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单元导读】有这样一本书——书中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书上没有作者的姓名,但每个人都是书的作者。
这本书的名字叫…生活‟。
善于读这本书的人,不仅会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还会为这本书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
学习本组课文,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教材分析】本组课文由《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两篇精读课文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两篇略读课文组成。
课文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也没有华丽动人的辞藻,,但每篇课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道理。
四篇课文围绕本单元的学习主题“生活中的启示”分别告诉我们:道德判断也许很简单,但实践起来却很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做人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人真切感受到,生活的确是一本永远都读不够,也读不完的书。
【学习目标】1、正确读写生字新词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3、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凭借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不仅读懂课文本身,而且能延伸到从生活这本特殊的书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
4、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总体构思】本组课文的学习分四个模块完成:整体预习、基础阅读、整合阅读和拓展阅读。
整体预习学习内容: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预习《生活的启示》中的文章。
学习目标:1、扫除字词障碍,并会理解运用。
2、检测课文重点段的朗读情况。
3、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领悟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课文所揭示的做人的道理。
学习流程:一、通过导读,整体感知:通过阅读本单元导读,我知道了这个单元的关键词是:⑴⑵二、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填写学习单。
《生活的启示》单元词语学习单附:三、检查字词,发现方法,填写“我的发现”。
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借鉴:借助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
2、汉字听写。
3、词语理解。
4、我的发现:(识字方法:随文识字、词语说话接龙等)四、学习“词语盘点”,填写“学习单”。
(借鉴:归类说话接龙等)五、一读课文,整体感知,填写“学习单”的“主要内容。
《生活的启示》整体感知学习单六、二读课文,梳理内容,填写“学习单”中“我的发现”1.小组成员分工朗读课文重点段:1、2号读《钓鱼的启示》10、11自然段。
3号读《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12、13自然段。
4号读《落花生》7---10自然段。
5号读《珍珠鸟》第8自然段。
2.默读课文,我会运用摘录句段、题目扩展、问题回答等方法来概括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
《钓鱼的启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落花生》:《珍珠鸟》:C、小组交流,体会情感。
基础阅读(一)【学习内容】五年级教材上册第四组《生活的启示》内容,五年级丛书上(4)《生活是一本书》之“成功启迪”中《我相信》和“成长之痛”中的《心墙》。
【学习目标】1、能正确认读、会写课文生字,能正确抄写课文的重点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3、理解父亲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学习流程】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一件什么事?。
2、快速默读课文,在读书时产生了哪些疑问?(鼓励学生善于提问)三、细读课文,探究情感变化(一)感受“我”的不舍之情。
1、哪位同学钓过鱼?能说说你钓鱼的感受吗?面对着你好不容易钓起来的鱼,你会舍得把它放走吗?2、我们文中的小主人公詹姆斯舍得吗?从课文中的哪个地方可以看出来?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相关词句做上记号,然后读一读,看看你有怎样的体会?出示句子: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
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
你体会到了“我”放鲈鱼时是怎样的心情?(失望、难过、沮丧……)(板书:沮丧)把你的感受融进去读一读。
(板书:依依不舍)(二)默读课文,说说“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的理由.学生交流。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詹姆斯那么不肯放鱼呢?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把相关句子做上记号,并想想你有怎样的体会?1、欣赏大鱼,感受兴奋之心情师:三十四年前月光如水的夜晚,我钓到了一条大鱼,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句子: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鱼。
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指名读句子,说说体会到作者此时的心情。
学生交流。
(高兴、兴奋……)(板书:得意)齐读句子。
说说你是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你们能用朗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吗?(这么大,这么漂亮的鲈鱼深深吸引着我,我当然不愿意放。
)2、品析词语,感受钓鱼之不易这条大鱼非常难钓?读第三自然段,划一划体现大鱼难钓的词。
学生自由读,划。
交流,品味。
(原来这条大鱼是我好不容易才钓到的,难怪我不愿意把它放回去。
)有感情朗读句子。
三、总结交流学习方法附:四、阅读丛书文章,体会方法。
(借鉴:读一读,找一找,议一议,填一填。
)1、品读《我相信》填入学习单(一)。
2、品读《心墙》填入学习单(二)。
五、学以致用,读写结合。
1、《生活的启示》阅读学习单(总)2、快乐写作“我”好不容易钓到这条大舻鱼,内心是那么兴奋,父亲为什么一定让我把它放了呢?我从中又获得了怎样的启示?(请你动手写一写)基础阅读(二)【学习内容】五年级教材上册第四组《落花生》内容、以及丛书文章《留些好的给别人》。
【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2.能有感情朗读课文,重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和全家人议论花生的相关段落。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学习流程】一.出示学习要求1.默读课文,找出孩子父亲几次对孩子们说的话,看看父亲讲了花生的什么,又想告诉孩子们什么。
2.画出作者听了父亲对花生品格的议论之后感悟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3.有感情的再读课文二.学生边读边思考三.汇报交流学习成果,教师适当点拨。
父亲将花生与桃子、石榴和苹果这几种植物相比,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说明了花生的什么品格?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父亲的希望是什么?说说自己的理解。
为什么父亲的话“深深的印在我的心上?”四.拓展延伸,阅读丛书作者借落花生比喻做人的道理,这种写作方法称为借物喻人。
丛书中还有哪些文章采用了这样的方法,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六、总结交流,学习方法四、阅读丛书文章,体会方法。
(借鉴:读一读,找一找,议一议,填一填。
)品读《留些好的给别人》填入学习单(一)。
六、学以致用,读写结合。
1、《生活的启示》阅读学习单(总)2、快乐写作“是啊,这篇课文的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
同学们看,这些是生活中我们常见的事物,你从身边的这些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可以用上借物喻人的写法,试着选择一件事物来写一写。
整合阅读学习内容:五年级教材上册第四组《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五年级丛书上(4)《生活是一本书》之“成长之痛”中《偷了豆饼回家》、“人生善语”的《上帝的谈话》和“人与自然”中的《总想栽棵树》。
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13、15课。
2、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钓鱼的启示》中“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能有感情朗读课文,重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和全家人议论花生的相关段落。
3、学习丛书(4)《生活是一本书》之“成长之痛”中《偷了豆饼回家》、“人生善语”的《上帝的谈话》和“人与自然”中的《总想栽棵树》。
学习流程(一)谈话引入谈话:一次钓鱼的经历,给我留下了永久的记忆,一件普普通通的落花生事件,却让我们体会到了做人的道理,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是怎样通过关键词句,来表达情感及表达效果的?三、默读13课,思考: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想一想为什么“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而父亲却坚持要“我”这么做,你通过哪些词句看出来的?2、作者如何表达情感,用的什么表达方法?四、默读15课,思考:1、说一说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和同学交流自己的体会。
2、作者又是运用什么表达方法来表达情感的?五、学习丛书上的《偷了豆饼回家》、《上帝的谈话》和《总想栽棵树》3篇文章。
1、自由阅读。
2、填写学习单。
六、我的读书收获拓展阅读(一)“成功启迪”一组1、小组合作学习《生命的林子》交流:玄奘为什么准备离开法门寺?后来为什么有留下来?2、自读《感动过后》、《沉默创效益》、《人生的四种力量》、《写信使我成了作家》《勇气创奇迹》勾画批注。
3、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拓展阅读(二)•学习“成长之痛”一组•1、自主阅读:《主题丛书》中的“心灵的故乡”中剩余的文章。
•2、根据课后提示,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汇报交流:自己的收获•4、积累好词佳句。
拓展阅读(三)•学习“播种诚信”一组•1、导入:与人相处,最需要的是什么?毕淑敏告诉我们,朋友之间最需要信任。
实际上,即使是陌生人也应以诚相待。
在本单元的文章中,你会发现人们互信互爱也会引出许多有趣的故事,哪怕只是一个游戏,或者是偶然的一次相遇。
还有一个关于国家诚信的故事,相信你读了之后,也会有许多收获。
2、自主阅读、汇报交流,学习作者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表达情感的方法。
拓展阅读(四)•学习“人生善语”一组一、导入:友善是一汪明澈的清泉,它可以洗去自私的人狭隘的污点;友善是一只红透的苹果,它可以送给人们片刻的甘甜和清醇;友善更是一座桥,一条纽带,连接彼此,沟通你我。
有山在哪里?友善就在我们身边。
老人过马路,扶一扶;同学有了困难,送去宽心的微笑……与人为善,就是于己为善。
二、自主阅读丛书,批画圈点。
三、汇报交流1、合作交流《最后一分钟的力量》2、抽签朗读:文章片段3、推荐自己喜欢的文章。
4、小组展示:你读完自己喜欢的文章的收获:a、主要内容b、感悟理解c、作者的表达方法四、评议小结拓展阅读(五)学习“人与自然”一组•1、导入: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
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身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会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
•2、反复诵读、与同学交流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