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PPT
你知道中国还有哪些主要的传统节 日?
(一月一日)春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
(
七 月 初 七 ) 七 夕 节 ) (八月十五)中秋节
(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
(五月初五)端午节
(腊月初八)腊八节
节日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中 的民俗事象。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 的传统节日。刚过完春节,便是元宵节, 还有清明节,端午节。中国的传统节日 都积淀着一个民族风俗生活传承和演化 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节日的风俗 会不断变化。而节日总是反映着一个民 族在一定时期的文化心理、审美情趣和 价值观念。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一 直是文化鼎盛人文兴旺的文化强国,中 国的节日一直都是世界尊崇和追随的文 化娱乐活动。那么,中国传统节日的根 源在哪里?是因为岁时节令和原始崇拜 相结合,才有了节日?
其次,由于节日与岁时节令又有区别,因此节日的 起源又与原始崇拜和与之相联的祭祀活动、禁忌等 行为有关。原始崇拜包括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祖 先崇拜等类型。它产生于太古时代,根源于生产力 低下情况下原始人类对于自然力的敬畏心理。例如, 原始人类因为向往光明而崇拜太阳,因为“地载万 物”、是人类衣食住行所自出而崇拜土地——这些 都是自然崇拜。又如,闽是“东越蛇种”,而闽人 把蛇、瑶、畲民族是盘瓠之后而祀犬——这是图腾 崇拜,也是原始祖先崇拜的迹象。由于灵魂观念的 产生,原始人类又有了另外一类祖先崇拜——例如 夏人以黄帝为祖先,等等。随着原始崇拜观念的产 生,人们于是有了种种祭祀和禁忌行为。这 些祭祀和禁忌行为,是按一定的时节来安排 的,因为它们同原始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有 极其密切的关系。
谜面:
圆圆墩墩一块饼, 纸盒包装喜盈盈, 只因和月心相印, 吃饼需看月儿明。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 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 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 “中秋”一词的记载。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 ,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 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 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 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 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猜灯谜。此活动起源于宋朝。灯笼的所有者将谜面写在一张纸条上,然后将纸条 展示在灯笼上。假如赏灯者猜出谜语,就将纸条取出,然后找灯笼所有者确认答 案。猜对的话,他们就可以领取一份小礼品。由于这种活动十分富有情趣与智慧, 很快在民间流传开来。
放烟火。元宵节的白天会有舞龙舞狮、划旱船、扭秧歌、踩高跷。而夜里除了灯 会,就数焰火最好看了。当新年首个圆月升上夜空时,人们都会因燃放的烟火和 空中的明月而兴奋不已。
古人将“元”解释为“第一”、“夜”称为“宵”,农历正月十五之 夜为新年首个月圆之夜,故称元宵节。此时,大地回春,民间老百姓张 灯结彩,观灯游赏,因此元宵节又叫“灯节”、“灯夕”。
关于元宵节的起源:古人认为“太乙”天神掌管着世间人类的命运, 他手下有九条龙,掌控着人间何时遭遇饥荒瘟疫之祸,何时受旱灾水涝 之苦。自秦始皇始,皇帝每年都举行盛大的仪式,祈求太乙神赐予国家 风调雨顺,以及他与臣民们健康长寿。到了汉武帝时代,朝廷尤其重视 元宵灯会,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将元宵钦定为最重要的 佳节之一,庆祝仪式通宵进行。因此,元宵节就是拜“太乙”神的日子。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己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春节的传说
1、贴春联和门神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 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 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 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 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 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 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 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后来就形成了春节贴门神的传统习 惯。
白白身子圆溜溜, 样子像个乒乓球, 放在锅里煮一煮, 全家吃它过十五。 (打一食物)
元宵节来源
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的第一个佳节,也是华夏民族最富 有诗意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里,每家每户在门前屋内悬挂五彩缤纷的 花灯,寓意吉祥如意;晚上全家人坐在一起品尝吉祥之食--元宵,象征丰 收和睦之日如环无端没有尽头。
实际上,所谓“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民俗就是一个“闹”字。“‘闹’元 宵之‘闹’就生动地映射出元宵节俗活跃的文化精神,元宵的锣鼓、元宵的灯火、 元宵的游人编织着元夕的良宵美景,构成了中国传统节俗的独特景观。(萧放 《岁时———传统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
1、扫墓祭祖 扫墓祭祖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这个习俗由来已久。祭祖也是 清明节的中心,来表达对先人的追思。清明节本属“祭祖节”, 是表达孝道的重要节日。而以祭祀场所的不同,还可以分为墓 祭、祠堂祭。墓祭是最普遍的祭祀方式,清明节扫墓就是墓祭。 祠堂祭是宗族的人聚集在一起,共同祭拜祖先。清明节扫墓一 般上午进行,还要携带酒食果品,在墓前焚烧纸钱。为坟墓培 新土,叩头祭拜。 2、踏青 清明节期间,正是春意盎然的时节。清明节也叫“踏青节”, 所以人们会在扫墓祭祖之余,一家人在外赏春景,郊游一番。 这也是因为清明节期间,正是生机勃勃的大好时光。这也是清 明节的自然涵义。
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活动更是多种多样,比 如门户挂艾蒿、菖蒲,小儿挂蛋兜 、香囊、五彩丝,饮用雄黄酒等, 驱邪避毒;有赛龙舟、吃咸蛋粽子 以纪念屈原;小孩斗咸蛋比赛等。
七夕
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称这一 日为星期。 乞巧节:得名于“七姐诞”的“乞巧”习俗。七月七是七姐的诞辰 ,“乞巧”是“七姐诞”的重要习俗之一,故又称“乞巧节”。民 间相传,七姐是天上的织布能手。旧时代靓女们向七姐“乞巧”, 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
1、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 》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 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 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 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2、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 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 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 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 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 ,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端午节的由来
屈原本为楚国重臣,但由于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 疏远。怀王三十年,楚怀王不听屈原劝阻,执意入秦,被扣留,后 来客死秦国。楚顷襄王即位后昏庸无道,听信令尹子兰的谗言,再 次驱逐屈原。
公元前278年,秦兵南下,攻破楚都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 下投汨罗江而死。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 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 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 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 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 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 饭,外缠彩丝,发展的甜食,是由糯米粉加上甜的馅料制成。元宵节就 是因此食品得名。元宵的烹制方法十分简单,将元宵倒入装满沸水的锅中煮几分 钟即可。清朝时期,符曾的《上元竹枝词》写出当时的元宵的馅、米:“桂花香 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李调元的 《元宵》词则描绘了南方元宵节的场景:“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圆。”
三、赏菊花。
在九九重阳节期间,各种各样的菊花正是 盛开的时候,观赏菊花自然就成为节日的 一项重要内容。除了观赏明目繁多的菊花, 同时还会点燃菊灯,举办酒宴,乐鼓并作, 大庆重阳节。
春节的传说
2、争花治天下 在陕西关中一带民间,流传着有关春节的传说故事。传说,玉皇大帝为了治理 人间,就派天宫的弥勒佛下凡帮忙探查。这事被如来佛知道了,心想,我算佛 主哩,为啥不让我去呢?于是,就找玉皇大帝论理,玉帝听了,无言可对,只好 说:“商量商量再说吧。”借商量的空子,玉帝便想了个解围的方儿。他请来 弥勒佛和如来佛,将两盆花放在二佛面前,说:“这两盆花你二位各务一盆, 谁的花先开,谁就下凡去管理人间。”如来佛心眼多,点子稠,知道玉帝一定 偏向弥勒佛,因为他猜到玉帝怕出口之言难收,才以务花为借口来行此事。面 前这两盆花,恐怕玉帝已暗地作了安排,于是也想出个小计来。他借弥勒佛合 目谢恩的机会,悄悄地把两盆花换了个位置。第二天,如来佛的花就开了,因 此弥勒佛只管了一天人间,这天就是正月初一。传说弥勒佛心善,这天他让人 们吃好穿好睡好,因而正月初一人们就欢欢喜喜,兴高彩烈的过了一天。
这样,岁时节令和原始崇拜相结 合,于是有了节日。
传统节日根源于岁时节令和原始 崇拜的结合,有历史性的变异, 也有地域性的变异。中国疆域辽 阔,不同的地区,生活环境和条 件,生产方式和水平,有很大的 差别,加上民族的融合,移民的 流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每个地 区的节日风俗,有一定的差异, 因而也形成了全国各地丰富多彩 的节日民俗活动。
首先,节日的起源与岁时节令有关。 汉民族是一个农业民族。在发展农业 生产的过程中,人们对大自然的时间 周期变化节律,有了越来越深的认识。 经过一代代人对天象和物候的不断地 观察和总结,于是就有了岁时节令的 划分。到战国时期,在中国已经基本 上形成了一个四时、十二月、二十四 节气的岁时节令体系。这个体系成为 汉族人民安排生产生活的时间表。许 多传统的节日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和 发展起来的。
快乐春节来回味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历史和文化都在春节中集中体 现出来。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即将来临,人们 自然要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千百年来,各 地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