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引言..................................................................... 1 一、网络犯罪的概述 (1)(一网络犯罪的概念 (1)(二网络犯罪的特点 (3)(三网络犯罪的危害 (4)二、我国网络犯罪立法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分析 (5)三、国外网络犯罪立法实践浅析 (6)四、关于完善我国网络犯罪制度体系的对策思考 (8)(一立法方面 (8)(二执法方面 (9)(三加快发展我国安全技术基础设施建设 (10)(四监管方面 (11)(五增强人们绿色上网 (12)(六加强以德治网...................................................... 12结语.................................................................. 13参考文献 (13)关于我国网络犯罪问题的现状与对策思考李丹【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全球互联网以不可挡之势迅猛发展,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提供极端便捷的同时,网络犯罪率的飙升严重威胁着互联网的生存与发展,而如何预防及治理网络犯罪已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严峻问题。
本文在分析研究网络犯罪的概念、特点、危害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网络犯罪立法的分析,对比并结合国外立法实践经验力图为我国提出针对控制网络犯罪猖獗的切实有效的立法建议及相应对策。
【关键词】网络犯罪立法监督对策引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许多好处,在人类的历史上,似乎从来没有什么事物像网络一样,在短短的几十年甚至十几年里给人类的生活方式带来如此多的改变。
难怪有人说,如果你不能拥有网络,你至少失去了半个世界。
这种新的技术,突飞猛进,在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的同时,也带来很多法律问题。
网络是高尚者的天堂,是卑鄙者的地狱,网络给我们带来的更为严重的负面效应应当属网络犯罪。
网络犯罪的兴起不得不使我们对其进行高度的重视,由于计算机系统本身的缺陷性导致网络安全问题日渐严峻,尤其是有着巨大社会危害性的网络犯罪行为日益猖獗, 给社会、国家和个人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我国,因技术和法律制度滞后等诸因素,对于网络犯罪的打击尚显力不从心,刑法实践在此方面尚处于低效率的状态,很难适应当前的形势。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范网络犯罪的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稳定社会秩序,已迫在眉睫。
一、网络犯罪的概述(一什么是网络犯罪网络犯罪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而出现的一种现象 , 一般人认为网络犯罪的主要攻击对象是网络,这是由于对计算机网络原理不了解造成的错误观点,实际上并非如此。
从技术角度说攻击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做法就是向联网机器发送数据包,造成计算机数据运行缓慢或出现溢出而不能正常运行。
无论是通过网络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修改比如删除、增加文件或指令,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还是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攻击计算机系统及通信网络,致使计算机系统及通信网络遭受损害,其最终目的是造成联网计算机不能正常运行,从而使得依附与计算机的网络不能正常使用,可以这么说一切对“网”的攻击都是对“机”的攻击,因此不能把网络犯罪简单说成对“网络”的犯罪。
随着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可以进行网络犯罪利用的工具和受害对象已经不再局限于计算机,同样包括其他一些可以与计算机网络相联系的电子产品例如手机、 PDA 等。
近两年来,手机短信和无线上网的出现, 不法份子通过网络向手机发送垃圾短信或病毒、恶意代码可以造成手机不能正常使用或硬件和软件的损害。
假如借助其他软件还可以利用手机控制电脑。
例如可以通过向程序中加入插件,对手机短信内容解释执行,将执行结果以短信方式送回,就可实现手机对电脑的监控。
另外,通过网络进行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其与对“机”的攻击一样,都把网络当一种工具来使用,所以,我们不能把目光局限与计算机,而应该抓住这些现象的本质特征即以计算机网络为工具进行违法犯罪。
就目前网络犯罪的情况来看,未满 16周岁的未成年人甚至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以及公司法人都可能成为网络犯罪的实施者。
因此不能认为只有“行为主体(人”才可以实施网络犯罪。
结合以上分析,网络犯罪就是把互联网作为一个犯罪工具来使用,因此网络犯罪可以概括为:“以计算机网络为工具进行违法犯罪而应该受到刑罚的行为。
”就与网络相关的犯罪在犯罪中所扮演的角色,可以分成以下三类:一、以网络作为犯罪工具,如网络诈骗、网络洗钱;二、以网络作为犯罪场所, 如网络赌博、网络色情;三、以网络及连结在网络上的计算机系统作为犯罪的攻击目标,如黑客入侵、瘫痪网站、偷窥档案、制造、传播病毒、网络破坏等。
(二网络犯罪的特点网络犯罪作为一种特殊犯罪现象,它除一般犯罪学特征外还具有其本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网络犯罪主体低龄化趋势。
为了加快我国互联网应用技术的普及, 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的教育,在信息技术普及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网络犯罪主体低龄化便是其中最严峻的问题。
2、网络犯罪成本低、传播迅速、传播范围广。
网络犯罪往往只需要一台计算机、一条电话线、一个调制解调器就可以接入全球性计算机网络中的大型主机远距离作案。
而且这些犯罪活动操作起来极为方便。
3、网络犯罪行为具有极强的隐蔽性。
网络虚拟空间的特性,决定网络犯罪的隐蔽性。
从时间上看, 24小时均能作案;从空间上看,网上犯罪嫌疑人可以在任何有联网计算机的地方实施犯罪,而且可以从头至尾不接触被害人。
信息数据本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大多数网络犯罪是通过程序和数据等无形的操作来实现,作案的直接对象也通常是那些无形的电子数据和信息。
同时,由于网络犯罪的证据主要存在于软件之中,这也使得犯罪分子很容易转移或毁灭罪证,尤其是利用远程计算机通信网络实施的犯罪,罪犯往往难以追寻。
4、网络犯罪的广域性、变异性、快速性与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由于正在出现的信息高速公路是没有边界的,恐怖分子可以从地球上任何地方向企业或政府机构的电脑信息系统投放电脑病毒以及其他能够摧毁信息系统的东西。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从国防、电力到银行和电话系统现在都是数字化、网络化,一旦这些部门遭到侵入和破坏,不仅对国民经济发展甚至对社会稳定都产生巨大的影响,后果不堪设想。
(三网络犯罪的危害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了“一指天下”的生活。
然而,在感受互联网带给我们无比便捷的同时我们也付出了代价。
网络犯罪因为其犯罪成本低、隐蔽性强、犯罪广域性广等原因, 各种故意破坏计算机网络和利用网络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时有发生, 或造成经济损失或给人民的生活秩序带来影响。
1、对于广大民众的危害。
就在刚刚过去的 2011年,我国发生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网络用户资料外泄事件, 5000万互联网用户账号和密码被公开。
使得众多网络用户深受其害却无计可施,只能默默忍受。
用户数据丢失等事件频发,可以说互联网用户信息被盗已司空见惯,甚至许多人信息被盗还浑然不觉。
如果说战乱、车祸、传染病毁坏的是人的肉体,而网络毁坏的则是人的精神与灵魂。
2、对企业的危害。
淘宝“错价门”无论对于各大商户还是对于大多数网民来说一定仍记忆犹新。
它不仅给广大网民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各大电子商户们也是深受其害。
在淘宝的一位商户丁先生讲,原价四五千的相机结果被标价几十元甚至是几元,由此所造成的损失高达几百万。
虽然时至今日我们并没有一个具体的答案来解释这一事件,但是此次事件我们不能排除和可入侵的可能。
电子商务企业后台系统一旦被黑客侵入,数据可会被肆意篡改,不仅仅是商品的价格,还包括接收货物的客户个人信息等, 这种非法侵入往往会造成很大的混乱,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相关企业甚至会破产。
3、对于整个社会的危害。
2006年风靡的“熊猫烧香”网络病毒传播案, 这个名叫“熊猫烧香”的电脑病毒已经把电脑用户折腾的苦不堪言。
由于病毒的传播正赶上年终岁末业务最为繁忙的时候,给企业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
其成功告破遏制了该病毒及其变种在互联网上不断蔓延的势头,让电脑玩家在春节期间也能够安心上网。
试想网络犯罪如果侵入的是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就会直接危害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正常秩序,后果将不堪设想。
由此带给我们的启示,计算机病毒与反病毒软件之间的攻防大战,犹如矛与盾的较量,进退之间,胜负未分,因此无论是电脑用户还是相关管理机构,切不可掉以轻心。
二、我国网络犯罪的立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分析(一现有法律法规相关条款阐述不严谨不科学 , 有待完善,尤其涉及网络犯罪的法律法规少之又少。
《刑法》第 285条规定的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把保护对象限定在国家事务、国防事务、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显得过于狭窄,这和现在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广泛应用是不相适应的。
电子商务已经在我国出现,很多公司和个人已经有了自己的服务器或者站点,难道这些站点或服务器不在保护之内;再者由于实施网络犯罪的人大多具有相当高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术,犯罪行为很难被觉察, 而且这种犯罪危害的对象不仅仅是被直接侵入的计算机网络的所有人,还可能包括所有与被害计算机网络有直接联系的用户,通俗点说,倘若违法份子侵入大公司的局域网,那么网内所有机器都可能被侵入者监控,危害是相当大的。
去年,从当当网的“错价门”事件到淘宝的“乌龙价格”事件,我们深深的感触到电子商务安全问题的日益凸显,对于如何切之有效的打击黑客入侵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电子商务的安全提供良好的网络交易环境使之更无忧的进行下去这一问题的解决已是刻不容缓。
(二现有法律规定的网络犯罪行为人主体问题: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随着网络犯罪主体低龄化的趋势,犯罪人可能是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甚至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假如一个未满十周岁的天才少年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并造成资料泄密,我们能该怎么处理?(三跨国司法协助制度和引渡制度的不完善以及中国刑法典对计算机犯罪的刑罚设置普遍偏低,导致对于外国黑客束手无策。
例如, 1997年 7月导致我国哈尔滨市和上海市计算机网络遭受破坏的入侵就是由国外不法分子造成的,据分析可能是来自美国德克萨斯的“骇客”所为,而犯罪地则是在中国境内。
根据中国刑法典的规定,此种行为显然应当由中国刑法加以管辖。
但是遗感的是,中国与美国没有引渡条约而不能引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