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品加工行业分析报告目录第一章行业监管体制和政策趋势 (2)一、管理体制 (2)二、法律法规 (2)三、政策趋势 (3)第二章行业基本分析 (4)一、市场环境 (4)二、市场容量 (6)三、行业壁垒 (7)(一)质量安全壁垒 (7)(二)资源壁垒 (8)(三)技术壁垒 (8)(四)资金规模壁垒 (8)四、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原因 (8)(一)原材料成本 (8)(二)精深加工程度 (9)(三)产品价格 (9)第三章行业区域特性分析 (10)第四章行业经营模式和行业特性分析 (14)第五章行业内可比公司分析 (15)一、路易达孚 (15)二、国联水产 (15)三、天宝股份 (16)第六章上下游行业的影响分析 (18)一、上游行业影响 (18)二、下游行业影响 (19)第七章出口企业影响要素分析 (20)一、进口国的进口政策 (20)二、贸易摩擦对公司出口的影响 (22)三、进口国同类产品的竞争格局 (22)第一章行业监管体制和政策趋势一、管理体制我国水产行业管理体制实行国家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主管部门为农业部渔业局,省、市(地)县一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为渔业厅和渔业局,依法对所辖行政区域内的水产行业进行分级管理。
国内水产行业的其他组织和机构包括:中华全国工商联水产业商会、国家渔业技术推广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渔业协会、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中国水产学会等,该等组织和机构的活动均由渔业局进行协调。
此外,国家质检总局对水产企业的安全生产、卫生及质量控制等进行监督管理。
二、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多层次、多门类、多形式的较完善的以《农业法》为基础、以《渔业法》为主体,与国际渔业公约相协调的渔业法律体系。
涉及水产行业的主要法律法规如下:三、政策趋势水产品是人类食物重要组成部分和优质动物蛋白来源,其市场和消费群体逐步扩大,需求量逐年增加,世界水产品贸易迅速增长。
水产品作为中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口量连续多年位居大宗农产品首位,因此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希望做大做强水产品加工流通业,鼓励、扶持发展国际先进的水产品加工流通业,促进水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
《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我国水产品加工业的重点任务是积极发展精深加工,生产营养、方便、即食、优质的水产加工品;挖掘海洋产品资源,加大水产品和加工副产物的开发利用力度。
利用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发展精深加工水产品,加快开发包括冷冻或冷藏分割、冷冻调理、鱼糜制品、罐头等即食、小包装和各类新型水产功能食品。
到2015年,水产品加工总产量达到6000万吨以上,水产品加工率提高到45%以上,冷冻调理食品和分割小包装食品的比例占水产冷冻加工品的比例达到30%以上;培育形成年产值超20亿元、具有明显区域带动作用的水产品加工大型企业20家以上。
《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促进加工业优化升级。
依托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以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为核心,培植壮大一批装备先进、管理一流、带动力强的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推进水产品加工园区建设,促进水产品加工业集群式发展。
积极发展精深加工,加大低值水产品和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开发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
第二章行业基本分析一、市场环境据海关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中国水产品出口217.0亿美元,同比增7.1%;进口91.9亿美元,同比增6.3%;贸易顺差125.1亿美元,同比增7.6%。
水产品出口延续了增长的态势。
目前,我国水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是日、美、欧、韩,主要出口产品中冻鱼及冻鱼片仍位居首位。
由于习惯的不同,深加工的冻鱼片具有良好的国际市场, 日本、美国和欧盟市场的需求量很大, 每年的出口量能够占出口到各自市场总量的18%-78%不等。
从行业规模看,截止2014年12月31日,我国水产品加工行业共有企业2,085家(同比增长1.26%),行业总资产2807.82亿元(同比增长14.89%)。
其中,水产品冷冻加工行业共有企业1,408家(同比增长-1.40%),行业总资产2,121.22亿元(同比增长13.73%)。
水产品加工行业的规模与水产品冷冻加工行业的规模都处于增长趋势。
数据来源:Wind资讯数据来源:Wind资讯从行业盈利能力看,2014 年度,我国水产品加工行业销售收入5,087.02 亿元(同比增长 5.20%),行业销售利润率5.44%。
其中,水产品冷冻加工行业销售收入3,791.74 亿元(同比增长 3.09%),行业销售利润率 5.18%。
从2011年开始,水产品加工行业和水产品冷冻加工行业盈利能力处于缓慢增长的趋势,水产品冷冻加工行业盈利能力略低于水产品加工行业。
数据来源:Wind资讯数据来源:Wind资讯二、市场容量现阶段,我国居民仍以采购鲜活初级水产品为主,水产品加工消费市场尚未形成,因此,我国水产品初加工的主要市场为出口市场,主要为欧盟、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或地区。
2010年以来,我国水海产品出口规模逐年递增,2014年水海产品出口总金额突破20亿美元,其中冻鱼、冻鱼片出口规模操持相对稳定。
数据来源:Wind资讯数据来源:Wind资讯在全球人口不断增长、对食物供应需求持续增加而全球可供耕种及畜牧的土地资源不断减少的大背景下,鱼类产品易于捕获、可供养殖且富含蛋白质的特性使其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营养来源,人类对渔业资源的依存度愈来愈高。
根据FAO 的统计,目前水产养殖已为超过三十亿人提供了至少15%的动物蛋白摄入量,预计到2030 年全世界的平均鱼类产品的消费量将由现在的每人每年17 千克上升到19-20 千克。
三、行业壁垒水产品加工行业是资金、技术及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也是自然资源依赖型产业,水产品作为食品,亦存在明显的食品质量安全壁垒。
(一)质量安全壁垒产品质量安全不仅关系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还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鉴于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作用,国家也日益提高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相继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体现了国家对实现全民性的产品质量安全的决心。
近年来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国外主要水产进口国纷纷提高了对进口水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求,一些大的采购商要求供应商通过BRC、ACC 以及BAP 等认证,水产品加工行业质量安全壁垒越来越高。
(二)资源壁垒水产加工依赖上游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前期进入的水产加工企业与备案养殖户保持稳定合作的供应关系。
资源壁垒要求进入企业必须拥有适宜水产品养殖的海域(水)资源。
(三)技术壁垒水产品加工行业各环节都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如水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及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开发等都需要企业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持续研发。
(四)资金规模壁垒随着人们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高度关注,要满足消费者“从养殖基地到餐桌”的健康、安全水产品需求,需要水产品加工企业投入较大的资金,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安全,购入先进的加工设备、检测设备,建设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四、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原因(一)原材料成本水产加工企业的主要成本系原材料成本,而水产养殖成本主要集中在饲料费用、苗种费用等方面。
总体上看,随着国内育苗技术的不断成熟,苗种质量和出苗量均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苗种成本呈下降趋势;饲料成本方面,豆粕、鱼粉、鱼油等原材料在饲料成本中占比较高,随着饲料营养配方的不断改良,鱼粉、鱼油等原材料对饲料生产成本影响将逐渐下降。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水产品消费仍将保持长期稳定增长,资源瓶颈和消费需求还将推动水产品价格的上涨。
产品价格的上涨和苗种、饲料费用的下降将淡化其他成本增加的影响。
(二)精深加工程度水产品加工业目前是一个总体利润水平不高且相对稳定的产业,主要原因系我国目前水产品加工产业主要以初加工为主,加工附加值较低,精深加工产品少,加工技术水平整体较低。
但随着水产品加工技术的突破和推广,更多的生物、食品等加工技术应用于水产品加工产业,产品附加值会有较大提高,水产品加工业利润水平将会显著提高。
(三)产品价格水产品供给受养殖资源、养殖技术、自然灾害、水产疾病、季节性因素等影响,需求受宏观经济、居民收入水平等影响较大。
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以及对水产品的旺盛需求是推动水产品价格上涨的根本性因素。
品牌亦是影响产品价格的重要因素,国内目前注重提供差异化产品及服务的水产品牌企业较少,随着部分注重研发能力、产品质量安全的水产龙头企业开始实施品牌及营销渠道建设,该等企业产品价格将明显高于市场水平。
第三章行业区域特性分析从水产品产量的主要来源看,我国水产品产量主要来自海水产品和淡水产品。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自2007年至今,我国全国水产品产量呈逐年定增趋势,2013年已经突破6000万吨。
其中淡水产品的产量占比已从2007年的46.27%升至2013年的49.14%。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从区域布局上看,我国水产品产量主要来源于沿海城市。
山东、浙江、福建、广东、辽宁、江苏、海南等七省的水产品产量比重自2007年至2013年一直保持在67%以上,且总量上呈现逐年递增趋势。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在海水产品产量的区域分布上,山东、浙江、福建、广东、辽宁、江苏、海南等七个沿海城市的产量高达90%,且总量逐年递增。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在淡水产品的区域分布上,部分内陆省份也成为主要来源,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等七省市的淡水产品产量占比自2007年至2013年一直高居65%以上,且总产量呈逐年递增趋势。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第四章行业经营模式和行业特性分析现阶段,我国居民仍以采购鲜活初级水产品为主,水产品加工消费市场尚未形成。
鉴于本土消费市场尚未形成,我国水产品加工企业多以水产品初加工后对外出口作为其主要经营模式,由于出口国市场消费习惯和市场准入条件不同,各加工企业的特点和比较优势不同,因此不同的水产品加工企业的经营模式和业务特性有所区别,但一般的经营模式如下图所示:不同经营模式的区别如下表所示:经营模式行业特性主要产品进料加工1、通过自身成本优势获取加工环节利润。
2、可以根据市场淡旺季分季采购原料,获取环节最大利润。
3、产品采购销售均采取外汇结算,汇率变动对公司经营利润的影响较其他两种经营模式小。
鳕鱼、鲽鱼等深海捕捞品种的(冻)鱼片为主。
原料供应主要为俄罗斯联邦、美国、挪威等海洋捕捞公司或鱼类供商。
产品消费市场为欧盟、美国及加拿大、日本、韩国等。
来料加工1、只能通过自身成本优势获取加工环节利润。
2、加工环节利润被国外批发商/零售商侵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