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纤维素材料

纤维素材料



3 纤维素的改性
③ 与异氰酸酯酯化:
纤维素能与异氰酸酯反应生成氨基甲酸酯。
CH2OH O OH O O Cell OH O C NH R
R
N
C
O
cellulose carbamate
木材纤维素中有大量的轻基,聚氨酯胶黏剂中有 活泼的异氰酸酯官能团 (—NCO) 。木材用聚氨酯胶黏 剂粘接,这有利于提高木材胶合制品的强度。
SO3-Na+ CH2OH HO HO O O H2SO4 NaOH HO HO O O O
Cellulose Sulfate
纤维素磺酸盐广泛作为洗涤剂、食品与化妆品及 药物的增稠剂,以及低热能的食品添加剂。

3 纤维素的改性
CH2OH O HO O
HNO3 H2SO4 O2NO

2 纤维素的溶解和再生
• 2.4 NaOH/urea(/thiourea)/H2O溶剂
近年,张俐娜课题组开发了纤维素的新一类溶剂 ( NaOH/ 尿素、 NaOH/ 硫脲水溶液体系),这一类溶剂 是目前溶解效果好,而且最为绿色化、污染最小的溶剂 体系。
Figure 6. Schematic dissolution process of the cellulose in NaOH/urea aqueous solutions pre-cooled to -10℃
过滤、脱泡
粘胶法不但工艺繁杂、生产周期长、能耗大,而 且生产过程中放出CS2 和 H2S 等有毒气体和含锌废水, 对空气和水造成污染,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 纤维素的溶解和再生
• 2.2 铜氨溶剂
将氢氧化铜溶于氨水中,可以形成深蓝色的 Cu(NH3)4(OH)2络合物,称为铜氨溶液,对纤维素有很强 的溶解能力。
• 3.2 化学改性
Figure 10. Common modification chemistries of cellulose surfaces

3 纤维素的改性
• 3.2.1 纤维素酯化反应
纤维素的酯化是指在催化剂的存在下,纤维素分子 链中的羟基与无机酸、有机酸、酸酐、酰卤等发生酯化 反应。 ① 与无机酸酯化:
CH2ONO2 O O
OH
ONO2 nitrocellulose
理论上,纤维素硝酸酯的酸代度可达 3.0 。实际 声称的产物多数取代度 <3.0 。若要制取较高取代度的 产物,则必须使用酸类的混合物,如 HNO3/H2SO4 混 合酸体系。此法制得的纤维素硝酸酯取代度达2.9。


1 纤维素的结构和性质
Figure 2. Principle pathways to cellulose formation.

1 纤维素的结构和性质
• 纤维素是由纤维素二糖( cellobiose )重复单元通过
β-(1→4)-D- 糖苷键链接而成的线性高分子,每个脱 水葡萄糖单元( anhydroglucose, AGU )上的羟基位 于C-2、C-3和C-6位置,具有典型的伯醇和仲醇的反 应性质,邻近的仲羟基表现为典型的二醇结构。 • 纤维素的分子结构如图2所示。
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和羧甲基纤维素按照此 机理制备。

3 纤维素的改性
② 碱催化烷氧基化作用
Cell OH + H2C O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CHR NaOH Cell O R
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和羟丁基纤维素按 照此机理制备。
③ 碱催化加成反应
CH2OH O HO O CN O2NO CH2O O O CN
3 纤维素的改性
② 与有机酸酐酯化:
普通的羧酸很难与纤维素发生酯化反应,但酸酐 是较强的酰化剂。
CH2OH O HO O
O O O
O CH3COOH, H2SO4 Cell O C CH3
OH
cellulose acetate
醋酸纤维素广泛用于纺织、塑料、包装材料、胶 片、水处理反渗透膜、涂料、人工肾脏等领域。
纤维素物理改性,主要是通过机械粉碎、润胀、 复合化、表面吸附等处理使其物理形态发生变化,如 薄膜化、微粉化、球状化、纳米化等,赋予其新的性 质和功能。该方法不改变纤维的化学组成,只是改变 了纤维的结构和表面性能,使纤维素性质发生很大变 化,产生新的功能。

3 纤维素的改性

Figure 8. The appearances of cellulose/SA hydrogels
3 纤维素的改性
不能在水和一般有机、无机溶 剂中溶解。溶解性是天然纤维 素在应用中最大的局限。
溶解性差
应用限制
分子中含有大量的 羟基,高温下分解 热塑性差 而不熔融,缺乏热 可塑性。
OH
ONO2
氰乙基化产物使纤维素纤维织物具有防腐性。

3 纤维素的改性
• 3.2.3 纤维素氧化反应
纤维素的氧化改性是指对纤维素进行部分氧化作用, 生成不同性质的氧化物材料。可分为C2、C3位仲羟基和 C6位伯羟基的选择性氧化。 ① 仲羟基氧化反应
CH2OH O HO O CH2OH O HC CH O O C O OH OH CH2OH O C O O O
OH
高碘酸盐氧化是一种重要的、高度专一的选择性 氧化反应, 没有明显的副反应,能使纤维转化成双醛纤 维素。还可以进一步将醛基转变为其他官能团,这样 便可以得到具有新功能、新用途的新型纤维素衍生物。

3 纤维素的改性
② 伯羟基氧化反应
目前,用于纤维素伯羟基的选择性氧化体系的研 究热点是TEMPO-NaClO-NaBr三元复合系列氧化体系, 它的优点在于其反应迅速高效,选择性高,反应条件 比较温和,反应过程也较简单。
Figure 4. Schematics of two suggested hydrogen bonding cooperative networks

2 纤维素的溶解和再生
• 纤维素的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溶剂,但是纤
维素的溶剂十分有限。开发新型的溶解能力强的纤 维素溶剂成为纤维素工业和基础研究中重要的一部 分。

1 纤维素的结构和性质
• 纤维素是地球上最古老和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主
要来源于树木、棉花、麻、谷类植物和其它高等植 物,也可通过细菌的酶解过程产生细菌纤维素。每 年地球上产生约2000亿吨植物纤维素,是自然界取 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资源。
Figure 1. source of cellulose: wood, cotton and flax
接枝共聚是纤维素改性研究的一个热点。通过接枝 改性引入不同的柔性基团使其内部塑化,可在保留纤维 素固有特性的基础上,赋予其热塑性等性能。目前常用 的纤维素接枝改性的方法之一是环氧化物、内酯、环亚 胺、内酰胺或环硫醚等环状单体的开环接枝。
Figure 11. Structure of homogeneous graft copolymerization o f cellulose


2 纤维素的溶解和再生 利用这种新溶剂体系在试点单位通过中试设备成 功制备纤维素丝,它具有均一、平滑的表面和圆形截 面,以及优良的力学性能。同时,采用该溶剂体系已 成功制备出多种纤维素功能材料,如纤维素膜、凝胶、 复合材料和纤维素衍生物等。
Figure 7. Novel cellulose filaments via pilot plan

亲水性强
使用过程中易吸湿 ,影响材料性能。 与合成高分子材料 共混时相容性差。
3 纤维素的改性
Figure 9. DSC curves of cellulose pyrolysis.

3 纤维素的改性
• 3.1 物理改性
HO HO O HO O H O O HO HO O H H3N OH O HO O O
Cu(NH3)4(OH) 2
HO
H3N NH3 Cu HO O O O O O HO O H3N Cu O NH3 O
O Cu O NH3
铜氨溶剂的缺点是不稳定,对氧和空气非常敏感。 溶解过程中若有氧的存在,会使纤维素发生剧烈的氧化 降解,损害产品的质量。

3 纤维素的改性
• 3.2.2 纤维素醚化反应
纤维素醚是以天然纤维素(浆)为基本原料,经过 碱化、醚化反应的产物,其羟基的氢被烃基取代。醚化 的几本原理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有机化学反应。
① Williamson醚化反应
Cell OH + NaOH + R X Cell OR + NaX + H2O

3 纤维素的改性
④ 与酰氯酯化:
纤维素高级脂肪酸酯的合成最先是在吡啶存在下 与酰氯反应制得。
CH2OH O OH O
O R Cl
O Cell O C R
pyridine
OH
cellulose ester
受酯化剂来源的限制,有实用价值且已形成规模 性工业生产的纤维素有机酸酯主要有纤维素乙酸酯、 纤维素乙酸丙酸酯以及纤维素乙酸丁酸酯。
N O
CH2OH O HO O ClO- , BrHO
COOH O O
OH
OH
利用该法对纤维素纸浆进行处理,结果使纸浆成 纸的抗张强度提高了25% ,湿抗张强度提高 90% 左右, 耐破性和耐撕裂性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3 纤维素的改性
• 3.2.4 纤维素的接枝共聚
Figure 3. Molecular structure of cellulose (n=DP, degree of polymerization)

1 纤维素的结构和性质
• 由于纤维素的化学结构及空间构象特点,纤维素链
易聚集形成高度有序结构。这种有序结构是大量的 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形成的网络,使纤维素不能熔 融,也不溶于大多数的普通溶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