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石化公司污水处理系统活性污泥改善方法

某石化公司污水处理系统活性污泥改善方法

某石化公司污水处理系统活性污泥改善方法
生化池遭遇冲击,活性污泥大量死亡后,通过制约上游来水,配合加入各种营养元素,改善污泥活性及菌种种类,解决了生化池活性污泥大量死亡的现状。

标签:活性污泥;MLVSS;生物相
某石化公司污水处理系统设计处理量为450t/h,采用常规的隔油池、二级气浮池、生化池以及回用设施处理工艺,所处理的废水为原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以及少量厂区生活污水。

该公司污水场生化装置采用厌氧+好养+沉淀工艺,其中好氧池投加了环状填料,增加污泥停留时间及接触面积,实际处理量为300t/h。

1 问题描述
某年夏天该公司大检修后,大量的罐体冲洗水、装置管线冲洗废水拍向该污水场,受到了严重冲击,活性污泥大量死亡,经分析现场污泥存在以下情况:
①活性污泥活性差:污泥镜检没有发现表征污泥活性较好的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污泥结构松散,各间生化池、沉淀池观察到的污泥均呈细碎状态,无成团絮状物,镜检观察甚至丝状菌量都极少。

完全是污泥老化的表现;②SV30观察初始阶段污泥沉降迅速,底部污泥细碎,颜色呈深褐色,中部絮团生成缓慢,泥水界面不清晰。

表明污泥中毒严重。

2 MLVSS的意义
MLSS与MLVSS在水污染生物处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反映活性污泥性能的重要指标,统称为污泥浓度。

污泥浓度是用于表示及控制混合液中活性污泥微生物量的指标,单位为mg/L或kg/m3,包括MLSS和MLVSS。

MLSS又称“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它表示在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有的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质量。

MLVSS又称“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它表示混合液活性污泥中有机性固体物质部分的浓度。

活性污泥是生化处理系统的主体作用物质,在活性污泥上栖息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微生物群体,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形成了一条食物链和相对稳定的小生态系。

在微生物群体新陈代谢的作用下,活性污泥具有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的无机物质的活力,故称“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由下列四部分物质组成:具有代谢功能活性微生物群体;微生物内源代谢、自身氧化的残留物;由原污水挟入的难降解的惰性有机物质;由污水挟入的无机物质。

因此,MLVSS表示活性污泥微生物量比用MLSS更切合實际。

运行较好的炼油污水活性污泥VSS最佳控制60%~70%,此时的活性污泥
生成的絮团结构紧密,吸附性能好,一方面回流到缺氧段可以高效率吸附水中的污染物,同时在二沉池泥水分离过程中保证上清液不带泥或少量带泥,使得出水检测时SS对COD不产生影响,保障出水水质更好;污泥良好的絮凝沉降性能还能减少污泥处理的药剂与能源消耗。

因此,保障活性污泥的良好沉降絮凝能力是生化控制的一项基本工作。

3 改善措施
通常改善污泥老化,沉降性能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①加强排泥-排泥后老化污泥对氧的消耗降低,有利于新生污泥快速生长繁殖,但该公司污水场排泥受限于污泥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②提高溶解氧-加大风机风量,强化细菌的内源呼吸能力,消减老化死亡污泥,加速新生污泥增殖。

该措施弊端是会加大能源消耗,存在污泥解絮的风险;③补充生长因子-很多细菌在其生长过程中还必需一些自身不能合成的化合物质,称为生长因子。

生长因子必须从外界得以补充,其中包括维生素、某些氨基酸、脂类、嘌呤、嘧啶等。

各种细菌对生长因子的要求不同,如大肠杆菌很少需要生长因子,而有些细菌如肺炎球菌则需要胱氨酸、谷氨酸、色氨酸、天冬酰胺、核黄素等多种生长因子。

该公司选用额外补充促生剂及解毒剂,另外结合水体运行环境,分析周围工厂的MLVSS,符合本公司使用的、生物相较好的,进行逐步、少量引泥工作。

4 具体方案
①先培养活性污泥,配合投加各类营养素,包括葡萄糖、磷酸盐、尿素以及生物解毒剂及促生剂,在增加硝化菌种的同时营造活性污泥良好的生存环境,增加菌种大量繁殖的条件。

投加位置:生物解毒剂-曝气池A段进水口;生物促生剂-曝气池O段进水口;②解决上游来水及水质处理情况:严格控制上游来水合格率,同时延长来水在罐体内静置时间,充分沉降,配合分析后再切换运行。

同时密切关注浮选运行效果,宁可降量处理,也不能将水量增加至浮选无法反应的情况;③生物驯化:在投加菌种以及营养素后,对单系列生化系统进行闷曝,2-3天后停止曝气,静置1小时后排出一半的上清液,再引入污水,添加菌种及营养素,继续闷曝1-2天,这样反复几次,直至形成絮体及菌胶团,这段时间大约需要10-12天。

5 总结
此次调整方法,应对了上游来水持续冲击下对活性污泥“起死回生”的方法,同时,结合了MLVSS分析了菌种培养的方向,观察了生化曝气池的运行情况,并对上游来水及生化前的处理设施引起了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戴维良,程晓波,林哲,等.上海市竹园第二污水处理厂污泥培养驯化[J].中国给水排水,2009,25(4):92-95.
[2]张自杰.排水工程(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