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改革开放30余年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中国国门的逐步打开,以及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国际化趋势的日益加强,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廉价的劳动力吸引了世界强烈的关注。
伴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世界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与发展也逐步增加与趋于稳定。
我们走向世界的脚步正在逐步加快,而保持速度的同时中国经济如何继续保持方向,稳定发展仍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很多时候,追赶的速度与自身的稳定很难兼顾,跨国公司对于中国而言亦是如此。
适逢中国“入世”10周年之际,在欧债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们在此简单讨论跨国公司对于中国乃至世界企业和经济发展的意义,并探索中国企业如何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博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一.跨国公司发展概述及其发展趋势1.1定义跨国公司1又被称为多国公司,它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开设分支机构并在一个统一的决策体系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国际性企业。
联合国有关组织对跨国公司的内涵做出了规定:(1)跨国公司必须在2个或2个以上国家设立分支机构;(2)在国外分支机构不少于6个;(3)海外业务必须占总公司业务的25%以上;(4)有统一的决策体系,内部实行一体化的经营策略。
1.2发展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伴随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阶段过渡,众多大型企业纷纷走向海外寻求原材料和占领市场,由此开始了跨国经营。
美国的第一家跨国公司是胜家缝纫机公司(Singer),它于1867年首先在英国的格拉斯哥建立了一家缝纫机装配厂,其产品供应欧洲和其他地区。
而在欧洲,德国的拜耳化学公司(Bayer)于1865年在美国纽约州的奥尔班尼开设了一家苯胺制造厂;瑞典的诺贝尔公司(Nobel)于1866年在德国汉堡设立了生产炸药的分厂。
这三家公司在海外设立生产性分支机构,已初具跨国公司的雏形,因此它们通常被看作是早期跨国公司的代表。
二战之后,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支持与推动下,跨国公司的规模迅速扩大,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公布的《1993年世界投资报告》中对全球跨国公司的排名,前十名依次是英荷壳牌集团RoyaI Dutch Shell,美国的Ford、GM、Exxon、IBM,英国石油BritishPetroleum,瑞典及瑞士合资的Asea Brown Boveri,瑞士的Nestle,荷兰的飞利浦,美国的Mobil。
不难看出,美国公司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
而在步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今天,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跨国公司正在向全球公司方向过渡,其经营理念与管理模式也在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着当下市场的要求,承担着时代的责任,诸如在提高办事效率,鼓励创新,经营企业文化等等方面都有独特的个性。
当代跨国公司无论在垄断程度还是发展战略的国际化都空前强大,而发展中国家也在积极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在跨国公司群体中取得一定了地位。
很多时候,跨国公司不仅仅在经济领域有着独特的地位与作用,更在政治,社会舆论上有着难以磨灭的影响力。
正因如此,跨国公司的模式与运作环境对于我们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其发展趋势也值得我们长远的关注。
二.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2.1促进国际贸易发展在国际贸易中,跨国公司控制着大部分的生产资料与市场,因而在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为世界商品的主要提供者与最大需求者的双重身份,再加上跨国公司手中的巨额资1《政治经济学教程》第九版金,其供需的变化与投资方向的变化都会影响着商品价格变化,进而影响国际贸易水平,尤其以大宗商品如石油,重金属,稀有金属等等为主,近些年来国际油价涨跌起伏之大也与跨国公司有一定关系。
而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我国的大型跨国公司又以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为首,因而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不可忽视。
2.2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毫无疑问,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全球化是无法拒绝的发展潮流。
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活跃于全球的跨国公司从生产基地到遍布世界的管理分支机构,再到全球市场,整个运作流程中对当地产业的经济都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而在这个过程中,各地区之间有了经济上更频繁的往来,进而促进了世界经济更加紧密的联系。
与此同时,跨国公司的流动资金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投资以获取利润,而这样的方式使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性加深,这也是当下一国经济出现问题迅速蔓延至周边乃至世界的重要原因。
2.3对于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走向的影响必须承认,在全球资本流动中,极大一部分来源于跨国公司。
近些年来的大型并购事件每每能引起世界的关注,也是因为这些并购的背后引起了相应的股票市场的变化。
例如今年百胜集团收购小肥羊的消息出现后,小肥羊股价飙升15%,而早前沸沸扬扬的汇源并购案最终并未成功,其股价当时暴跌42%。
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类似的,跨国公司的收购并购行为很大程度上对国际投资与金融走向有引导作用。
2.4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跨国公司的实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实力,这一点从大部分大型跨国公司均为重工业或者能源类产业可以看出,在我国更是如此。
这也是许多石油大国跻身世界跨国公司大国的重要原因。
近些年来,随着欧盟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跨国公司市场中不再完全由西方国家统治,各个经济组织都在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来扩大跨国公司的规模,进而企图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一直是跨国公司投资的热点,连续九年来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从而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中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规模之大、增长速度之快,在全球也是史无前例的。
这样的环境之下,大量的资本流入我国,对我国经济在促进繁荣的同时,也存在许多的挑战。
我国许多产业都是在改革开放后在外国投资的带动下发展起来的,跨国公司的远不止于提供了我国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和技术,更重要的是,跨国公司对中国现代产业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劳动效率,催生现代产业,促进产业的升级换代,从整体上提升我国产业的水平以及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实力。
但是,一些跨国公司在华投资项目的环境保护意识较低,且疏于管理,经常有损害环境的事件发生。
一些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生产基地在劳动保护方面也存在着标准不高或者缺乏管理的现象。
还有一些跨国公司为了获取订单而做出违法与违背道德的事情。
这样的事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甚至社会稳定都有极大的负面作用。
另外,外资企业收购如汇源,小肥羊等富有民族意义的企业时,都会引起社会的极大争议。
总之,跨国公司全面进入中国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与进步的机会,与此同时,如何保护我们自己的利益,如何扬长避短,在为外资跨国公司提供一个公开、公平、透明的投资环境时又无损于我们自己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形成两者双赢的局面,是一个巨大且长期的挑战。
四.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的启示与影响上表所列为中国部分行业中的龙头品牌。
毫无疑问,跨国公司与中国本土企业处在竞争的对立面,跨国公司的存在是对本土公司巨大的压力。
但是,生产要素的低成本和巨大的市场潜力这两个最大的优势并不能成为跨国公司成功的决定条件,我国企业在规模,自主创新能力,运营经验和管理团队上都与外资跨国公司存在很大差距。
那么,现如今正在全球化布局的中国企业是否还有机会?事实并不尽如人想象中那么完美。
很多中国企业通过美国投行出去,其实,在没出去前就已经被别人算计完了。
中铝走出去,联想收购IBM都不能成为成功,吉利收购沃尔沃也依旧有待争议。
我们的每一次收购都会引起西方社会的强烈反应与关注,这种情形下的并购我们究竟能获利多少依旧是个未知数。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所能做的也许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博弈中使自己快速地成熟,发展起来。
首先,应当培养全球化的战略意识与眼光。
全球化是一种趋势,是一种意识,中国企业应当学会改变自己“制造工厂”的定位,积极参与全球的产业分工,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已经取得的利益与成就。
“走出去”,不只是我国的发展政策,更是每一个企业都应该探索尝试的方向。
其次,尽快制定做大做强的全球化战略。
要想成功走出去,必须要有一套详细的战略规划,而并购无疑是当下最为常见的方式。
在选择收购对象与收购方式时,应当选择强强联合,风险共担,优势互补,放下舆论和虚荣的外表,选择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收购方案以保证不成为经济全球化的牺牲品。
最后,最为重要的是,提升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执行力。
技术创新是保证企业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心。
其他因素都是为这一核心在服务。
如何成功地进入国际市场并扎根立足,长久的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这也是当下多数中国企业的最大不足。
另外,提升自身执行力,培养属于自己的管理团队,对企业文化建设,品牌塑造等等都有极大的影响。
总之,中国企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只有兼具创新精神,组织能力和全球化战略的公司才有可能成为未来中国的跨国公司。
五.总结近半年来,苹果帝国掌门人乔布斯去世,微软收购了SKYPE,索尼爱立信即将成为纯粹的日本品牌,诺基亚遭遇“破产风波”。
这些消息都影响着国人的生活,引起社会的巨大关注,像这样的跨国公司的影响力也随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其市场的扩大而日益增强。
无论是电子产品,汽车市场,甚至是服饰品牌,都存在着这类公司的身影。
谈及跨国公司,国人的第一反应是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国有企业。
而放眼世界,大型跨国公司并不全是“国有”性质,因而这样的自身特色是否构成优势还有待商榷。
对于中国而言,大型跨国公司毫无疑问是当下经济发展中人们最为迫切想要看到的,可是国有企业之外的众多公司仍要面对很多困难,需要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去改变。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们不知道会在什么时间出现怎样一个企业可以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的跨国公司,但是我们应当坚信,这条路再难再险,终会有走到目的地的一天,我们相信中国企业会以自己的方式向世界证明自己的价值与地位。
但愿,这一天不会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