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精神,加大力度做好精品课程建设,并保证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2、适用范围:此规定适用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精品课程建设管理。
3、职责:3.1教务处负责精品课程建设的组织管理工作。
3.2教学单位负责本单位精品课程建设的日常管理、检查及指导工作。
3.3课程负责人具体负责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工作。
3.4计划财务处负责对精品课程建设经费的使用的合法性进行审核和检查。
3.5信息网络中心负责精品课程网站平台的建设和维护,负责课程的教学课件及教学录像等资料的制作工作。
4、工作要求:4.1总则1、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包括院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
2、精品课程建设是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考虑学科与专业分布以及对学院教学工作的示范作用,并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
3、精品课程建设要制定科学的建设计划,切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教材建设,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4、精品课程建设要根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特点,按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要求,在贯彻理论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基础上,注重课程职业性和实用性,学习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经验,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4.2管理与职责1、学院精品课程建设的管理实行教务处、教学单位、课程负责人三级管理的方式;2、教务处负责精品课程建设的组织管理工作,主要职责包括:(1)负责提出学院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并提交院长办公会审核同意后组织实施;(2)负责组织实施院级精品课程的申报、评审、立项、验收工作;(3)负责组织定期检查院级精品课程立项建设的工作开展情况;(4)负责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申报工作;(5)负责院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的运行管理,负责组织年度检查、复查和评奖工作;(6)负责对精品课程建设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审核。
3、教学单位负责本单位精品课程建设的日常管理、检查及指导工作,主要职责包括:(1)根据学院精品课程建设规划,负责制订本单位的精品课程建设计划;(2)组织教师积极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工作;(3)负责本单位的院级精品课程立项建设的日常管理和检查工作;(4)协助做好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申报工作;(5)负责组织实施本单位的院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在网上的运行和升级;(6)协助做好本单位的院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年度检查和复查工作。
4、课程负责人具体负责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工作,主要职责包括:(1)负责组织本课程任课教师研究并制定本课程的建设与发展计划;(2)根据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提出任课教师聘用建议,并组织任课教师实施课程建设计划;(3)负责本课程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检查,确保本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4)负责培养本课程的青年骨干教师,协助做好本课程的教学队伍建设;(5)负责组织本课程任课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试方法等改革的研究和实施;(6)具体负责组织本课程任课教师做好本课程的上网工作;(7)具体负责组织本课程任课教师做好本课程在网上的运行和升级;(8)负责本课程建设经费的使用。
5、计划财务处负责对精品课程建设经费的使用的合法性进行审核和检查。
6、信息网络中心负责精品课程上网工作,主要职责包括:(1)负责学院精品课程网站平台的建设和维护,保证精品课程网站平台的正常运行;(2)根据国家精品课程有关标准,负责课程的教学课件及教学录像等资料的制作工作;(3)负责课程上网的技术实现,协助课程在网上的升级工作。
4.3院级精品课程建设的申报与立项1、申报条件(1)申报课程以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中的必修类课程为主,该课程应在我院连续开设2年以上;(2)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应由学术和教学水平较高、教学经验较丰富、教师风范较好的教师担任,原则上课程负责人应有中级以上职称;(3)课程负责人应为学院的在岗教师,原则上应有至少5年的教学经验,并承担本课程的教学工作不少于2年,锐意改革创新,工作责任心强,作风严谨,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在教师中享有较高的威望;(4)教学队伍的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应有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成果较突出、教学效果好的教学梯队;(5)应具有课程建设的良好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科学、合理、新颖,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建设与改革有特色,教学方法与手段有创新,能较好地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和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6)应有完备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或案例)、参考资料及多媒体教学课件;(7)应有良好的实验实训条件、实习基地等实践教学条件;(8)应选用国家优秀教材、高职高专教材、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或高水平的自编教材,有教学必需的实验实训指导书;(9)所属教学单位重视和支持精品课程建设,有相应的精品课程建设规划。
2、申报时间和步骤(1)院级精品课程建设的立项申报由教务处统一组织,一般每年申报一次;(2)由课程负责人按照要求填写《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立项申报表》,一式三份,并提交电子文档;(3)所属教学单位组织对立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并签署推荐意见后提交教务处。
3、评审(1)教务处对各教学单位提交的立项申报材料进行资格审查,并将审查通过的立项申报材料报送学院专业学术委员会评审;(2)学院专业学术委员会对院级精品课程建设进行立项评审,必要时可以进行现场考察或要求课程负责人进行答辩,并提出修改建议和立项建设意见;(3)教务处组织教学单位根据学院专业学术委员会提出的修改建议进行修改;4、院级精品课程建设的立项(1)教务处将评审结果报主管副院长批准后,由学院发布正式文件立项;(2)院级精品课程立项建设,建设期不超过一年,学院在确定的额度内分期核准建设经费。
4.4院级精品课程立项建设与验收1、建设(1)学院统一建立精品课程网站;(2)院级精品课程应参照《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的内涵进行建设;(3)院级精品课程应根据立项申报的课程建设规划以及评审意见进行建设;(4)院级精品课程立项建设应将课程资源上网,包括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学习指南等相关教学资料,以及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不超过40分钟)和课程教学录像(不超过15分钟);(5)院级精品课程的立项建设采用项目负责制形式,由课程责任人具体负责该课程建设的实施工作;2、中期检查(1)课程责任人负责撰写并提交中期检查报告书,教务处组织有关专家对立项建设的院级精品课程进行中期检查;(2)中期检查的内容包括课程建设的进度、课程建设规划执行情况、建设经费使用情况、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3)对中期检查不合格的课程,停拨建设经费,限期进行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申请续拨建设经费;3、验收(1)院级精品课程立项建设期满后,由学院专业学术委员会及有关专家进行评审和验收;(2)院级精品课程立项建设参照《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进行验收,验收的内容包括课程建设情况和建设经费的使用情况等,课程责任人负责撰写并提交结项报告书;(3)院级精品课程立项建设经验收合格者,正式授予院级精品课程称号,有效期三年;(4)院级精品课程立项建设验收不合格者,责成所属教学单位及课程负责人分析原因,提交整改计划,限期(一般为半年)达标,不追加建设经费;若到期仍未能达标,则取消院级精品课程立项建设资格,其后三年内该课程不得再次申报,课程负责人三年内不得担任院级精品课程的课程负责人。
4.5精品课程的运行管理1、教学单位具体负责精品课程运行的日常管理工作,课程负责人负责组织相关任课教师做好运行和升级工作;2、精品课程的课程责任人及相关任课教师要根据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及时充实、更新、完善课程内容,不断提高课程质量;3、精品课程的课程责任人及相关任课教师应保证精品课程上网资源的正常运行和内容的定期升级,以确保课程质量,并积极地使用上网资源进行教学和辅导,内容年度更新(或新增)比例不得低于10%;4、精品课程的课程负责人每年应提交该课程的运行维护方案,由所属教学单位签署意见,经教务处审核后实施;5、院级精品课程有效期内,学院每年根据运行维护方案和执行的情况核准维护费用;6、精品课程的课程负责人每学年至少承担一轮本课程的全过程教学;7、院级精品课程每年复查一次,复查工作一般在申报省、国家精品课程之前,由教务处组织学院专业学术委员会及有关专家进行,如复查不合格者,取消其院级精品课程称号,停拨维护费用;8、被取消院级精品课程称号的课程,三年内不得重新申报院级精品课程立项建设,若三年后再次申报,学院不再核准建设经费,验收合格后按规定核准维护经费;9、精品课程视为职务作品,其上网内容的使用权属于学院,课程责任人及相关任课教师应向学院承诺其上网内容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4.6经费及使用1、院级精品课程立项建设的建设经费为10000元/门,分期核准,首期核准2000元,中期检查合格核准2000元,验收合格后核准3000元,剩余3000元作为三年有效期内的维护费用,每年1000元,主要用于运行维护和升级等费用;2、精品课程建设经费主要用于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必须的调研差旅费、教材及题库建设费用、论文及著作出版费、教学建设与改革课题研究费、图书资料费、印刷费、设备及耗材费(不包括固定资产费用)、专家咨询费、评审费、小型会议费等;3、经费的使用(1)经费由课程负责人负责支配,应按要求提出经费使用计划;(2)课程负责人对经费的使用负全责,并随时接受教务处、计划财务处的检查;(3)所在教学单位负责经费使用的指导、监督和管理,教务处、计划财务处负责经费使用的审核;(4)课程负责人凭有效合法票据,经教学单位负责人证明后,到教务处审核,再按照学院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办理报销手续;(5)使用经费购买的低值易耗品、耗材,所有权归学院,由各教学单位登记管理;(6)经费须严格按计划使用,严禁挪用和无计划开支;(7)课程负责人在汇报课程建设进展情况的同时,须汇报经费使用情况。
4.7奖励措施1、学院每年根据院级精品课程立项建设验收通过的结果,经院长办公会研究决定申报省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课程的课程,被评上省级精品课程者,学院一次性奖励5000元,被评上国家级精品课程者,学院一次性奖励20000元;2、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院级精品课程的奖励不重复计算,奖金采取就高不就低的方法,逐级追加。
4.8附则1、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课程的建设参照本办法管理,按照相关指标体系进行评审;2、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5、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流程:6、相关文件/记录:“精品课程建设立项申报表”、“精品课程建设中期检查专家评审单”、“精品课程建设经费使用登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