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篇一:高一历史课组下学期工作计划高一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新高中课程标准在明确高中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确保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改革探索,在教学中我们应紧跟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前进。
为适应这一新形势,确保高中教育质量的稳步前进,我们的教学要切实有利于广大学生的自主发展。
高中历史新课程这一高中历史教育的实验田,对我们教师来讲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
只有认真研究,深入思考,努力实践才能赢得主动,取得事业和人生的双重进步。
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本着拓展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技能、放宽教学视野的指导精神,积极摸索和总结教学规律,尽快提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认知能力和求知兴趣,实现琼山侨中历史教学的新突破。
二、学生情况分析:高一年级1---10班共七百多个学生,重点班生源质量相对较好,非重点班的质量差一些,高一新生一方另一方面由于初中的历史基础知识都比较薄弱,所以高一历史教学应注重基础的培养和兴趣的培育。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穿插一些与历史教学相关的历史典故,尽量多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历史知识与历史发展脉络通过生动活波和直观浅显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三、教学方法:综合考点内容,突出学科内的知识衔接,注重学科间的贯通,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基础训练,重在运用;拓展训练,重在提高;综合训练,重在发展。
使学生既从“点”上拓展,又能对所学知识点结合,融会贯通。
高中历史教材的主体结构按“学习专题”构建。
历史上的政治活动是丰富多彩、极其复杂的,他与经济活动、文化活动一起构成了人类历史上多彩的生活活动。
只要同学们潜心学习,细心探究,就一定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感悟许多历史的真谛。
四、重点工作及具体措施:重点工作:明确教学任务、抓好教学常规、注重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兴趣。
精心备课,把每一堂课当成优质课来准备,注重教学设计的探索。
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能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具体措施:1、增加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高中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相较于初中生来说,已经开始发生重大转变,理性思维的能力大幅提升。
但是由于毕竟高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完全过渡到成熟的理性思维, 完全枯燥和单一的理性分析还不完全适合他们的认知层次。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他们对于事件本质和事件规律的认识和分析,也要糅合趣味性较强的历史典故和历史逸闻,辅助学生对当时历史环境和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3、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研究能力每学完一个单元引导学生概括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概括总结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高考典型例题的演练,培养他们的应考意识。
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会组织学生扩大历史阅读领域,拓宽知识面,培养他们的联系能力。
第一周专题一第二周专题一第三周专题二第四周专题二第五周专题三第六周专题三第七周专题三第八周期中考试第九周试卷讲评第十周专题四第十一周专题四第十二周专题四第十三周专题五第十四周专题五第十五周专题六第十六周专题六第十七周专题七第十八周复习第十九周复习第二十周期末考试篇二:高一历史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个人教学工作计划一、总体教学目标依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整合历史教材,在课程改革中创新,在探索中提高,逐渐构建带有我校特色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争取学生在期末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二、基本理念1.树立三种意识:备课要有学生意识,教学要有基础意识,训练要有过程意识。
2.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3.学生收获大小是判断课堂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
三、教学主要目的及内容:1、通过对必修Ⅱ的学习,了解中外经济的发展演变历史,加深对现今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2、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用历史的眼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从中国国情出发,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做对国家有用的人。
四、操作模式(一)主旨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能力的获得是需要知识内化后,由学习者自我产生的,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必须经过一个桥梁,这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
大量练习后的总结归纳是很重要的,不能以简单的公布答案代替。
否则,是剥夺了学生作为复习和考试的主体应有的自主活动的权利。
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
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应从关注“这节课我讲了多少”转变为“这堂课学生能提高多少”。
(二)具体的操作模式1、预习与备课:教师要出示课前历史预习提纲,指导学生学会预习。
遵照学校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指导方针,要做到一课一案,而且要做精案。
学案的大致内容分为知识框架基础解答知识延伸或知识整合等几个模块。
2、课堂:要主抓效率,尽可能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打破原有的结构,做到去粗存精、化简为繁,尽可能给学生营造轻松、幽默、快乐而且能有较大收获的课堂,绝不虚度课堂的任何一秒钟,同时课堂教学要注意“三讲三不讲”。
“三讲”——讲学生完全凭自学理解不了的问题,讲学生完全凭自己归纳不了的问题,讲学生完全靠自己运用不了的问题。
“三不讲”——过易的问题不讲,过难的问题不讲,过偏的问题不讲。
3、练习:教师要立足校情、学情、优化精选习题。
做到选择题要精选,密度要适度,时机要恰当,反馈要及时。
确保中档题拿高分,带动低档题拿满分,冲击高档题拿多分。
要通过讲评评出方法、评出规律、评出能力。
同时要强化学生对试题的掌握,故要继续贯彻去年制定的要求学生对选择题进行解析的计划。
4、复习:重在理清每一单元的框架,尽量使每一个单元重点突出,逻辑清晰。
同时为了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每一个单元给学生编写一份必背资料。
篇三:高一历史教学工作计划历史教学工作计划宋贵群新高中课程标准在明确高中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等方面作了改革,在教学中我们应紧跟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前进。
为适应这一新形势,确保高中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我们的教学要切实有利于广大学生的自主发展。
对我们教师来讲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
只有认真研究,深入思考,努力实践才能适应新课程需要。
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本着拓展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技能、放宽教学视野的指导精神,积极摸索和总结教学规律,提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认知能力和求知兴趣,实现历史教学的新突破。
二、教材分析历史必修一呈现的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内容包括中国和世界的,涉及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历史时期。
本书内容可分为四个方面:(1)中国和外国政治制度及发展特点;(2)重大的政治事件;(3)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涌现出重要政治人物;(4)重要的历史现象。
通过了解这些历史内容,我们能够正确认识历史上出现的重大政治斗争,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还能更清醒的把握当今中国和世界政治特点及未来走向。
三、学生现状分析今年任教高一历史教学工作。
通过初步接触和了解发现学生历史学科基础相当薄弱,缺乏学习兴趣,基本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没有养成,而且对历史学科一惯当作“副科”,非常不重视。
四、本学期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五、重点工作及具体措施:重点工作:明确教学任务、抓好教学常规、注重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兴趣。
精心备课,把每一堂课当成优质课来准备,注重教学设计的探索。
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能掌握学习方法。
具体措施:1、增加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
高中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相较于初中生来说,已经开始发生重大转变,理性思维的能力大幅提升。
但是由于毕竟高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完全过渡到成熟的理性思维,完全枯燥和单一的理性分析还不完全适合他们的认知层次。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他们对于事件本质和事件规律的认识和分析,也要糅合趣味性较强的历史典故和历史逸闻,辅助学生对当时历史环境和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2、转变教学方式,力求做到以下几点:每堂课均采取1+2+1的模式。
前3—5分钟复习上一节内容;30分钟讲课;最后3—5分钟检测本节课学习情况。
每两周一次总结测查,把两周内所学主要内容以提问形式或试卷形式考察一遍。
每月一次月考,查漏补缺,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3、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研究能力每学完一个单元引导学生概括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概括总结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高考典型例题的演练,培养他们的应考意识。
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会组织学生扩大历史阅读领域,拓宽知识面,培养他们的联系能力六、教学方法:综合考点内容,突出学科内的知识衔接,注重学科间的贯通,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基础训练,重在运用;拓展训练,重在提高;综合训练,重在发展。
使学生既从“点”上拓展,有能对所学知识点结合,融会贯通。
历史上的政治活动是丰富多彩、极其复杂的,他与经济活动、文化活动等一起构成了人类历史上多彩的社会活动。
只要同学们潜心学习,细心探究,就一定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感悟许多历史的真谛。
周次时间课文章节教学内容课节教学方法1——4 9月3日——9月28日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的特点,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8 图片展示及讲述6——8 10月9日——10月30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伟大的抗日战争9 图片展示及讲述9——11 10月30日——11月15日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9 材料分析及讲述11——13 11月16日——11月29日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8 材料、图片展示及讲述13——15 12月1日——12月15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外交关系的突破、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8 相关新闻及材料引入讲述15——17 12月15日——12月25日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卓尔不群的雅典,罗马人的法律9 材料引用及讲述17——19 12月25日——1月10日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美国1787年宪法,民主政治的扩展9 讲述法19——20 1月10日——1月20日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8 讲述法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美苏争锋,新兴力量的崛起,走向多极化9 相关材料引入分析后讲述此文章来自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原文地址:http:///teacher/jihua/xueke/lishi/201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