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器营销策划书
菌。正负离子群对香烟烟味、等异味臭味有脱臭效果,而且经过除
菌除臭,空气得到净化之后,净离子群能够调高负离子的释放比例
以平衡离子状态,使空气更加自然清新,令人心旷神怡。
PPT文档演模板
空气净化器营销策划书
2 车载净化市场环境分析
2.1 汽车市场环境分析
¡
据统计,中国汽车现有保有量有1.8亿。以首都北京为例,北京每
日新增机动车辆达1300多辆,但是根据环保局发布的今年5月份,
74座城市的空气质量报告中显示,74座城市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
比例为60.1%,超标天数比例为39.9%,其中轻度污染占29.4%,中
度污染占8.3%,重度污染占2.1%,严重污染占0.1%。其中, 22个
城市达标天数不足50%,首要污染物为O3和PM2.5。与4月相比,
有空气,却连5分钟都活不了。人们常常发问,经济发达、科学
和医疗先进的今天,一些闻所未闻的怪病为何接踵而来?如SARS、
禽流感;为何患癌症、白血病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呈低龄化趋势?
这些除了与人们的饮食、生活习惯有关系外,被污染的空气也是
致病的罪魁祸首。
PPT文档演模板
空气净化器营销策划书
n
为了解决室内空气的污染问题,空气净化器应运而生。而我们
格便宜、使用方便、吸附能力强。 但是易饱和、不具备循环净化空气的功能、
而且饱和后必须暴晒才可重复使用
¡ 负氧离子发射器
¡
负离子发生器也是高压电极电晕原理产生负离子,同时也会伴随产生一定
量的臭氧。用臭氧杀菌除臭,就是利用了他们的强氧化性来杀灭病菌,同时也可
以把有异味的化学物质氧化。特点是臭氧浓度低时可以让人清新,但是浓度稍高
¡ 空气净化器行业发展还不成熟,市场需求增长缓慢.以下有几个原因。
¡ (1)、销售区域的限制 ¡ 目前区域经济相对发达且大中型城市分布较多的华东、华南、和华北地
区是空气净化器的主要消费市场,西北地区则销售较少。这和空气净化 器的产品性能以及各地区物理环境、经济等因素有关。
¡ (2)、功能夸大,价格虚高 ¡ 国家室内环境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表示“空气净化器的过滤材料不同,净
百多万辆左右,可见车载净化器市场空间是很大的。
PPT文档演模板
空气净化器营销策划书
¡
¡ 中国市场上生产空气净化器的企业有200余家,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南 地区。这两个地区的企业数量为192家,占总数的86%。同时,东北地 区6家,占总数的3%;华北地区11家,占总数的5%;中南地区7家,占 总数3%;西南地区7家,占总数3%。在192家生产企业中,大多数都是 以家电为基础,单生产空气净化器的企业不是很多。
只能起到掩盖异味的作用并不能除去异味和甲醛。
¡ 纳米光触媒紫外线
¡
光触媒是一种纳米级的金属氧化物材料(二氧化钛比较常用),它
涂布于基材表面,在光线的作用下,产生强烈催化降解功能.特点是能有
效地降解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能有效杀灭多种细菌,并能将细菌或真
菌释放出的毒素分解及无害化处理;同时还具备除臭、抗污等功能,但
化原理也各不相同。有的产品很简单,成本低,但有的成本确实比较高 ,所以市场上出现了鱼龙混杂的场面,目前有些产品确实存在价格虚高 的问题。
PPT文档演模板
空气净化器营销策划书
¡ (3)行业标准有待完善 ¡ 目前我国空气净化器标准是标注的前后浓度差异效率,但是在美、日等
国家,使用的却是洁净空气质量的概念。
PPT文档演模板
空气净化器营销策划书
2.3 产品分析
¡ 市面上车载净化器种类繁多,价格差异大。但是归根结底净化原理大概就分为: 活性炭过滤网吸附,负氧离子发射臭氧,纳米光触媒紫外线,香薰,电解水离 子吸附等。
¡ 活性炭吸附
¡
活性炭是一种非常传统的除味方法,许多车主都愿意使用,而且许多精
明的商家都会把活性炭包做成装饰品的样子,因此市场反应特别好。 特点是价
开发能力、质量控制方面有很多的共同点,即品牌的用户价值方面不输于日系,
但在品牌的知名度与普及度方面,除了飞利浦能与日系所抗衡,其它品牌都有所
欠缺,因此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欧美系空气净化器的整体竞争力。 国内空气
净化器品牌,以亚都、远大、美的、沃讯等为代表,其中亚都、美的等品牌的
知名度、普及度和美誉度虽然不错,但由于其品牌的产品重心及优势不在车载空
气净化器上,在用户价值上做的还不够,因此也影响其品牌的竞争力。
PPT文档演模板
空气净化器营销策划书
¡ 目前全国有空气净化器企业200多家,以中小企业为主,产量成规模 的大企业较少,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随着空气净化器市场 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发展中的问题,目前反映比较突出的一是技术规 范问题,一些净化材料难以达到有效的净化效果、市场宣传规范问题, 一些产品的存在着夸大宣传和不实宣传问题,同时还有检测规范和售后 服务规范问题等等。目前国内的车载净化器走的还是经销商销售和电商
¡ 在淘宝查到。有6%的消费者愿意购买68元以下的净化器,37%的消费
者愿意购买68元-530元之间的净化器,28%的消费者愿意购买530元2560元的净化器。24%的消费者购买了2560元-4860元的净化器,只有 6%的消费者愿意买4860元以上的净化器。
PPT文档演模板
空气净化器营销策划书
中关村在线热销净化器排行
6.2价格策略 6.3渠道策略 6.4渠道模式优缺点
7 服务 8 推广策略 8.1广告宣传 8.2宣传活动 8.3费用预算 8.4 服务体系 8.5 招商政策 8.6渠道政策任务及奖励
PPT文档演模板
空气净化器营销策划书
1 前言
n 1.1产品介绍
n
“人不吃饭可以活5个星期,不喝水可以活5天,但如果没
的产品正是针对汽车里的空气污染问题。而汽车里通常会有刺鼻的
味道,这是由于车内装饰材料排放出来的甲醛的浓度较高,加上车
内空间狭小、甲醛难以散尽所致。车内甲醛一般来自座椅、粘胶剂、
内饰材料及一些劣质香水、脚垫、坐垫等。
n
车载净化器是一款拥有正负离子群除菌技术的产品,正负离子群
能够主动出击,迅速到达车内的各个角落,有效去除空气中的浮游
PPT文档演模板
空气净化器营销策划书
2.4竞争分析 车载空气净化器三大市场优劣分析
¡ 常见的车载空气净化器基本分为日系、欧美系、国产三大类。 日系车载空气净
化器品牌,以松下、夏普以及三洋为代表,日系代表显著的特点是多项专利技术、
强大的开发能力,严格的质量控制以及强大的品牌用户价值。松下和夏普品牌的
是在实际中效果不明显。
¡ 离子群吸附
¡
通过电解水产生水离子群。特点是离子体积非常小,因此这些离
子可以直接渗入细微的结构内部,从而产生各种奇妙的效果,包括除臭、
除菌、抗过敏源、保湿等等。但是实用价值有待考证。
PPT文档演模板
空气净化器营销策划书
¡ 在车内空气净化治理上,曾经都用过臭氧技术和负离子技 术,一定浓度的臭氧和负离子是对消毒杀菌和人体是有益的。 之所以被淘汰是因为臭氧的杀菌消毒功能是“双刃剑”,在 杀死病毒的同时又会伤害人体,如果减低臭氧的释放量又起 不到杀菌消毒作用。并且在臭氧机附近的家具和墙地表面也 会遭殃,在一定湿度条件下臭氧对金属表面和橡胶材料,油 漆材料木质品有轻度腐蚀性。
74个城市达标天数比例降低3.4个百分点,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比例
增加0.2个百分点。因此车主想通过开窗解决车内污染显然有待考虑。
PPT文档演模板
空气净化器营销策划书
¡ 我国2012年全年累计生产汽车1927.18万辆,同比增长4.6%,销售汽车 1930.64万辆,同比增 长4.3%,产销同比增长率较2011年分别提高了3.8和 1.8个百分点。截止到2012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1.2亿辆,年增长1510万辆, 增长量超过1999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根据中国国家汽车行业“十二五”规划 研究组预测:到2015年我国汽车产量将达到2500万辆,汽车工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达到3%。 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2亿辆。其中北京,成都, 深圳,上海,广州,杭州,苏州成市汽车保有量最大。广东地区其中深圳,广州, 东莞,佛山,江门汽车保有量排名前五。
销售模式。
PPT文档演模板
空气净化器营销策划书
PPT文档演模板
空气净化器营销策划书
飞利浦 43.8% 沃讯32.5% 奥得奥4.9% 艾美洁3.8% 车车康3.4% 高欣2.9%
南柏2.2%
安美驰2.2% 威卡司1.9% 其他0.9%
PPT文档演模板
空气净化器营销策划书
消费者对车载净化器购买意向
PPT文档演模板
空气净化器营销策划书
PPT文档演模板
空气净化器营销策划书
2.2 车载净化市场环境分析
车载空气净化器具有过滤车内尘埃、消除异味及有害气体甲醛、 双重灭菌、释放负离子等功能。全球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有16 个在中国。调查数据显示,空气净化器在美国的普及率达到27%, 日本17%,欧洲42%,韩国70%,而中国却不到0.2%,可见空气净 化器在我国市场还具有非常大的潜力。据统计2012年末统计我国车 载净化器年销量为一百六十多万台右,而私家车市场年销量一千四
¡ (4)、经销商销售渠道弱 ¡ 根据对渠道商了解得知,有68%的商家在销售飞利浦的产品。 ¡ 空气净化器的普遍认知度不高,市场份额不大,加上外国品牌首先进入
中国市场,在市场中已经占有一定的地位,其他品牌再进入,竞争就会 更加激烈,必然会出现供大于求的市场状况。
PPT文档演模板
空气净化器营销策划书
在美国,91%的轿车天天要进行消毒杀菌处理;在日本,96%的私家 车天天使用车内净化产品;在中国,70%的车主用香水掩盖车内各种异 味。中国科协工程学会环境专业委员会检测报告指出:中国国内有超过 9成的车内空气质量超标,汽车车内空气污染问题非常令人担忧。因车 内空气的有害物质引起的白血病等案例数以千计。车载空气净化器的发 展趋势已经不可逆转,是人类在健康行车领域的又一项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