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 压缩机(W-1.6/1・6〜2.4型)使用及 维护检 修操作 规程1、概述中沥 公司储 运车间 液 化 气工段 使 用的 ZW 系列 特种气体 压缩机为立式双缸、单作用、风冷、无 润滑往复活塞式 结构, 排气量 1.6m 3/min ,额定进气压力 1.6Mpa ,额定排气压力 2.4 Mpa 。
其 工 作介 质 为 丙烯、 液化 气 ,主 要 用于 液化 气、 丙烯等 介质 的装卸、倒罐和余气回收。
1. 1 基本 概 况ZW-1.6/1.6 〜 2.4 型丙烯 压 缩机为 立式双缸 、 单作用 、风 冷、无油 润滑活塞往复式 压缩机ZW-1.6/1.6 〜 2.4ZW 型立式无油 润滑 压缩 机 1.6m 3/min 1.6MPa 2.4 Mpa <40 C W 110C 750r/min润滑油温度 <70C活塞行程 气缸直径 主机重量 外形尺寸 生产厂家 附机型号 电机功率 额定电流 附机厂家 80mm 120mm 910Kg1470X 1196X 940(LXW< H ) 蚌埠中通 压缩机制造有限公司 YB200L-4 30KW 56.8A无锡市南方防爆 电机 1. 2 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ZW 型 丙 烯压缩 机 主 要由 曲 轴箱 、曲轴、 连杆 、十 字头 、 滑道、活塞 组件、活塞杆、密封填料、气缸、缸盖、四通 阀及 阀组 等部件 组成。
压缩机运转时,通过曲轴、连杆及十字 头,将回转运动变 为活塞在气缸内的往复运 动,由此使工作容 积做周期性 变化, 完成吸气、 压缩、排气和膨 胀四个过程。
当活塞由外止点向内止点运动时,气缸中气体膨胀,当吸气管中的压力大于气 缸内气体压力,且能克服 进气阀阻力时,进气阀开启,气体 进入气缸内部,活塞到内止点 时,吸气 压力排气压力吸气温度排气温度主机 转速进气结束。
活塞由内止点向外止点运动时,气缸内气体被压缩,当气缸内压力超过其排气管中的背压和排气阻力时,排气阀开启,即排气开始,活塞到外止点时,排气结束,压缩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2、工艺操作2.1、首次启动前准备工作a、检查启动器安装是否正确,检查电机转向是否正确,检查各管路连接是否正确,气相管、液相管标志要清楚明确。
b、检查压缩机房内通道是否畅通、无防碍物和杂物,有效的消防器材、通风良好。
c、各仪表指针处在零处,润滑油添加到位;检查三角皮带的松紧情况;检查四通阀手柄是否处于正确位置。
d、赶空气,用瓦斯赶系统中空气:气相管与两位四通阀上、下法兰相连,当四通阀的手柄垂直向下(即正位时,四通阀的下法兰为气相进口,而上法兰为气相出口,即低进高出;当手柄处于水平(即反位)时,气相流向为高进低出。
(1丙烯系统:储罐给瓦斯气f入口分液罐f双位四通阀f压缩机出口—放空---槽车给瓦斯气f压缩机出口f火炬放空。
2)液化气系统:槽崔给瓦斯气f入口分液罐f双位四通阀f压缩机出口储罐给瓦斯气f压缩机出口f火炬放空。
赶空气时,机组应不断盘车,各管线低点排凝,放空阀可按流程先后顺序分段短时排空,排尽凝液。
赶空气阶段,可间断开关各连通阀,务必将死角处空气赶尽。
e、联系化验,系统采样,分析氧含量小于0.5g/m3时,关闭各排空阀。
2.2启动步骤a、打开输出、输入罐气相阀、压缩机气相进、出口管路阀,将槽车与储罐之间的液相管打开,槽车与储罐内液体达到平衡,确保四点二线一贯通”b、打开气液分离罐上的排空阀,排除罐内残液,使浮子落在罐底,然后把排污阀关闭。
c、盘车3〜5转,让各部位有润滑油,检查各连接处可有松动和泄漏现象;d、各仪表指针处于零位,检查润滑油添加情况、三角皮带的松紧情况;检查四通阀手柄是否处于正确位置。
e、启动压缩机,控制出口压力及温度在规定值之内。
出口压力〉1.8Mpa,出口温度〉110°C暂时),否则应立即停机2.3、操作工艺1)、卸车作业手柄正位(手柄垂直):通过压缩机从储罐内抽取气体加压后排入槽车,向槽车增压,此时槽车内压力逐渐升高,储罐内压力下降,靠压差,使槽车内的液体流入储罐。
2)、装车作业手柄反位(手柄水平):通过压缩机从槽车内抽取气体加压后排入储罐,向储罐增压,此时储罐内压力逐渐升高,槽车内压力下降,靠压差,使储罐内的液体流入槽车。
3)、倒罐作业通过压缩机从储罐(甲)内抽取气体加压后排入储罐(乙),向储罐(乙)增压,此时槽罐(乙)内压力逐渐升高,储罐(甲)内压力下降,靠压差,使槽罐(乙)内的液体流入储罐(甲)。
反之亦然。
流程图4)、余气回收需要进行剩余气体回收时,首先关闭管路虚线部分(即液项管路)、四通阀换向,此时某储罐(或槽车)内剩余气体由压缩机吸入,加压后排入其他储罐(或槽车),直至剩余气体的压力降至没有回收价值为止。
液相管四通阀气相管± X口槽车压缩机储罐剩余气体回收流程图箭头所示为管内介质流动方向。
无论液体输送还是气体回收,四通阀的上、下接管一旦与外界接管连接好后无须拆卸,只须转动四通阀手柄即可实现卸车或装车的切换,四通阀上红色箭头所同时指定的两管路相通,另外两方向相通。
以上操作工艺,应根据不同作业要求,按照管路系统流程,开启或关闭管路系统中相关的阀门3、维护检修3.1完好标准3.1.1零、部件1.零、部件完整齐全,质量符合要求。
2.进出口应有压力表和温度计,对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自动调压系统应定期校验(安全阀每年至少定压一次)灵敏准确。
安全护罩等齐全好用。
3.基础、机座稳固可靠,垫铁符合规定,地脚螺栓连接齐全、紧固,地脚螺丝及各部螺丝应超出螺母2-3扣,齐整、紧固4•进出口管线、阀门及润滑、冷却等管线、支架安装合理、牢固完整、横平竖直、不堵、不漏。
5.机体整洁,油漆完整。
3.1.2运行能力1.设备润滑良好,润滑系统畅通,油质符合要求,实行五定”三级过虑”2.运行无异常振动和松动、杂音等现象。
3.各部温度、压力、流量、电流等运行参数符合规定要求。
4.生产能力达到铭牌出力或额定能力。
3.1.3设备及环境1.设备清洁、表面无灰尘、油垢。
2.基础周围环境整洁。
3.设备及管线、阀门等无泄漏。
3.2设备维护3.2.1日常维护1.严格按操作规程启动、运转和停车,并做好记录。
2.严格执行设备润滑管理制度”按规定进行补油和按质换油。
3.定期巡检,检查各段压力、温度等参数,按规定做好记录。
发现异常,及时查找原因,进行处理。
4.设备和现场要经常保持清洁,每班擦一次设备,随时消除跑、冒、滴、漏现象。
5.设备长期不用时,应加油封闭,每天进行一次盘车。
6.按规定做好季节性防护工作。
3.2.2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323紧急情况停车1.润滑油中断。
2.轴承温度超标。
3.压缩气突然超温、超压。
4.声音突然异常,查不到原因。
5.突然发生严重振动,查不到原因。
6.主零、部件及管道断裂。
7.其他紧急情况。
3.3设备检修3.3.1检修周期小修3个月,中修6个月,大修12个月。
3.3.2检修内容1.检查紧固各部位螺栓。
2.检查紧固十字头销。
3.检查清洗气阀或更换阀片、阀座、弹簧等部件。
4.检查更换密封函填料。
5.检查或更换活塞、活塞环及活塞杆等。
6.检查或更换连杆大、小头瓦,并调整间隙。
7.检查更换轴承,并调整间隙。
8.检查或更换连杆螺栓。
9.检查十字头瓦、滑道,并测量间隙。
10.检查并调整气缸余隙。
11.安全阀清洗、研磨和调试。
12.检查、修理或更换压力表、温度表。
13.检查油泵,清洗曲轴箱、油路,更换润滑油。
14.检查清洗过滤器。
15.曲轴、连杆、十字头销,活塞等项目检查,必要时更换。
16.检查曲轴与机身水平度、垂直度。
17.检查机身与基础状况。
18.检查更换腐蚀的管线及出入口切断阀。
19.检查、修复或更换四通阀。
20.主辅机防腐喷漆。
21.消除其他缺陷。
3.4检修方法及质量标准3.4.1检修方法及质量标准参考企业标准Q/BHJSB10-2000《活塞式压缩机维护检修规程》。
3.4.2ZW-1.6/1.6 ~ 2.4型丙稀压缩机主要零部件装配间隙:序号| 项目|规定要求 |备注4、试车与验收4.1试车前的准备4.1.1全部检修工作结束后,要求检修现场达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4.1.2设备内加油至工艺要求位置。
4.1.3检查仪表、信号、连锁装置等是否完好合格。
4.1.4电气部分接地完好。
4.1.5盘车有无异常现象。
4.2试车4.2.1空负荷试车4.2.1.1瞬时起动,无异常现象。
4.2.1.2起动后运行5分钟,检查各部位应无异音、异常振动和发热现象。
4.2.1.3试车2〜4小时,各轴承温度不超过65 C ,应无异常现象。
4.2.2负荷试车4.2.2.1负荷试车应进行24小时,达到下列要求:a.进排气温度不超过设计温度的8〜10C ;b.不超压,流量不小于原流量或额定能力;c.各部位无杂音和异常振动;d.轴承温度不超过65C ;e.润滑系统、管路无泄漏现象;f.填料函无泄漏,温度正常。
4.3验收4.3.1试车合格,检修资料齐全,方可验收。
4.3.2验收合格,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正式移交生产单位。
5、维护安全注意事项5.1维护安全注意事项5.1.1严禁违章开停车和违章操作。
5.1.2严禁使用不合格或变质的润滑油。
5.1.3临时处理故障,必须采取可靠安全措施。
5.1.4严禁开车时松动或紧固螺栓。
5.1.5转动外露部分必须有安全防护装置。
5.1.6设备运行时,不得在转动部位擦抹设备或检修。
5.1.7现场不得存放与设备运行无关的物品,保持现场通畅5.2 检修安全注意事项5.2.1设备检修前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
5.2.2按规定停车、卸压、处理合格。
5.2.3切断电源、并挂上“有人检修,禁止合闸”标志。
5.2.4按规定办理设备检修手续。
5.2.5检修机具安全、防爆。
5.2.6按规定穿戴好劳保用品。
5.2.7检修现场设定检修标记,拆卸的零部件按顺序整齐摆放,活塞杆等外露螺纹,必须加以保护,以免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