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作文:让语文走进丰富多彩的生活(450字)作文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材是语文学习的唯一教学依据,它也是获取一切语文知识,形成一切语文能力的宝库。
但是,语文是源于生活的,语文学习只有放在生活这个广袤的天地里,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才能焕发勃勃的生机。
美国教育家华特也曾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走进生活,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两相融会贯通,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学到真正有价值的语文知识,才能体会到语文学习的意义所在,因而才能从内在诱发自己的学习动机,把语文学习看作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的活动。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习语文实践的机会。
社会处处皆语文,生活处处学语文,用语文。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体验更多的社会和人生,在生活实践中锻炼技能,增长才干,学到充满生命力的活知识。
初一:苏涛篇一:让语文走进生活让语文走进生活府西街小学赵挺教学以来,我们一直在思索,工具性、人文性,语文究竟是什么?语文应该教什么?通过这段时间的小课题研究,我认为没有比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更重要了。
怎样才能使这种情感直接感染学生?深刻、持久的影响学生?我认为以下两点非常重要。
一、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自信教师在教课文时必须先“读出自己的感觉”,将自己融入文章,读出语言文字的情感意蕴,读出作者表达的良苦用心,而“读出感觉”真不是件简单的事,永无止境。
(1)要反反复复的读,或朗诵,或默想,或圈点,“品”出内容的味儿,“品”出表达的妙处,沉淀成自己的“感觉”。
(2)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教师不要局限于条条框框,要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体验。
语文教育传递的是言语的精、气、神,抓住这一点就更容易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更容易体会课文的情感世界,更容易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读得好”是可以促成学生“写得好”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成长需要从“读”中得到多方面的营养,而“说”更能开阔学生的言语思路,增强学生的应对能力和自信心。
在这学期,我针对教学存在着重书面、轻口头、重分析、轻表达的倾向。
我经过学习研究实践采取了以下措施:(1)立足课程,把握时机,让学生越说越甜。
(2)依托教材,精心设计,让学(3)生越说越好。
创设情境,巧妙引领,让学生越说越妙。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实践,激发了学生的说话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言语思路,增强了学生的应对能力和自信心。
二、在写中培养学生的自信一直以来,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也是语文教学的皈依,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所以客观当下小学生作文,写不具体文章是小学生最突出而又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这学期我针对这一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1)课外活动,引领学生获取素材。
为什么学生觉得作文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写作素材。
我们应多引导学生经常用探究的目光去观察、体验周围的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2)引导观察,指导学生写作方法。
通过重点引导学生“比一比、评一评、练一练”的写作实践中学习抓细节进行描写,逐渐领会并尝试将概括叙述部分写得具体生动。
(3)广泛阅读,引导学生读写互促。
写作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日之功,它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只要我们切实抓好各个环节,努力创造条件,在实践中加强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你告诉我,我可能会记不住;你让我参与,我可能会明白与发现。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发现语文,才使语文课更加充满了魅力。
篇二:让生活素材走进小学语文习作中让生活素材走进小学语文习作中作者:秦明来源:《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4年3.走进自然讴歌生命,走近自然。
小学生要有一颗爱心,爱护鸟兽虫鱼,花草树木。
农村的小动物很多,同学们很熟悉,也很喜欢。
如小猫小狗、小鸡小鸭、小猪小兔等,在写这些熟悉的小动物时,可以写它们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很多新鲜的内容。
一个小学生是这样写他家猫妈妈的:猫妈妈生了几个孩子,谁知小猫出来找食时,不小心被凳子砸死了,猫妈妈一直守护在孩子的身边,直到小猫被埋了,它才离开。
有的同学在习作中写一只大公鸡啄他的头,头都被啄出血来了。
还有的同学讲他家养的小鸽子,鸽爸爸鸽妈妈非常辛苦地给小鸽子喂食。
把这些小动物身上发生的真实的故事写进文章里,定会感人。
作为老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要处处留心周围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让学生有生活的体验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目的是要让学生有生活的体验,在生活中得到锻炼,得到感悟。
1.在简单的劳动锻炼中体会成功的感受城里学生在家中就是小皇帝,事事都有爸爸妈妈代劳。
而农村学生则不同,因为父母外出打工,自己跟爷爷奶奶生活,所以他们早早地承担了家庭的重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种菜、做饭、洗衣服等。
有些事(1)参与书法比赛。
在班级中进行男生与女生比、小组与小组比、班干与班干比、今天的我与昨天的我比、学生与家长比、学生与老师比,并参与学校及以上各类比赛展评活动。
用每次比赛的作品不断丰富班级书法园地,并分别把每个学生的作品收集到他们各自的成长记录袋中。
(2)办好书法社团。
社团的开展,主要是重视写字特长生的培养,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动后富”,充分挖掘少部分学生的写字禀赋,张扬其特长,让小荷露出“尖尖角”。
三、丰富学生的阅读生活小学生的习作素材主要源于生活和实践活动,但小学生的生活实践范围和时间都很有限。
要帮助学生不断地积累生活素材,还要不断地丰富学生的语文阅读,在语文阅读中提高学生的习作技巧,在阅读中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
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分课内和课外两块,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他们都能很好地完成阅读任务,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生有很强的兴趣,求知欲和上进心很强,他们大多会踏踏实实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努力把课本知识学好,但由于他们受到了太多条件和环境的限制和影响,对课外阅读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布置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认识到他们在语文知识方面的缺陷的根源就是因为平时阅读量少,造成知识的贫乏,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增加课外阅读量。
一是提倡扩大阅读面,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二是规定课外阅读量,通过长期引导,使学生知道了阅读的重要性,明白“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逐渐明白了课外阅读可以增长知识,提高素质,陶冶情操,是课堂教学的有力配合和必要补充。
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
读书是为了获得知识和体验,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
班级每月认真组织一次班级读书心得交流会,主要交流学生读书过程的喜、忧、乐,感受读书带来的乐趣。
在各种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效能感的自我导向功能,通过为学生提供自我实现平台,帮助他们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具有激励学习内在动机的作用。
篇三:让生活走进语文让生活走进语文“综合性学习”休宁县临溪中心小学程新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还强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陶行知先生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反对死读书,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独立工作能力。
陶行知先生的这一教育主张在我们现今的《新课程标准》中加以体现。
新课标指出:“强调课程与生活的整体联系: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应该说,其他课程、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与语文有着密切的联系,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这之间的沟通桥梁是语文“综合性学习”,运用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从而促进学生书中的全面提高。
一、开拓语文课程资源,让“综合性学习”生活化1、利用现有教材进行生活深化。
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直接来源于生活,有的内容还是常见的和比较熟悉的事物,只是学生常常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
教学时如能提前指导学生流行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就能帮助他们迅速把握课文。
同时,帮助他们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为语文实践形成语言能力打下来坚实的基础。
如我教学四年级教育服务于生活了。
因此,教师要有敏锐性,有意识地把社会影响大、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入到课程中,提高“综合性学习”的针对性。
如进行五年级语文下册篇四:走进多彩生活写出真实感受走进多彩生活写出真实感受——浅谈小学生的作文教学天津静海模范学校孙艳秋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很显然,课标对于作文教学的实施建议是可操作性的,是有指导意义的,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作文仍然是一项难题,而作文教学无疑也是令小学语文教师头痛的问题。
习作成了令很多师生都望而生畏拦路虎,往往是教师口若悬河,费尽心机的讲,学生抓耳挠腮,绞尽脑汁的写,最终还是无法见到成效。
我认为,作文教学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并将这些探索和启发加以锤炼和总结,才能从中得出一些对学生有所裨益,对教师教学有所帮助的心得、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作文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只要我们教师指导得当、训练得当,作文一定会成文孩子们热衷的学点,成为师生乐于面对的话题。
一、引领孩子遨游自由广阔的空间作文应该是作者对生活的观察的反映,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
很多孩子的作文是脱离生活的,他们也曾见到过生活中的种种现象,游览过生活中的很多美丽的地方,经历过生活中的很多难忘的事情,但是,在写作中,他们却很难把自己的这些经验和经历与作文联系起来,因此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写作,让孩子整整遨游于广阔的生活空间,是作文教学的迫切需要。
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很严重,仿写、套写、甚至背诵例文、范文的抄袭现象很普遍。
从孩子们的文章中我们看到,他们对生活的经历和观察是有的但是认识的能力却是薄弱的,他们的作文,于生活是脱节的,没有生活气息,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现象描述出来。
此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孩子学会在观察生活的同时去思考生活,在生活中去获取写作的素材,我们应该教给学生的是观察方法,如观察自己生活的城市、社区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观察每天接触到得人的工作表现、言语谈吐和人物身份;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在一天中的变化,一年中的变化;观察日月星辰在一个月一年四季中的变化……并有意引导学生去思考对于这些变化你的体会和感受,从中提炼出去美好的、值得你记忆的人、物和事,然后将这些写进你的作文,你的随笔通过观察,激起了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