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名著导读《家》核心考点知识点精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名著导读《家》核心考点知识点精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名著导读《家》核心考点知识点精编巴金《家》中的主要人物及其之间的关系:高老太爷有四子一女:1 .长子克文娶妻,生大小姐(早死)、大少爷觉新(娶妻瑞珏,生子海臣、生子云儿时难产而死)、二少爷觉民、三少爷觉慧,妻死,复娶周氏,生三小姐淑华,后长子死;2 .次女张氏,丈夫早死,生女张蕴华(琴),后来琴嫁给觉民;3 .三子克明,娶妻张氏,生二小姐淑英、四少爷觉英、七少爷觉人、六小姐淑蕙;4 .四子克安,娶妻王氏,生五少爷觉群、六少爷觉世、五小姐淑芬;5 .五子克定,娶妻沈氏,生四小姐淑贞(后跳井而死),娶妾喜儿。

大房丫鬟鸣凤,不愿嫁给冯乐山,跳水而死,死后三房丫鬟琬儿代嫁。

高家买丫鬟绮霞代替鸣凤、翠环(后来嫁给觉新)代替琬儿。

四房丫鬟倩儿,奶妈杨嫂。

五房丫鬟喜儿、春兰。

重点情节•一次运动学生请愿觉慧斗争•丘八打了学生,觉慧不假思索地加入情愿队伍,可是督军署无人接见,后来出来位科长说了几句无关痛痒的话就进去了,天下起了大雨,学生们只好先回去。

两天后学生开始罢课,并成立了学生联合会。

觉慧热切投入到这场运动中去。

•高老太爷压制运动•丘八打学生,学生们请愿罢课,觉慧热切投身与运动中。

觉慧的活动触怒了高老太爷,把觉慧叫去用又干燥又严厉的声音进行训话,伴着冷笑,用威严的眼光在觉慧的脸上扫来扫去。

严厉斥责后就把觉慧禁闭在家里,不许出去。

觉慧只好通过看报纸了解外面的情况。

被困的觉慧不禁大喊:“家,什么家!不过是一个‘狭的笼!’”最后还是偷偷的跑出去参加活动。

•两人出走觉民逃婚•1、高老太爷为攀附权贵,要觉民娶冯乐山的侄孙女。

正在与琴处于热恋中的觉民当即表示反对。

反对无效后在觉慧的帮助下逃婚。

逃婚后,觉民与琴互相鼓励,互相支持。

特别是梅的死,更加坚定了他们反抗的决心,觉民写信给觉新,表示决不让琴做第二个梅。

要为自己的幸福抗争到底。

最后迫使高老太爷在临死前作出让步而胜利告终。

•2、逼婚:冯乐山在高老太爷66岁的生日宴席上向高家提起一门亲事——要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老太爷一口应允。

正在与琴处于热恋中的觉民当即表示反对。

大哥觉新感到左右为难,三弟觉慧支持二哥觉民进行反抗。

高老太爷道:“我说是对的,那个敢说不对?我要怎样做,就要怎样做!”在紧急关头,觉慧帮助觉民逃婚。

•3、觉民逃婚,高老太爷勃然大怒。

无论怎样劝说,觉慧都坚决不说出觉民的地址。

觉新在这件事上采取不抵抗主义,觉慧骂他是懦夫。

觉民写信给觉新,表示决不让琴做第二个梅。

觉新不断受到良心的谴责,他壮着胆子到祖父面前为觉民说情,却遭到祖父的狂怒斥责。

祖父最后说,如果月底觉民还不回家就叫觉慧顶替。

觉新不得已回头又要三弟劝二弟屈服,觉慧十分气愤,想:“如果牺牲是必需的话,做牺牲品的决不是我。

”•觉慧出走•瑞珏的死更加坚定了觉慧脱离这个家的信念,他向大哥宣布“我要走”。

瑞珏的死也使觉新明白了“这个家需要一个叛徒”,他满过长辈为觉慧筹划路费,并决心以后负责给觉慧寄生活费。

在觉新和朋友的帮助下,觉慧终于踏上驶向上海的航船,开始了新的生活。

•三场爱情:1、觉新和梅的爱情悲剧。

•觉新和表妹钱梅芬青梅竹马,但梅的母亲和觉新的继母周氏在牌桌子上有了意见,就拿拒婚来报复。

觉新屈从于父亲的意志与瑞珏结婚。

不久,梅出嫁。

不到一年便守了寡回到了娘家。

军阀开战,梅跟着张太太和琴来高公馆避难,与觉新重逢,两人都不能忘情。

在矛盾痛苦中,钱梅芬抑郁成疾,吐血而死。

•觉新成婚(觉新是高家长房长孙。

自小聪慧,学业好。

他曾有自己的理想追求,和梅表妹青梅竹马。

但他屈从父命,于一个用拈阄儿的方法选取的陌生少女瑞珏由冯乐山做媒、高老太爷做主结婚。

过后,只得凭借梅花来慰藉那颗受伤的心,然而梅却终被折磨得香消玉殒、“零落成泥”。

)•2、鸣凤反抗(高老太爷要把17岁的鸣凤嫁给孔教会的头面人物60多岁的冯乐山做姨太太。

鸣凤深深爱着觉慧,只希望伺候他一辈子。

鸣凤出嫁的事,觉慧一点也不知道。

出嫁前的一个晚上鸣凤怀着最后的希望去找觉慧,觉慧由于赶着写稿的缘故,他没有听完鸣凤的衷诉就把她遣走了,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

等觉慧知道事情的真相,四处寻找,但是已经太迟了。

•觉新梅重逢忆旧•元宵节后,军阀混战,张太太带着琴和来张家玩的梅逃到了高公馆。

第二天,觉新在花园里与梅再次相遇。

梅转过身默默地走了。

觉新追了上去,请求梅宽恕。

梅忍不住低声哭泣。

觉新看见梅这样难过,一种追悔、同情和爱恋交织着的感情猛然袭击着他的心,使他情不白禁地用手帕去为她擦泪。

两人相对而泣,互诉着几年来的相思之情。

向鸣凤示爱高公馆的三少爷觉慧勇敢地向、丫环鸣凤表达爱意。

他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枷锁,真挚而热烈地爱着鸣凤。

在觉慧的眼中,鸣凤是那般美好,美丽、聪明、贤惠,觉慧在心里默默地如痴如醉地爱着她,已经完全超越了主仆的等级界限。

•四个死亡:1、梅之死:觉新与梅两小无猜,却人为的劳燕分飞。

梅被迫远嫁。

出嫁后不久,又成了寡妇,最后抑郁而死。

觉新受到极大的刺激,他怀着及其悲痛的心情料理了梅的后事,他明白从此他和她之间永远隔着一个“永恒”。

在向灵柩告别时,觉慧没有哭,也没有悲哀,他有的是满腹的愤怒。

他的话是用一种交织着爱和恨的声音说出来的:“一些哭声,一些话,一些眼泪,就把这个可爱的年轻的生命埋葬了。

梅表姐,我恨不能把你从棺材里拉出来,让你睁开眼睛看个明白:你是怎样给人杀死的!”•2、请对《家》中鸣凤之死的情节作简要介绍•鸣凤被逼嫁给冯乐山,出嫁前的一个晚上她去找觉慧。

觉慧赶着写稿,没有听完鸣凤的衷诉就把她遣走了。

鸣凤含泪离开了觉慧的住处。

鸣凤刚离开,觉民来告诉了事情的真相,觉慧急得几乎发疯,四处寻找鸣凤,但太迟了。

鸣凤绝望中,怀着对觉慧深深的爱,投进了晶莹的湖水中。

•3、高老太爷的死:觉民逃婚,儿子克定和克安胡作非为,高老太爷被气得病倒了,躺在床上呻吟。

好事的陈姨太请来了巫师捉鬼,搞得整个公馆鸡犬不宁。

觉新明知没有鬼,可为了表示“孝”心,在端公捉鬼时,也跟着凑热闹;觉慧厌恶地看着这出闹剧,最后忍无可忍站出来,指斥这些人的荒谬、糊涂,“你们要把他活活气死、吓死”。

•4、瑞珏之死:觉新明媒正娶的妻子,在即将生产时被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赶到郊外生产,懦弱的丈夫觉新和平地接受了,他没有说一句反抗的话,瑞珏也只能用她的哭来表示反抗。

最后因照顾不周,难产而死。

瑞珏的死使觉新明白了真正的凶手和自己的无力与懦弱。

•高觉慧的形象•高觉慧是巴金在《家》中塑造的大胆而幼稚的叛逆形象。

他出生于没落的封建大家庭中,深受五四新思潮的影响,追求光明、自由幸福,彻底否定封建礼教制度。

如支持觉民逃婚,与丫头相爱,最后又从封建大家庭走出去。

但他有时也有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狂热性。

他身上寄托着作家的希望,闪烁着时代的光芒。

•参加《黎明周报》的工作新旧军阀战争结束后,觉慧瞒着家人参加《黎明周报》的工作,撰文介绍新文化运动,攻击旧制度旧思想。

他干得如火如荼,逐渐地进到新的园地里去,他觉得在他的前面还有一个广大的世界,在那里他的青年的热血可以找到发泄的地方,在那里才有值得他献身的工作。

•觉慧拒捉鬼:高老太爷因克安、叔克定瞒着他偷偷在外面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气得一病不起。

陈姨先请道士到作法,又叫端公捉鬼,闹得家宅不宁。

留过学的克明、读过进步书报的觉新都不敢出来反对,只有觉慧挺身而出痛骂陈姨太和众人。

•当到觉房室时,觉慧拒绝开门,并与长辈项起嘴来,打开门后,当觉慧以不可抗拒态度并以指责克明、觉新的无理,称谁进房间就先给谁一巴掌,迫使长辈退去,也是觉慧反封建的一次大获全胜面告终。

•在《家》中把屠格涅夫的“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取过来。

”这句话作为座右铭的是谁?他为什么与家庭决裂?他最后是如何为自己争取幸福的?请简要叙述。

•答:①觉慧。

②看到这个家的无数罪恶,特别是鸣凤死后,他再也不能忍受这一切了,瑞珏的惨死更使他决心要从家中出走。

③最后,他瞒着高家其他人,告别了觉新、觉民和报社的朋友们,乘船去了上海,去创造新的事业,追求新的生活。

•高觉新相关事例•“大哥,我不能够在家里再住下去了,我要走!” 当觉新得知觉慧要离家去外面寻找新世界时,觉新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对于觉慧的离家,觉新先是阻拦,并以家人反对及爷爷没有安葬为由。

(2分)后看到觉慧的决绝,觉新表示愿意帮助去说服家人;(1分)家人没有被说服,而当看到瑞珏的哥哥写给瑞珏的挽联,觉新内心沉痛的往事再次被勾起,他意识到这个家需要一个叛徒,他决心一心帮助弟弟成功。

(2分)•高老太爷希望有一个重孙子,想早日给觉新提亲,“他(觉新)的相貌清秀和聪慧好学使几个有女儿待嫁的绅士动了心,给他做媒的人常常往来高公馆。

”觉新的亲事最后是怎么决定的?请简要叙述。

•(1)来说媒的人很多,觉新的父亲和继母商量、选择后,只剩两家,而这两家请来的媒人情面同样大,(2分)他父亲就用拈阄的办法,把两个姑娘的名字分别写在两方红纸上,在祖宗的神主面前祷告后,拈起一个,亲事就这样决定了。

(3分)•“可是后来他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为了他的破灭的幻梦而哭。

”文中的他指的是谁?他有什么幻梦?他的幻梦是怎样破灭的?请简要回答。

•“他”指的是觉新。

(1分)他打算中学毕业以后到有名的大学里继续深造,还想到德国(外国)留学,梦想与表妹结婚。

(2分)由于他的祖父想抱重孙,他父亲便给他定了一门亲事,结婚的对象不是自己所爱的表妹,而且年内就要结婚,婚姻和升学的希望都成了泡影。

(2分)四个女性•琴是富家小姐,与高家算是门当户对,就算原本家长们不打算让他们成亲,处境也要比鸣凤和觉慧好得多。

琴想剪去束着她的长发,却缺乏必要的勇气——不是她怕流言的讥讽,而是她怕爱她的母亲。

她羡慕许倩如的潇洒,可她必须去面对一个封建礼教下的家庭。

琴也没有屈服,她甚至看到了千百年中国女子所走的血路。

一种渴望正义的感情在琴体内发生了,“牺牲,这样的牺牲究竟给谁带来了幸福呢?”她了解了鸣凤的悲剧,领悟了梅和瑞珏的哀伤;她明白了不能企盼别人,应该自己拯救自己!琴和鸣凤一样看到了“宿命”,但她唾弃这个“宿命”!“我不走那条路。

我要做一个人,一个跟男人一样的人。

……我不走那条路,我要走新的路,我要走新的路”。

谁能否认琴是书中最亮丽的色彩?她和觉民为了爱情,为了目标,对这个大家庭实行不了懈的反抗。

终于琴记得了自己的幸福。

•鸣凤的形象•鸣凤本是一个安守“天命”的仆人。

对现实毫无反抗意识。

她和觉慧少爷相爱了。

封建社会的黑暗一次次冲击着这个单纯天真的女孩。

在鸣凤面临着要成为冯乐山的小妾的危机时,她开始要反抗,当她意识到觉慧已经不能给她真正的爱情时,鸣凤便毅然选择用死亡来证明自己对爱情的执着与忠贞。

•高老太爷•“他隐隐约约地看见他的儿子们怎样地饮酒作乐,说些嘲笑他和抱怨他的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