。

这一规律,提供了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的观察事物的原则和方法。

否定之否定规律(基本规律):它指明任何事物都是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事物自身的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的矛盾斗争推动事物从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从而揭示了事物发展是阶段性和过程性的统一、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这是否定之否定规律为人们提供的观察问题的基本原则。

第一框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一、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1.辩证的否定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已,自己发展自己。

A.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方面.肯定方面维持其存在,保持其性质和现状,否定方面则是促使它灭亡和向他们事物转化B.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是相互依存又互相排斥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当肯定方面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时,事物维持其原有性质和自身的存在。

当否定方面上升为主要方面,并战胜了肯定方面时,事物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实现事物自身的否定,旧事物变成了新事物。

※封建社会:A.地主阶级极力维护封建社会性质——肯定方面B.农民阶级反抗促使封建社会灭亡——否定方面2.对辩证法的否定观的理解:(1)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它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2)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扬:肯定、保留——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增添旧事物中没有、符合客观规律的因素弃:否定、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扬弃——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如代替扬场的风车: 清除渣滓,保留谷实辨证否定观,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

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它体现了事物发展中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附: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区别1.否定的动力是什么?前者认为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斗争的结果,是事物自己的否定;后者认为,事物的否定是事物的外因作用的结果,是外力,主观加于事物的.2.否定和肯定的关系是什么?前者认为,否定中包含着肯定,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发展是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后者认为,否定和肯定都是绝对的,要么一切否定,要么一切肯定.3.否定同发展,联系的关系是什么?前者认为,辩证否定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连词的环节,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是”扬弃”;后者认为,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中断.4.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要求①必须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②不仅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二.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1.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1)世界永远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任何事物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说来,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了;它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这个更高的阶段也要走向衰落和灭亡。

(2)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

(3)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紧密联系①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②要创新就必须要有批判和发展附:①创新就是对传统的突破,是在过去的知识、经验、技能基础上的飞跃。

创新的科学内涵就是突破、质变和飞跃。

具体说来,创新具有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规定性。

②从理论上说,创新就是首先提出的独创性见解,并且这种见解能够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也就是说创新提理性认识的新飞跃。

③从实践上说,创新就是新发展、新创造,就是取得全新的创造性成果的过程。

3.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方法论要求:①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②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观念;③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1.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中施肥浇水全凭经注和感觉。

某教授对传统经验进行系统分析,去伪存真、总结概括,研究、开发出“基于模型的精确作物管理技术”,指导农民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取得了少施氨肥、增产增收的显著成效。

“基于模型的精确作物管理技术”实现了传统农业生产经验的升华,说明①模糊性的传统经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②认识的升华必须扬弃传统经验的模糊性③模糊性的传统经验是精确性认识的来源④精确性的认识必须全面继承传统经验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下列对辩证否定的理解,错误的是A.辩证的否定是“扬弃”B.辩证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D.辩证的否定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3.人民公园是天津市仅存的清代私家园林。

该公园改造方案曾计划拆除砖砌围墙,引起社会各界热议,市民纷纷建言献策,网友踊跃发帖讨论。

有关部门认真听取意见,汲取合理建议,决定遵循中式园林习制,不拆围墙,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重塑昔日江南园林景观。

人民公园改造方案的制定过程是A.肯定与否定的统一B.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C.量变与质变的统一D.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请根据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分析我国当前采取有别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措施的理由。

第二框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一、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角度)1.创新对科技的意义“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

科学技术的每一进步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发展起着第一位的变革的作用。

2.科技创新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创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①创新更新了生产工具。

②创新更新了生产技术。

③创新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④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二、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政治角度)1.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2.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三、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文化角度)1.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第一、实践方式决定思维方式的变化。

第二、不同的实践活动决定着思维活动的不同性质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内容第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提高了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2.创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1)文化的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2)当代中国先进先进文化是创新实现的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它的形成离不开哪些方面?①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②继承中国文化优秀传统③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④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⑤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四、总之,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任何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都与创新密切相关。

①创新是对真理的发展,没有创新,我们就失去了追寻真理的可能;②创新是对实践的推进,没有创新,我们就不能在变化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③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尤为重要)④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附:创新的相关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内容: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

关系:实践探索是理论创新的最终源泉,理论创新是指导(先导),制度创新是保障,科技创新是动力,文化创新是智力支持。

它们相互促进,密不可分。

总结:创新的哲学依据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而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所以必须从变化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辩证法:①一切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

创新就是要反对因循守旧,思想僵化,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②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③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思想观念要随着事物的不断变化而变化,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认识论: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我国工商机关高度重视市场的食品质量问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创新食品质量监管方式,如实行安全分类监管、食品市场准入等,降低了食品违法案件数量。

监管方式创新属于①认识创新②制度创新③实践创新④思维创新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针对中小学办学中存在的偏离国家课程计划、片面追求升学指标、学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间过长等问题,2009年6月江苏省教育厅颁布了深入人心的实施素质教育的“五严”规定。

这表明A.制度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B.理论创新决定实践创新C.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3.我国科研人员自行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其最大的创新在于把导航与通信紧密地结合起来,同时具备定位与文字通信功能。

“北斗”的发展和完善将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材料表明A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的作用B.科学研究应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C.科学理论能够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D.科学实验是人类思维在认识和改造社会中创造性的表现4.近年来,党和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在我国,抗虫棉的推广不仅使农民累计增收了760亿元,而且节约了1亿公斤农药,减少了环境污染。

抗虫棉的推广还完善了农业科技服务和农民技能教育培训等体系。

这表明农业科技创新A.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农业劳动对象B.带来了理论创新和生产实践的深化C.促进了人们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D.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发展5.2004年以来,中国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形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