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咚》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个游戏,好吗?这个游戏是这样的,老师说,你们来模仿他们的声音,看谁模仿得最像。
明白了吗?那我们试试看。
师:青蛙叫起来生:呱呱呱
师:苍蝇飞过来生:嗡嗡嗡
师:大雨下起来生:哗哗哗
师:小孩哭起来生:呜呜呜
2.小朋友们真厉害,一学就会。
现在老师把这些声音词请出来,(出示课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这些词都是口字旁的;这些词都是表示声音的。
)
3.眼睛真尖,脑子动得真快。
这些表示声音的词语大部分都是口字旁的。
但是啊,也有写一些表示声音的字不是口字旁的,比如,小狗怎么叫?---汪汪汪,雷声-----轰隆隆。
你还知道哪些表示声音的词语呢?(预设:哗哗哗、哈哈哈、嘻嘻嘻、叽叽喳喳),我们把这些表示声音的词叫做-----象声词。
4.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种奇怪的声音,听!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咕咚)
5.请认真看老师板书,你有什么发现?
咕咚这个词也是------口字旁的,也是表示------声音的,所以也是------象声词。
6.发出咕咚声该是怎样的呢?谁来读一读?(个别读,齐读)(评价:这个声音真有趣。
这个声音真有意思。
这个声音好特别啊!)
7.那这么奇怪的声音到底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呢?请同学们打
开书163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生词借助拼音反复多读几遍,没有拼音的也可以借助书上的插图来猜一猜。
下面就让我们从故事中找找答案吧!开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打开书第163页,自由的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生字生词可以借助拼音来读一读,如果没有拼音的也可以看着插图猜一猜。
2、看你们读的那么认真忍不住想要考考你们,词语都会读了吗?出示词语
3、指导生字
三、创设情境,合作学习
1.通过朗读课文,谁能来说说这奇怪的声音是什么发出来的?生: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来的声音(把话说说完整)
师:你是从哪读出来的?(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为什么木瓜会掉下来?——木瓜熟了。
哦,知道了,谢谢你!从哪儿掉进湖里的?从树上。
从什么样的树上?高高的树上。
听老师读,高高的树上。
什么感觉?这样读,这棵树就真的很高了。
自己试着读一读。
谁来读?你来!你来!
好,我们把第一段完整的读一遍。
注意,树很高呦!那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也一定很大。
(指导朗读咕咚)
2.可就是这个声音,却让森林里小动物们乱了套,请同位合作学习读读课文的2-5自然段,边读边选择你们最喜欢的小动物想想
他们都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才让这里变得如此热闹呢?然后把表格填好。
师:你喜欢哪一个小动物?他是怎么做又怎么说的让森林里热闹起来了?
(一)课件: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小猴子看见了问他为什么跑。
猴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生:读句子,我发现……
1.什么是“吓了一跳,拔腿就跑”?谁来和我配合加上动作演一演?我做木瓜掉进湖里的咕咚声,你来当小兔子。
(师生配合演,指导演出吓了一跳和拔腿就跑)
2.看出来了吗,这是一只怎样的兔子?(害怕、惊慌)能通过朗读读出来吗?
(评价:这是一只心理很强大的兔子,好像没有被吓到。
一溜烟就跑了,跑得好快!读出兔子当时十分恐惧的语气,拔腿就跑要读得快,小兔害怕得连想也来不及想。
)
3. 小兔不仅跑,还边跑边喊, (板书 :喊 ) 谁来喊一喊?
师:我来采访一下兔子,兔子你为什么这么害怕?你以为咕咚是什么东西呀?
(预设:妖怪、怪兽、水怪。
)
那兔子,现在有水怪在后面追你呢,你害怕地叫起来-------生读。
(评价:这是一只多么慌张的兔子啊;哇,真可怕啊!我看到了一只胆小的兔子啦;……我听出来了,兔子很害怕!充满了恐惧)
(二)猴子一听,就跟着跑起来。
他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1.还有谁做了什么?让森林热闹起来了?
生:交流句子,词语
2.还记得刚才小兔子边跑边喊得什么吗?对比读读两人的话,有什么不同
点红:"不好啦!"
"不好啦,不好啦!"
师:用一个“不好了”和用两个“不好了”有什么不同吗?谁来读一读?听老师读一读。
(师范读)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读得越来越快)
指导朗读:是啊!读得越来越快了,说明动物们越来越害怕,越来越着急,谁来试一试。
还有谁能把这种越来越可怕的感觉读出来?(指名2到3读)3.看来,这话传到后来是越来越严重啊!传到大伙儿呢?(齐读大伙儿的话)
4.现在请一个人当兔子,一个人当小猴儿,全班小朋友当大伙儿。
第一组你来当兔子,第二组你来当猴子。
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有没有读出越来越恐怖的感觉。
(三)这下可热闹了。
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1.生交流动物的动作语言
2.是啊,这时候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边跑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听了他们的话你有什么感觉?
3.它们为什么叫“快逃命啊”?
他们认为“咕咚”是一种可怕的东西,要来吃它们了。
师:你能读出这种可怕的感觉来吗?是啊,在他们眼中情况越来越危急了。
(四)对比语言
1.同学们,我们再来看看这一次次小动物们不同的反应。
课件出示:
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小猴子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师:它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
生: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
小猴子认为“咕咚”追他们来了;
其他的动物以为“咕咚”吃他们来了。
师:你明白了什么?(他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
)
师:是啊,就这样,很平常的一声“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一种很怪的动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他们一个跟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也怎样了?(也跟着跑起来。
)师:朗读第5自然段。
(五)寻找不同
1.大家全被吓坏了,只有一个动物跟大家不一样,谁呀?请大家自由读第5自然段。
想想也野牛和其他动物有什么不同。
出示:野牛拦住他,问:"'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吗? "
大象说:“没看见,大伙儿都说'咕咚'来了。
”
野牛拦住大伙儿问,大伙儿都说没看见。
最后问兔子,兔子说:"是我听见的,'咕咚'就在那边的湖
里."
交流反馈:
⑴拦住野牛为什么要拦住大伙儿呢?他拦住大伙儿干什么呢?(预设:野牛不相信,他拦住大伙儿—---问)
⑵问(板画:嘴巴)
他都问了谁呢?(预设:大象、大伙儿、兔子)
⑶情境采访:那现在老师来当野牛,采访一下这群害怕的小动物。
师(戴上头饰):大象,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
生:没看见,大伙儿都说咕咚来了。
师:大伙儿,咕咚在哪里,你们看见了?小鹿你看见了吗?狐狸你呢?
生(全班):没看见。
师:你们都没看见,那为什么跟啊?小猴儿,你为什么跟啊?生:。
师:原来你们都是没有亲眼看见,就跟着别人跑,跟着别人叫,这样的行为,送你们一个词叫:盲目。
意思就是说,好像盲人一样,看不见了,别人怎么做就跟着做,别人怎么说就跟着说,自己没有想法。
比如说,上数学课的时候,一个人报出了一个错误的答案,其他人想都不想就跟着叫,这样的行为也叫“盲目”。
想都不想就跟着跑,就把它叫做----盲目跟从。
师:小动物们,那你们都跟着谁跑啊?生:兔子。
师:那我来问问兔子吧!兔子啊,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生:是我听见的,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
师:原来兔子也是没看见,而是耳朵听见的啊。
(板画:耳朵)⑷导出寓意。
师:好,采访结束了。
现在我们再来想想,野牛与动物们最大的不同是什么?那你最喜欢谁?
情况一(预设:我最喜欢野牛,野牛会用嘴巴问,用眼睛看。
他会思考。
他会自己想。
)
师:你和野牛一样,真会思考,很聪明。
(板画:心)老师把这个“聪”字送给你。
(板书:聪)
情况二(预设:我最喜欢野牛,野牛最聪明。
野牛最勇敢。
)师:老师也喜欢野牛,野牛跟大家最大的不同就是没有光凭听到的叫喊声就盲目地跟着跑,它能用心思考呢!(板画:心)
3.小结并板书,
师:看来,光凭耳朵去判断一件事情,常常会失误,甚至闹笑话。
要知道事情的真象,咱们不仅要依靠耳朵,还应该用眼睛看,用嘴巴问,更应该冷静地用心思考,这样才能成为一个聪明有头脑的人。
(结合教师的小结,在黑板上,将耳朵,嘴巴,眼睛,心合成一个"聪"字)
天老师就要把这个"聪明"的"聪"送给大家,希望你们遇到事情,不要盲
目地听,盲目地跟,而能够做一个冷静思考的聪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