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dQ 4.421184.0h =计算说明书水厂的设计水量Q 设计水厂自用水量的大小取决于给水处理方法、构筑物型式以及原水水质等因素,一般采用最高日用水量的5%~10%,这里取5%。
根据城市用水量状况,为10万吨/日的供水量,所以Q 供水=1000003m /d=4166.73m /h=1157.4L/S而水厂的处理水量则要加上自用水量Q 设计=Q 供水*(1+0.05)=1050003m /d=43753m /h=1215.3L/S=1.2153m /S 混合工艺设计计算考虑设絮凝池2座,混合采用管式混合。
设水厂进水管投药口至絮凝池的距离为50米。
进水管采用两条, 设计流量为Q=96300/24/2=0.5573/m s 。
进水管采用钢管,直径为DN800,查设计手册1册,设计流速为1.11m/s ,1000i=1.8m ,混合管段的水头损失50 1.80.091000h iL m ⨯==≈。
小于管式混合水头损失要求为0.3-0.4m 。
这说明仅靠进水管内流速不能达到充分混合的要求。
故需在进水管内装设管道混合器,本设计推荐采用管式静态混合器,管式静态混合器示意图见图4.3。
1. 设计参数:采用玻璃钢管式静态混合器(如图4.3),近期采用2个。
每组混合器处理水量为0.608m 3/s ,水厂进水管投药口至絮凝池的距离为10m ,,进水管采用两条DN800钢管。
2. 设计计算:管式静态混合器的水头损失一般小于0.5米,根据水头损失计算公式式中,h ——水头损失(m )Q ——处理水量(m 3/s )d ——管道直径(m )n ——混合单元(个)本次设计中,采用两条铸铁输水管道由水源地向给水厂输水,其中原水流速不小于0.6m/s ,在技术上最高流速限定在2.5~3.0m/s 的范围内。
此外还需要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考虑管网造价和经营管理费用等因素,来选出合适的经济流速。
本次设计中经济流速取1.25[1]m/s ,每条输水管的输水流量为0.608m3/s 。
则输水管径 d=14.325.1608.04v 4⨯⨯=πQ =0.787m 。
n d Q 4.421184.0h =<0.5m ,故24.41184.05.0n Qd ⨯< 设计中取d=0.8m ,Q=0.608m 3/s 。
24.41184.05.0n Qd ⨯<=4.28 水力条件符合。
选DN800内装4个混合单元的静态混合器。
加药点设于靠近水流方向的第一个混合单元,投药管插入管径的1/4处,且投药管上多处开孔,使药液均匀分布。
(3)混合器选择:查设备手册选用管式静态混合器,规格DN800。
静态混合器采用4节,静态混合器总长4100mm ,管外径为820mm ,质量1249kg ,投药口直径65mm 。
原水管道药剂混合单元体静态混合器管道图4.3 管式静态混合器管式静态混合器是在管道内设置多节固定叶片,使水流成对分流,同时产生涡旋反向旋转及交叉流动,从而获得混合效果。
这种混合器的总分流数将按单体的数量成几何级数增加,这一作用称为成对分流见图 4.4(a)。
此外,因单体具有特殊的孔穴,可使水流产生撞击而将混凝剂向各向扩散,这称为交流混合,见图4.4(b),它有助于增强成对分流的效果口在紊流状态下,各个单体的两端产生旋涡,这种旋涡反向旋流更增强了混合效果,见图 4.4(c)。
因此这种混合器的每一单体同时发生分流、交流和旋涡三种混合作用混合效果较好。
图4.4 管式静态混合器工作原理图折板絮凝池设计计算本设计共设置2座折板絮凝池(与平流式沉淀池合建),水流经过管式静态混合器后,两根DN800的管直接接入折板絮凝池。
每座絮凝池有一根DN800的进水管接入。
(1)反应池主要工艺参数水厂的设计流量为1.2153m /s ,设置2座絮凝池,则每座絮凝池的处理水量为0.6083m /s ,每座分为2个独立格进水,每个独立格分为前两段同波折板、最后一段平行折板三段,故有6条廊道,三档流速。
设计平均水深为4.5m 。
单座絮凝池容积V :3m 729.860200.608Qt V =⨯⨯==净平面面积A :2208.55.38.729A m HQ =÷== 为了配合平流沉淀池,絮凝池宽度取B=10m 。
则每座絮凝池长度为:BH V 'L'= 式中 L ’——絮凝池长度(m );H ’——有效水深(m );B ——单座池宽(m )。
设计中H ’=3.5m,B=10.0m 。
5.96m 103.5208.5'L'=⨯==B H V 每座絮凝池分为独立的2组,两组之间隔墙厚度为300mm ;长度方向上每个独立格分为3段,3段之间隔墙厚度为300mm ,则絮凝池总长度为:7.16m 40.35.96L =⨯+=每段絮凝区分为串联的三个格。
(2)异波折板通道设计(3)同波折板通道设计(4)平行折板通道设计沉淀池设计平流沉淀池对水质、水量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构造简单,处理效果稳定,是一种常用的沉淀池形式,一般用于大、中型水厂,单池处理水量一般在 2 ×10m 3/d 以上。
在小型水厂因池子较长布置困难,单位造价相对较高而采用较少。
平流式沉淀池占地面积相对较大,只有在水厂用地足够大时才可采用。
(1)设计水量nQ 24k 1Q )(设+=式中 Q ——单池设计水量(m3/h);Q 设——设计日产水量(m3/d);k ——水厂用水量占设计日用水量的百分比,一般采用5%一10%; n ——沉淀池个数,一般采用不少于2个。
设计中取Q 设=105000m 3/d ,k=5%,n=2nQ 24k 1Q )(设+==2245%1110000⨯+⨯)(=2296.875m 3/h=0.638m 3/s (2)平面尺寸计算① 沉淀池有效容积V=QT式中V ——沉淀池的有效容积(m3);Q ——单池设计水量(m3/h);T ——停留时间(h),一般采用1.0~3.0h设计中取T=2hV=QT =2296.875×2=4593.75m 3② 沉淀池长度L=3600vT式中L ——沉淀池长度(m);v ——水平流速(m/s),一般采用0. 01~0. 025m/s 。
设计中取v=0. 02m/s ;T=2h 。
L=3600vT =3600×0.02×2=144m③ 沉淀池宽度hL V B =式中B ——沉淀池宽度(m) ;V ——沉淀池的有效容积(m3);h ——沉淀池有效池深(m),一般采用3. 0~3. 5m 。
设计中取h= 3. 5mh L V B = 3.54144593.75⨯==9.115m 设计中取10m 沉淀池长度L 与宽度B 之比为:44.1410144>==B L ,满足要求;长度与深度之比10415.3144>==h L ,满足要求。
复核沉淀池中水流的稳定性,计算弗劳德数gv Rg v Fr ωρ22==式中Fr ——弗劳德数;R ——水力半径(m),其值为:R=ω/ρ;ω——水流断面积(m2);ρ——湿周(m);v ——水平流速(m/s);g ——重力加速度(m/s2) 。
设计中,ω=Bh=10×3.5=35m 2, ρ=B+2h=10+7=17m ,v=0. 02m/sgv Rg v Fr ωρ22==8.93602.0182⨯⨯= =0.0000198 弗劳德数介于0. 0001~0. 00001之间满足要求。
沉淀池进水部分设计沉淀池的配水,采用穿孔花墙进水方式,则孔口总面积为:A=Q/v1 式中A ——孔口总面积(m2);Q ——单池设计水量(m3/s);v1——孔口流速(m/s );一般取值不大于0.15~0.20m/s 。
设计中取v1=0.2m/s 。
A=Q/v1=0.700/0.2=3.5m2每个孔口的尺寸定为15cm ×8cm,则孔口数26681531900815=⨯=⨯=A N 个 沉淀池出水部分设计沉淀池的出水采用薄壁溢流堰,渠道断面采用矩形。
溢流堰的总堰长l=24Q/q式中l ——溢流堰的总堰长(m );Q ——单池设计水量(m3/h);q ——溢流堰的堰上负荷[m3/(m ·d)],一般不大于500 m3/(m ·d)。
设计中取溢流堰的堰上负荷q=250 m3/(m ·d),m q Q l 5.220250875.22962424=⨯== 出水堰采用指形堰,共5条,双侧集水,汇入出水总渠。
出水堰的堰口标高能通过螺栓上下调节,以适应水位变化。
出水端水深322273.1gb Q h =式中h2——出水渠起端水深(m );Q ——单池设计水量(m3/s);b ——渠道宽度(m ),设计中取0.8m 。
故 322273.1gb Q h ==3228.08.9638.073.1⨯=0.645m 为保证自由溢水,出水渠的超高定为0.1m ,则渠道深度为0.74m 。
沉淀池放空管t BLh d 5.07.0=式中d ——放空管管径(m );B ——沉淀池宽度(m),设计中取12m ;L ——沉淀池长度(m);t ——放空时间(s ),设计中取t=2h ;h ——池内平均水深3m+0.1m=3.1mt BLh d 5.07.0=360026.3144127.05.0⨯⨯⨯⨯==0.515m设计中取放空管管径选择为DN600mm沉淀池总高度H=h 3+ h 4+h式中H ——沉淀池总高度(m );h3——沉淀池超高(m ),一般采用0.3~0.5m ;h ——池内平均水深3m+0.1m=3.1m ;h4——沉淀池污泥斗高度(m )。
设计中取h3=0.4m ,h4=0.4mH=0.4+0.4+3.6=4.4mV 型滤池计算1.设计参数设计水量为105000d m /3,不考虑处滤水排放。
滤速v=9h m /滤池采用单层石英砂均粒滤料,冲洗方式采用:先气冲洗,再气-水同时冲洗,最后再用水单独冲洗。
确定各步气水冲洗强度和冲洗时间,参数具体如下:(1)冲洗强度第一步:单独气洗,冲洗强度)(15L/21m s q ⋅=气 ;第二步:气-水同洗,气洗强度)(15L/22m s q ⋅=气,水洗强度)(4L/21m s q ⋅=水;第三步:单独水洗,水洗强度)(5L/22m s q ⋅=水。
反冲洗横扫强度)s /(8.12m L ⋅(2)冲洗时间冲洗时间共计t=12min=0.2h ;单独气洗时间3min =气t ;气水同洗时间min 4=气水t ;单独水洗时间5min =水t ;冲洗时间T=48h 。
2.设计计算1) 池体设计① 设计水量Q 设计Q 设计=Q 供水*(1+0.05)=1050003m /d =43753m /h =1215.3L/s =1.2153m /s② 滤池工作时间T ’h T t T 9.2348242.024)/24(24=⨯-=-=’ ③ 滤池面积)m (1.4889.239105000'=⨯==vT Q F④ 滤池的分格滤池分格数为N=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