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论语》十二章精品PPT课件
《论语》十二章精品PPT课件
精品课件
课文探究
• 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 关系。
精品课件
第六章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精品课件
朗读
•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 哉,回也!”
精品课件
重点词语
品质高尚
• 子曰:“ 贤 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忍忧受,回也不改其
理解和体会,凭借(这一点)可以成为老 师了。
精品课件
课文探究
• 本章谈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精品课件
第五章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精品课件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
子曰:“学而转不折思则罔迷,惑思而转不折学则殆有。害”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 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有害 了。”
精品课件
第四章
精品课件
朗读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点此播放诵读视频
精品课件
重点词语
旧的知识
新的理解和体
•
复习
子曰:“温
形容词作名词 顺承 会。形容词作
故
而知 新,名词 可
可以
以
凭为借师矣。成为”
精品课件
分析文义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
朗读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 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精品课件
我
• 曾子曰:“吾
重点词语
每天 名词作状语
日三
多次 反省
省吾身:为人
替 出主意 转折
转折 诚实
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信乎? 传
传授的知识 动词作名词
不习乎?”
精品课件
分析文义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 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把它列为“四书”(《孟子》、《中庸》、
《大学》、《论语》)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
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
治天下”。本文十二章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
是做人之道。
精品课件
现在通行的《论语》20篇,内容 以伦理、教育为主。
《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 《汉书·艺文志》说:“《论语》 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 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 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 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复 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 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 ,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一个道德上有 修养的人吗?”
精品课件
课文探究
பைடு நூலகம்• 第1句讲 学习方法 • 第2句讲 学习的乐趣 • 第3句讲 个人修养
精品课件
第二章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精品课件
•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
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
,五十岁时我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
配的事,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意见,到
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
精品课件
课文探究
•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 几个阶段?
点此播放朗读视频
精品课件
重点词语
按时 学习 顺承(名词作状语)复习
• 子曰:“学 而 时 习之,不亦 说
也是 “说”通“悦”愉快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而
了解 转折 生气,发怒 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不愠,不亦君子乎?”
精品课件
分析文义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 亦/君子乎?”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
典著作之一,由孔子
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
撰而成。它以语录体
为主,记录了孔子及
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
《中庸》《孟子》并
称“四书”。共二十
篇。
精品课件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
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内
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
《论语》十二章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精品课件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 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 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 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 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 秋》。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 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 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孔子 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 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精孔品课子件
精品课件
孔子
德配天地,道冠古今 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点此播放视频
意思就是说:他的德行与天地齐同,与日月同辉,他的“道”(学说或儒教的意思)泽被万 古今不二,他最早整理六经,作为他教学所用的教科书,立下的经典成为万世人的楷模。
精品课件
第一章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精品课件
朗读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 亦/君子乎?”
•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 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和朋友交往 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 习了呢?”
精品课件
课文探究
• 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养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精品课件
第三章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精品课件
朗读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精品课件
课文探究
• 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
不是勉强去做。
• 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人生经历中知识、修养、精神境界是个不断
提升的过程。
乐于学
乐。
贤哉,回也!”
精品课件
点此播放朗读视频
精品课件
重点词语
通“又”,用
•
在整数和零
子曰:“数吾之十间。有五
独立做事
顺承
顺承 情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指不能为人力所
顺承
四十而不
惑,迷五惑十而知顺承天命支,配六的十事而耳顺承顺,
顺承
超过,越过 规范,规矩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精品课件
分析文义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