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同济初级中学

上海同济初级中学

上海市同济初级中学2016学年度课程计划(2016年9月——2017年8月)目录一、学校背景分析 ...................................................................................... - 3 -二、课程目标............................................................................................... - 4 -(一)课程建设总目标 ........................................................................ - 4 - (二)学生发展目标 ............................................................................ - 4 -三、课程结构............................................................................................... - 5 -四、课程设置............................................................................................... - 6 -五、课程实施............................................................................................... - 8 -(一)基础型课程的实施 .................................................................... - 8 - (二)拓展型课程的实施 .................................................................. - 10 - (三)探究型课程的实施 .................................................................. - 14 - 六、课程管理............................................................................................. - 16 -(一)组织保障 .................................................................................. - 16 - (二)部门分工保障 .......................................................................... - 17 - 七、课程评价............................................................................................. - 18 -(一)教师评价 .................................................................................. - 18 - (二)学生评价 .................................................................................. - 19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课程教学工作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试行)的实施意见》,以及积极响应杨浦区“提升小学、初中学校课程领导力,提高教学有效性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

我校将进一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积极建设互联网课程,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并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学业质量绿色指标为引领,不断规范基础型课程建设,深入发展具有学校特色的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构建并完善符合同济初级中学校情的“阳光课程”体系。

一、学校背景分析近年来,以校长为核心的学校课程管理团队能在正确的育人理念引领下,以市级课题《以中草药课程建设为切入点促进初中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为引领,继续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阳光课程”,通过项目申报和科学的管理,认真负责、严谨踏实、团结协作地推进课程的实施,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作为新成立的复旦大学附属学校教育集团的成员之一,以及上海市“城市学校少年宫”试点校,学校能以此为契机深入推进三类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不仅要将原有的特色课程,例如“身边的中草药”、“民族漫画”、“手球”、“走进四书”等特色课程逐步完善,更要为进一步推进学校的整体课程建设,现就学校情况综合分析如下:同济初级中学学校背景分析二、课程目标(一)课程建设总目标聚焦教育综合改革,以“学生第一、质量第一、健康第一”为课程理念,以“夯实基础、加强监控、关注有效、发展特色”为课程建设策略,努力追求“把爱的阳光播洒到孩子的心中”的教育境界,经过四年时间,把学生培养成为“健康、自信、好问、乐群”的合格初中毕业生。

(二)学生发展目标1、培养广泛的兴趣,有1-2种体育运动爱好,在运动中提高团结协作能力。

2、培养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关爱生命、增进身心健康,认识5-8种中草药植物及其药用价值,有培植中草药植物的经历和体会。

3、增强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弘扬传统美德、爱国主义和创新精神,能在小组合作中开展民族漫画创作。

4、培养全球意识及国际交往能力,学习与其他国家人民交往的技能,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掌握简单的德语会话。

三、课程结构为了有效达成“健康、自信、好问、乐群”的学生培养目标,学校以市级课题《以中草药课程建设为切入点促进初中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为引领,构建“一体多翼”的“阳光课程”体系,形成辐射性的课程链,建设一批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目的,贴近学生、充满参与和探究、师生互动相长的学生社团。

其中“一体”指基础型课程及校本化实施,“多翼”指拓展型、探究型课程,彰显个性,展现智慧学习的风采。

学校通过有效整合Subject(学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Select(选择)喜欢的课程,并在课程活动中体验Share (分享)的乐趣,感受Succeed(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Sunlight(阳光)的心态和人格。

学校“一体多翼”的“阳光”课程结构四、课程设置严格依据市课程计划规范课程设置和课程计划的执行,开满三类课程,确保艺术、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有专任教师,正确处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的关系,各年级保障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和每周“三课、二操、二活动”,规范执行“创新拓展日”、“专题教育”等规定,构建能满足学生自主选择需求的“阳光课程”系列,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课时安排表:表1 2016学年同济初级中学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一览表2、学校作息时间表:表2 2016学年同济初级中学作息时间表每天上午的大课间活动主要以体育健身类活动为主,每周二下午15:40-16:20以创新拓展活动为主,每周五中午以健康教育等专题教育活动为主。

五、课程实施根据学校课程计划,学校不断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以“计划、执行、检查、反馈、改进”五环节作为课程实施保障,严格推进课程方案实施。

(一)基础型课程的实施1、丰富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基础型课程的实施中,继续探索课堂教与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学法指导和阳光评价,积极探索构成“创智课堂”的基本要素,研发本校特色的“创智课堂”评价指标。

注重培养学生高品质思维,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基础,拟定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重点。

(1)落实课堂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课堂时间(40分钟)= 学生主导主体活动时间+ 学生独立主体活动时间,其中,学生主导主体活动时间是指学生在听教师提问、讲解、归纳和看板书、实验等教师活动时的学生活动时间;学生独立主体活动时间是指教师暂停活动时学生的活动时间。

课堂时间的黄金分割:40×0.618=24.72=25(分钟);40×(1-0.618)=15(分钟),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应在黄金分割时间(25分钟)内完成。

倡导将课堂时间黄金分割并非要求老师简单地、呆板地把课堂40分钟割裂成25分钟和15分钟来使用,这样分割并非对于每节课都是适合的,而是为了改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合理的时间分配甚至无节制地占用学生独立主体活动时间这一现状。

同时引导教师反观自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良教学习惯和行为,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并通过量化的手法对教与学的时间分配有个基本的约束框架,从而促进教师设计有效的学生学习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扎实推进对学生开展学法指导在教学五环节中扎实开展对学生学法指导,教案中要明确学法指导的内容,上课时要通过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等形式促进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探讨,在作业、辅导等环节要指导学生对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总结和归纳,并通过适切的评价策略促进学生之间对学习方法的交流和借鉴。

教导处和科研室在管理过程中,注重引导教师积累学法指导的实践案例。

(3)夯实“阳光评价”科研成果的应用要注重对“阳光评价”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促进跨学科之间评价策略的交叉使用,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络平台和教学资源库的作用,让不同学科、不同年龄、不同风格的教师分享他人的研究成果,促进同伴互助和共同提高,通过实施“阳光评价”策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夯实作业管理,优化课程实施品质倡导教师开展创意作业设计,注重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培养,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实效性、反馈的及时性和评价的多元性,初步形成各年级、各学科分层作业集、学生错题集、教师作业讲评课例和青年教师作业创意设计集等成果,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开展以作业设计为主题的教师基本功训练和竞赛,引导教师达成作业设计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各教研组开展对“好作业”的讨论并达成基本共识。

丰富学生作业的形式,激发学生“愿做作业”的兴趣和“做好作业”的热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