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版高中地理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学案

2018版高中地理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学案

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学习目标] 1.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分布。

2.以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为例,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

一、大牧场放牧业 1.特点面向市场、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

2.分布(1)牧牛国家:美国、阿根廷。

(2)牧羊国家:澳大利亚、南非。

3.成因大面积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这些地区草场广阔,适宜放牧牲畜。

4.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 (1)区位优势⎩⎪⎨⎪⎧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交通便利(2)发展措施⎩⎪⎨⎪⎧采取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打机井等饲养良种牛,加强对良种牛的培育,以及对牛群病害的研究二、乳畜业 1.特点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畜牧业地域类型。

2.生产对象及产品生产对象主要是奶牛,产品是牛奶及其制品。

3.主要分布区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4.西欧乳畜业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 (1)饲料因素。

(2)市场因素。

思考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为什么可以发展乳畜业?答案 乳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一是市场,二是饲料。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发展乳畜业主要是接近消费市场,可就近向城市提供鲜奶等新鲜乳制品。

探究点一大牧场放牧业潘帕斯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

读“潘帕斯草原牧牛业的分布”,思考下列问题。

(1)由图中潘帕斯草原的位置分析,这里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如何?(2)结合世界自然带的分布,分析潘帕斯草原的牧牛带属于什么自然带?为什么说这里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牧场?(3)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在促进牧牛业的发展方面,除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外,阿根廷人还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答案(1)由图看出这里位于南半球亚热带地区的大陆东岸,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降水四季分配较均匀。

(2)温带草原带。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3)培育良种牛,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开辟水源,种植饲料。

1.大牧场放牧业的成因和特点2.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3.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发展措施及对我国畜牧业的借鉴意义大牧场放牧业和游牧业的区别与联系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进行大规模商品畜牧业生产的农业地域类型。

据此回答1~2题。

1.大牧场放牧业的基本特征是( )①生产规模大 ②能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 ③科技水平低 ④专业化程度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D .②④2.世界上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①温带大陆性气候 ②地中海气候 ③热带草原气候 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A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1.B 2.B解析 第1题,大牧场放牧业位于地广人稀地区;生产规模大,专业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第2题,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热带草原气候区草场广阔,为大牧场放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探究点二 乳畜业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乳畜业与普通意义上的畜牧业有很大差异,其主要区位因素是市场和饲料,市场是乳畜业分布的主导因素,饲料是基础条件。

与大牧场放牧业不同,乳畜业一般不分布在草原上,其分布区往往人口稠密。

欧洲西部地区不仅人口稠密,而且人们有饮用牛奶、食用奶制品的习惯。

下图为欧洲西部某地区的气候、地形资料示意图。

(1)西欧乳畜业发展的饲料条件有何优势?试从气候和地形两方面分析。

(2)为什么说西欧乳畜业发展的市场广阔?答案 (1)西欧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不利于谷物的成熟,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西欧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利于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生长。

(2)西欧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居民食物结构中乳畜产品比重大,乳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

1.乳畜业分布的区位要求2.西欧乳畜业的区位优势(1)饲料供应充足: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坦开阔;气候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2)市场广阔: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食物结构中乳畜产品比重大,乳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

(3)其他有利条件:交通便利,机械化程度高,科技水平高。

(4)不利条件:易受低温冻害和暴风雪影响。

对比法分析乳畜业与大牧场放牧业新西兰是著名的乳畜业国家,其乳畜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图甲为“新西兰某地牧草生长与乳牛草料需求关系图”,图乙为该地气候资料。

读图,回答3~4题。

3.图甲中阴影部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乳牛大量繁殖 B .气温偏低 C .鲜草供应偏多D .降水偏少4.一般而言乳畜业最主要的产品是牛奶,但该地最主要的外销产品却是不易变质的其他乳制品,与这种现象有关的因素最可能是( ) A .地形的种类 B .市场的距离 C .雨量的多少 D .奶牛的数量答案 3.B 4.B解析 第3题,从两图对应月份牧草生长与气温、降水关系中可看出,牧草生长与气温、降水呈正相关。

图甲显示7~10月份,牧草需求量大于牧草生长,从图乙中可看出相应月份降水较多,而气温相对较低,故主要原因是气温偏低。

第4题,牛奶不易储存,要接近市场布局,而其他乳制品相对便于运输和储存,可以较远距离运输。

依题意,可知该地距离市场较远,导致该地外销产品主要是不易变质的其他乳制品。

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面向市场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农业地域类型。

读下图,回答1~2题。

1.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首要条件是( )A.大面积适宜放牧的草场B.交通运输便捷C.气候温和湿润D.市场广阔2.图中各序号代表的国家和地区的大牧场放牧业的主要畜牧品种与图示一致的是( ) A.①③⑥ B.④⑤⑦C.②③④ D.③⑤⑦答案 1.A 2.C解析第1题,大牧场放牧业的形成需要具备多个条件,如草场、交通、市场等。

本题考查的是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首要条件”,根据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判断,首先需要具备能进行大规模经营的大面积草场。

第2题,图示中的畜种为牛,以牧牛为主的国家主要分布在美洲,如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

如图是“英国局部农业地域图(图中数字为经纬度)”。

读图回答3~4题。

3.欧洲西部适宜甲农业类型分布的气候特点是( )A.高温多雨,利于水稻生长B.温凉潮湿,利于多汁牧草生长C.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D.热带草原气候,草场广阔4.甲农业地域形成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A.市场 B.劳动力 C.气候 D.科技答案 3.B 4.A解析第3题,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凉潮湿,利于多汁牧草生长,适宜发展乳畜业。

第4题,甲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是面向城市市场发展起来的,一般分布在大城市周围,故其形成的社会经济因素是市场。

5.读“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E地是美国大牧场放牧业的主要分布区,根据所学的知识,推测该地适合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原因并列举大牧场放牧业的特点。

(2)A地是美国乳畜业主要分布区,推测该地适合发展乳畜业的条件。

答案(1)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草场广布)。

特点: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

(2)紧邻消费市场(城市众多);交通便利。

解析第(1)题,E地为美国西部高原、山地,气候干旱,地广人稀,适合发展大牧场放牧业,专业化水平高,生产规模大。

第(2)题,A地为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地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市场广阔,水陆交通便利。

课时作业读下面“三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图”,完成1~2题。

1.③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判断正确的是( )A.水稻种植业B.商品谷物农业C.大牧场放牧业D.混合农业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美国东北部农业地域类型与①地区相似B.②地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为草场面积C.大力发展种植业是③地区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D.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是③地区提高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答案 1.C 2.D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③地区畜牧业所占比重较大,且商品率较高,应为大牧场放牧业。

第2题,美国东北部为乳畜业,而①为混合农业,故A项错误;②为季风水田农业,其发展的制约因素是旱涝灾害频繁,故B项错误;③为大牧场放牧业,其发展方向主要是发展畜牧业,故C项错误;大牧场放牧业发展的合理措施是提高草场质量,提高土地载畜量。

读“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牧区(图甲)和阿根廷潘帕斯牧区(图乙)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3.下列区位条件中,不属于甲、乙两牧区发展畜牧业共同具备的条件的是( )A.夏季气候温暖B.土地辽阔,地形平坦C.临近海港,便于出口D.草类茂盛4.关于甲、乙两牧区畜产品生产和销售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牧区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乙牧区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B.甲牧区主要为城市提供肉、奶、禽、蛋等;乙牧区主要出口羊肉到北美C.甲牧区产品主要靠铁路运输;乙牧区产品主要靠航空运输D.甲牧区生产依赖天然草场,“超载放牧”严重;乙牧区种植饲料作物或牧草,补充天然牧草的不足答案 3.C 4.D解析第3题,根据两牧区的区位图可知,内蒙古呼伦贝尔牧区位于我国内陆地区,而潘帕斯牧区临近海港。

故选项C不属于两牧区发展畜牧业共同具备的条件,其他三项均属两牧区共同具备的条件。

第4题,呼伦贝尔牧区是我国重要的皮、毛、肉、奶供应地,其产品靠铁路或公路运输,牧区内普遍存在“靠天养畜”和“超载放牧”的现象。

为我国城市提供肉、奶、禽、蛋的主要是农耕区畜牧业。

潘帕斯草原的牛肉主要依靠海上运输,出口到欧洲国家,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

(2016·山东临沂市质检)由于区域环境的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下面为“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和四种农业地域类型景观图”。

读图回答5~6题。

5.甲、乙、丙、丁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在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中,对应正确的是( ) A.甲—e B.乙—bC.丙—a D.丁—d6.甲、乙两农业地域类型共同的区位因素是( )A.地广人稀B.靠近市场C.交通便利D.劳动力充足答案 5.A 6.C解析第5题,读图分析可知,a为西欧和中欧的乳畜业,b为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水田农业,c为东南亚的热带种植园农业,d为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e为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f为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甲、乙、丙、丁四图分别代表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商品谷物农业、热带种植园农业。

第6题,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的发展均需要便捷的交通,所以对交通条件要求较高。

读图,完成7~8题。

7.该气候分布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季风水田农业B.商品谷物农业C.大牧场放牧业D.乳畜业8.该农业地域类型在该地区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①该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②城市众多,消费市场广阔③劳动力丰富④机械化水平低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答案7.D 8.A解析第7题,依据气候资料图可判定,该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日照较少,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其分布区多为经济发达、城市众多的地区,消费市场广阔,有利于乳畜业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