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专业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
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
下面是移动通信专业开题报告,请参考!
一、前言
移动通信已成为当代通信领域内的发展潜力最大、市场前景最广的热点技术。
目前全球已具有相当规模的移动通信标准有GSM、CDMA 和TDMA三大分支,每个分支都在抢占市场。
全球无线技术各自为营,各厂商都在不断推出新技术,以迅速抢占行业标准的主导地位。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开始呼吁移动通信标准的统一,以期通过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的制定来解决兼容问题。
二、设计背景和意义:
目前相互兼容移动通信技术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4G)已在业界实行。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是以传统通信技术为基础,利用了一些新的通信技术,来不断提高无线通信的网络效率和功能的。
4G通信技术最明显的优势在于通话质量及数据通信速度。
由于技术的先进性确保了成本投资的大大减少,未来的4G通信费用也要比20XX年通信费用低。
4G一定会给我们带来美好的移动通信事业前景。
三、文献综述:
在第三代移动通信逐步商业化之际,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已成
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相信4G将将成为移动通信的主流,会使我们未
来的生活更加美好。
论文首先介绍了移动通信的概念,和移动通信的发展史,以及
每个阶段的优缺点。
主要详细介绍了第四代移动通信的产生背景、概念、特点、网络结构和系统。
四、研究框架
本文通过对第四代移动通信核心技术(OFDM)技术的深度剖析来
论述4G的优点,技术特点及前景。
五、主要内容:
技术决定着未来的发展趋势,论文着重介绍了第四代移动通信
的关键技术,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其主要思想是在频域内将给定信道分成许多正交子信道,在每个子信道上使用一个子载波进行调制,并且各子载波并行传输,这样不仅减少了子载波间的相互干扰,同时又提高了频谱利用率;软件无线电技术;智能天线与多处天线(MIMO)技术,智能天线可以提高信噪比,提升系统通信质量,缓解无线通信日益发展与频谱资源不足的矛盾,降低系统整体造价;IPv6技术等。
基于第四代移动通信采用以上关键技术以及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对第四代移动通信所面临的问题做出了总结,并且对第四代移动通信未来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4G技术除OFDM和智能天线等核心技术之外还包含一些相关技术。
从4G的核心技术OFDM来看,其面临很好的机
遇,因为OFDM已经获得了许多通信业界巨头的一致支持。
而且在这些公司最近的宣传中,都列举了OFDM优越于CDMA的种种特点,并显示了他们对OFDM成为第四代移动通信最终标准的强烈信心。
论文是在阅读了大量文献后
做出的总结,相信对了解第四代移动通信有一定的意义。
第一章为绪论。
对移动通信的概念和移动通信的终极目标进行了介绍。
第二章是移动通信发展史。
本章主要介绍了移动通信产生的背景及发展史,和每个阶段的技术要求和特点。
第三章为第四代移动通信概述。
本章主要介绍了第四代移动通信的产生背景、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概念及特点,以及第四代移动通信的网络结构、系统;和第四代移动通信所用的关键技术。
第四章第四代移动通信国内外发展态势。
本章主要介绍了第四代移动通信目前国内外的发展态势及发展趋势。
第五章对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思考和展望。
本章主要介绍对于第四代移动通信的发展思考,和对未来的美好展望。
第六章对本文主要的贡献和研究工作进行总结。
六、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本论文的重点在于第四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
难点在于多模用户终端、无线系统搜索、无线系统的选择、用户终端的移动性、容错性及存活性、多重的业务运营商及计费系统等。
七、创新点
本研究创新之处在于在频域内将给定信道分成许多正交子信道,在每个子信道上使用一个子载波进行调制,并且各子载波并行传输,这样不仅减少了子载波间的相互干扰,同时又提高了频谱利用率。
八、研究方法
其主要思想是在频域内将给定信道分成许多正交子信道,在每
个子信道上使用一个子载波进行调制,并且各子载波并行传输,这样不仅减少了子载波间的相互干扰,同时又提高了频谱利用率。
九、研究条件
本研究需要的外部条件支持为4G将采用单一的伞球范围的蜂
窝核心网来取代3G中密密麻麻的蜂窝网络,其采用全数字全IP技术。
智能天线(一种基于自适应天线原理的移动通信技术)。
本研究者现已基本具备各项研究条件,可以进行研究。
十、研究计划
时间20**.11~20**.2
十一、成果形式及产权归属
成果以设计方案形式提交,知识产权归于学校。
十二、参考文献:
[1]李建东.移动通信[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XX:5~9
[2]张克平.LTE—B3G/4G移动通信系统无线技术[M].电子工业
出版社,20XX:276~299
[3]赵婧华.OFDM-第四代无线通信的技术核心[J].电信建设,,2002,(3):61~63
[4]李承怒.关于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思考与探索[J].电信快报,2001,(4):10~13
[5]郑侃,赵慧,王文博.3G长期演进技术与系统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XX:105~137
[6]尤肖虎.我国未来移动通信研究发展展望[N].人民邮电,2003
[7]古丽萍.面对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思考[J].科技导报,2002,(10):34~36
[8]刘良华.移动通信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XX:181~192
[9]彭艺,查光明.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及展望[J].电信科学,2002,(06):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