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三生物试卷

必修三生物试卷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生物期中试卷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
1.对内环境的论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指的是人体内的体液B.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
C.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内液 D.内环境指的是组织液、血液和淋巴
2.下列有关血细胞与草履虫的直接生活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生活在细胞外液中,通过细胞外液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B.都生活在外界环境中,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C.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相似之处都是液体环境
D.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更易与生活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更为稳定
3.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A.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B.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合成
C.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D.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
4.人在剧烈运动后,骨骼肌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血浆的pH不会明显下降,其原因是()
A.乳酸在血浆中很快被分解,生成CO2和H2O,并通过呼吸排出CO2
B.血液中的碳酸氢钠能与乳酸反应,导致pH基本稳定
C.血浆中的碳酸可以中和乳酸的酸性,使pH基本保持稳定
D.乳酸的酸性较弱,进入血液后对血液pH的影响不大
5.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的来源及其生理作用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
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 D.抗利尿激素
7.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膜电位由外负内正变为外正内负
B.产生的兴奋可传导到两侧相邻的神经元
C.会使一侧相邻的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D.能将电信号直接传导到相邻神经元
8.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葡萄糖 B.二氧化碳 C.甲状腺激素 D.血红蛋白
9.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 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 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 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10.一个大面积烧伤的病人易受细菌感染,这主要是什么免疫功能受损所致()
A.特异性免疫 B.非特异性免疫
C.细胞免疫 D.体液免疫
11.给小鼠第二次注射一定剂量的绵羊红细胞后,小鼠体内抗体含量快速大量增加,这是因为初次反应使机体产生了一定量的()
A.记忆细胞 B.绵羊红细胞 C效应B细胞 D.效应T细胞
12.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最高级中枢是()
A.大脑皮层B.脑干C.小脑D.下丘脑
13.胰岛素缺乏对糖代谢的影响是()
A.肝糖原合成加强,血糖利用减少 B.肝糖原合成减弱,血糖利用减少
C.肝糖原合成加强,血糖利用加速 D.肝糖原合成减弱,血糖利用加速
14.下列属于体液免疫的抗原和过敏原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A.都具有异物性和大分子性的特点 B.过敏原一般都属于抗原
C.抗原都属于过敏原 D.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15.植物生长素的特点不包括()
A.可移动性
B.稳定性
C.微量高效性
D.两重性
16.如图所示,植物a端为形态学上端,植物的b端叫做形态学下端,请回答:当植物正常生长时,a端将生长,b端将生长;当植物水平放置时,a端将生长,b端将生长()
A.背地向地背地向地
B.背地背地向地向地
C.背地向地向地背地
D.背地向地背地向地
17.棉花适时整枝修剪依据的原理是()
A.减少枝叶徒长B.使果枝得到足够养分
C.避免花蕾和棉铃脱落D.顶端优势
18.关于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激素由内分泌腺产生,通过导管释放到血液中
B.激素能随血液送到全身,对所有组织细胞都起作用
C.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微少,但调节效能非常显著
D.激素只对某些组织起作用,是因为有专门的运输途径
19.在小麦地里施用一定浓度的2,4-D能除掉双子叶植物杂草,而对小麦无影响,对此现象的错误解释是()
A.双子叶杂草对2,4-D的敏感性强 B.小麦对2,4-D的敏感性差
C.2,4-D对小麦的生长无作用 D.同一浓度的2,4-D对小麦和杂草的作用不
20.丝瓜为雌雄同株的异花植物,某同学将刚萌发的丝瓜种子分别泡在下表列出的5种溶液中24 h,种植后长成植株。

一段时间后比较最初开出的雌花与雄花的平均数,求出性别比。

下列有关实验结果的叙述,不.恰当的是()
A.花的性别分化是各种激素和内外环境因子对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
B.乙烯利对丝瓜性别分化影响不大,对其他植物的性别分化也影响不大
C.可能因为人为添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激素打破了自身激素的正常比例,而影响了雌雄花的性别分化
D.赤霉素(100 mg/L)、CP(100 mg/L)有利丝瓜雌花的形成,整形素(10 mg/L)有利丝瓜雄花的形成
21.婴幼儿期分泌过少而引起呆小症的激素是()
A.胰岛素 B.甲状腺激素 C.生长激素 D.性激素
22.HIV攻击免疫系统的
A.吞噬细胞
B.B细胞
C.T细胞
D.浆细胞
23.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
A.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
B.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无传染性
C.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布引发的疾病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
24..先后将抗原A、B注射到小鼠体内得到的抗体含量曲线如图,分析该曲线表明()A.小鼠对抗原A更敏感
B.抗原A的破坏性更大
C.二次反应比初次更强烈、更迅速
D.小鼠对抗原B反应更慢。

25.人在剧烈运动后,骨骼肌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血浆的pH不会明显下降,其原因是()
A.乳酸在血浆中很快被分解,生成CO2和H2O,并通过呼吸排出CO2
B.血液中的碳酸氢钠能与乳酸反应,导致pH基本稳定
C.血浆中的碳酸可以中和乳酸的酸性,使pH基本保持稳定
D.乳酸的酸性较弱,进入血液后对血液pH的影响不大
26.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除去小白鼠的垂体后,其血液中的生长激素减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也减少
B.完成水盐平衡的调节中,不包括大脑皮层
C.一个健康人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的分泌量会明显增加,此活动的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D.将切去胚芽鞘尖端的燕麦幼苗的左侧放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左侧照光,则燕麦又
瞄向左侧弯曲生长
二、判断题:本题共7小题,每题2分,共14分.
()1、体液是细胞外液。

()2、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相对恒定。

()4、免疫系统既是机体的防御系统,也是维持稳态的调节系统。

()5、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也能发挥作用。

()6、只要接触一次某种抗原,记忆细胞就能长期记住该抗原的特征。

()7、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也可能成为抗原。

三、非选择题:
1、(6分)抗原的化学成分多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___________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与抗原结合时,该细胞被活化,分化出的_________细胞,制造大量的抗体分泌到血液中。

2、(4分)将一只A品系大鼠的皮肤小片移植到加一只不同品系老鼠的背部,10天后因_________反应而脱落,这是_________细胞所起的作用。

3、(8分)某人持续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下图是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血糖和血液中游离脂肪酸浓度的测定结果。

据图分析回答:
(1)运动开始时,血糖下降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动过程中,6分钟后血糖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依赖于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的协同作用。

(3)运动初期,血液中脂肪酸浓度也下降,表明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动6分钟后,随着运动时间的持续,脂肪酸浓度反而上升,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体检发现该同学甲状腺功能亢进,他在患病期间肌肉消瘦和乏力,这是因为肌肉中的蛋白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该同学患病期间剧烈运动后肌肉产生酸痛感,过一段时间后,痛感消失,其体内内环境pH值保持相对稳定。

叙述pH值相对稳定的调节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6分)有供实验用的三组番茄。

甲、乙两组在开花前进行去雄和套袋,甲组在套袋之前将雌蕊涂抹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丙组不作任何处理。

最后,这三组番茄出现什么结果?
(1)甲
(2)乙
(3)丙
(4)甲、乙两组对比,说明
(5)乙、丙两组对比,说明。

为了验证这一结论,还应有的操作为,应出现的现象
为。

(6)将甲和丙对照,得出的结论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