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毛邓三复习练习题2

毛邓三复习练习题2

第十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古代提出“和为贵”的思想家是(B)A 老子B 孔子C 墨子D 韩非子2.(D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A 现代化B 公有制C 按劳分配D 社会和谐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A )A 坚持科学发展观B 坚持以人为本C 坚持民主法治D 坚持党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B )A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性任务B 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过程的长期任务C 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无关的另一项重大战略任务D 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C)成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具有同等地位,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形成了“四位一体”的战略格局。

A 生态建设B 思想道德建设C 社会建设D 军队建设二、多项选择题1.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AB )A 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B 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C 只是古代中国人的社会理想D 只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社会理想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对(ABC )认识的深化A 共产党执政规律B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C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D 价值规律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特征和要求是(ABCD)A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B 诚信友爱C 充满活力、安定有序D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4.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ABCD )A 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B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C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D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社会管理三、辨析题1.从性质上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封建式的“田园牧歌”、现代资本主义式的“福利社会”以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没有什么区别。

2、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简答和论述题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理论意义?2.请结合社会实际谈谈我国应该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十二章一、单项选择题1、台湾问题的实质是(A)A 中国的内政问题B 海峡两岸的问题C 经济问题D 历史问题2、“一国两制”的基础和前提是(C)A、港、澳、台地区实行高度自治B、港、澳、台地区保持高度繁荣C、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D、港、澳、台地区保持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3、1995年1月30日,针对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形势,江泽民发表了题为(A)的重要讲话,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A )A.《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八项主张B.《告台湾同胞书》九条方针C. 《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六条原则D.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六点意见4、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为了解决(C)A、香港问题B、澳门问题C、台湾问题D、特区问题5、( D )海峡两岸实现了人员往来,打破了两岸长期隔绝状态。

第十三章一、单项选择题1、最早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朱德答案:C2、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C、发展对外经济关系D、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答案:B3、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认的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A、战争与革命B、和平与发展C、维护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趋势D、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答案:B4、胡锦涛于2005年9月15日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的新目标。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共建和谐世界C、维护世界多样性D、主权平等答案:B5、我国对外交往活动的根本准则是()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B、促进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C、反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D、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的三大外交方针是()A、另起炉灶B、一边倒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两个拳头打人答案:ABC2、()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A、总体和平、局部战争B、总体缓和、局部紧张C、总体紧张、局部缓和D、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答案:ABD3、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A、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B、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C、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D、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答案:ABCD4、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就要()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B、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C、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D、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答案:ABCD5、在处理国际关系和外交关系方面,我们坚持()的外交工作布局。

A、大国是关键B、周边是首要C、发展中国家是基础D、多边是舞台答案:ABCD三、辨析题1、恐怖主义是当前威胁世界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2、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

四、简答和论述题1、简述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新判断的基本点?2、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第十四章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的领导阶级是()A.精英阶级B.知识分子C.农民阶级D.工人阶级•答案:D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A. 貌合神离B. 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C.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D. 允许少数民族实现民族自决答案: C3. 在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中()A. 大陆范围内的联盟是主体和基础B. 大陆范围外的联盟是主体和基础C. 大陆范围内的联盟和大陆范围外的联盟都是主体D. 大陆范围外的联盟是大陆范围内的联盟的基础答案:A4.()是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

A.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B.党的领导问题C.加强工农联盟D.促进各民族间的团结•答案:B5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都是()A.工人阶级的一部分B.农民阶级的一部分C.剥削阶级的一部分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答案:D6.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是()A. 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B.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C. 坚持民族平等D. 坚决反对大民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二.多项选择题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是()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知识分子D、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社会阶层答案: A.B.C2.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的最广泛联盟。

A、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B、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D、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答案:A.B.C.D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包括()A、个体户B、私营企业主C、自由职业人员D、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答案:A.B.C.D4.人民军队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必须实现()建设的复合式发展,走跨越式发展道路。

A、现代化B、信息化C、机械化D、规模化答案:B.C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B、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根本保证C、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D、在新时期搞好民族工作,最重要的是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科学文化事业答案:A.B.C.D三.辨析题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工人阶级已经不再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2.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

四.简答和论述题1.为什么说要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2.我国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第十五章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是()A.实现共产主义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答案:C2、中国共产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A. 脱离实际B.脱离群众C.党的腐败D.民族分裂答案:B3、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同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一起确定为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

A. 反腐倡廉建设B. 保持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C.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答案: A4、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A.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B. 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C. 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D.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答案: A5、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加强()的纲领性文献。

A.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B. 党的先进性建设C. 党的思想建设D. 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答案: A二.多项选择题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包括()A.政治领导B.思想领导C.组织领导D.经济领导答案:A.B.C2、为了谁、依靠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A. 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B.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C. 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D. 中国共产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答案:A.C3、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实施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创造的经验包括()A. 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加强党的思想理论教育B. 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集体领导制度C. 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D. 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开展党内斗争,开展整风运动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答案:A.B.C三、辨析题1.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中国共产党自封的。

2.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四.简答和论述题1.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请从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认识搞好党群关系的重要意义?3.试述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