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对基地和农户的管理制度
根据市场需求以及公司发展前景,以效益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公司稻谷、荞麦、玉米、谷子、芸豆、绿豆、大豆供应、稳定粮食质量为目的,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管理模式进行基地管理,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产品质量,以达到有机食品标准化要求。
为保证基地所产原料的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给公司提供安全卫生、品质优良、充足的原料,特对基地相关人员、培训、有机农作物种植、基地生产记录等方面建立全面的管理制度。
一、人员要求
1、内部检查人员公司实施内部检查制度,由公司任命的内部检查员定期或不定期对基地生产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并向公司领导汇报情况。
内部检查员是配合有机中心检查、认证的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⑴教育和工作经验
内部检查员应具有国家承认的中专以上(含中专)学历或具有初级以上职称,并具有至少2年专业技术或相关工作经验。
⑵培训经历
完成有机中心认可的有机食品检查培训,并经过考核合格。
⑶熟悉相关标准和法规
内部检查员应熟悉相关的有机农业、有机食品法规和检查依据的有机食品认证标准,以及相关的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标准和规范。
⑷观察和评估能力
内部检查员应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履行内部检查员职责所需的保持充分独立与客观性的能力、有效开展检查工作所需的个人组织能力。
⑸交流能力
内部检查员应有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清楚地表述概念和意见。
⑹工作要求
①如实填写、记录生产实际情况;②不能迫于压力填写虚假内容;③必须诚实和忠于职守。
2、基地管理人员
主要负责基地日常生产管理和基地种植人员的管理,包括种植区域的分块、种植人员统计、相关生产记录的记录、有关证明材料的审查等,以及配合公司内部检查员的检查工作,有权向公司领导汇报基地生产情况。
⑴要求对粮食种植比较熟悉,并对有机农业、绿色食品等有关的法律法规有所了解。
⑵观察、沟通能力比较强,有独立和客观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做事认真、诚实,并能做好各项有关生产记录。
3、种植人员(农户)
⑴基地范围内的种植人员必须按照公司提供的《稻谷、荞麦、玉米、谷子、芸豆、绿豆、大豆有机栽培技术规程》进行农作物的种植和管理。
⑵听从基地管理人员的管理和指挥。
⑶对于私自采购的原料或肥料等需提供有关有机栽培允许的证明材料。
⑷做好相关生产记录。
二、农作物种植规范
1、按照公司提供的《稻谷、荞麦、玉米、谷子、芸豆、绿豆、大豆有机栽培技术规程》执行。
2、形成的各个生产记录要如实记录、妥善保管。
三、基地生产记录
1、基地各人员认真如实的做好各过程、各阶段记录,并妥善保管。
2、基地管理人员不定期检查种植人员的生产记录;内部检查员不定期检查基地的相关生产记录,并做好检查记录。
3、农作物的生产期一般从4月初至9月底,大约6个月,因此这6个月为主要记录期。
公司在收购原料的同时收回基地生产记录,由综合办公室保存。
4、基地生产记录保存期至少5年,期满后可作废销毁,如有必要可作废留存。
5、基地生产记录的其他要求:设计、标识、更改、作废、销毁手续将按照公司《记录控制程序》有关规定执行。
四、生产设施、工具的要求
1、主要对收获运输设施、晾晒、除杂工具进行管理,要求使用的此类设施和工具要干净、干燥,无污染。
2、清洗方法:可用毛巾擦拭干净机械设备。
一般使用前后都需要进行清理处理,有必要单独存放,以免交叉污染。
五、加强基地生产活动的检查、监督、培训管理技术培训要到位,提高种植户整体水平。
为了提高有机食品生产的技术水平,公司主要以面对面的技术讲座、讲解、发传单以及手把手亲子授教等手段,对基地农户进行培训。
而且培训安全使用知识,杜绝剧毒高毒农药的使用,坚决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行为。
培训到村、到户、集中培训与入村培训并举。
建立和完善有机粮食质量安全检测、监控体系,进行环境检测。
一是委托有检测资质的单位对产前环境(包括大气、土壤及灌溉用水)、产中农药、肥料、种子等农业投入品及产后粮食的质量检测,二是基地内部监督检测,开展粮食质量安全检测,发现问题立即解决;三是粮食质量例行检测,在农作物生长期检查员会不定期的到生产基地进行监督、检查。
在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现有一户使用禁用投入品,则取消该农户在本次基地管理的资格,并将检测结果及时反馈到有关单位或业户,并对种植地段进
行隔离。
我公司将抽组专人组成督查、指导小组,与产前、产中、产后负责对产地农户的生产活动进行指导、督察,一个生产周期不少于3次。
六、基地生产记录
《土地耕作记录》
《播种记录》
《施肥记录》
《除草记录》
《病虫害防治记录》
《灌溉记录》
《农事重大事件记录》
《收获记录》
《运输记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