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学复习题

土壤学复习题

绪论、第一章地学基础一、名词解释土壤肥力:土壤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土壤肥力具有生态相对性:(生态上不同的植物所要求的土壤生态条件不同。

某种肥沃或不肥沃的土壤只是针对某种(或某些)生态要求上相同植物而言的,而非任何植物。

)土壤的8个特点:1.五大成土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母质气候地形生物时间)2.土壤是个三相系统3.土壤具有巨大比表面积4.土壤具有一定的空间面积5.土壤是个多分散系统6.土壤内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迁徙和交换7.土壤具有一定的层次构造8.土壤是个生态系统二、简答题花岗岩的风化特性:园林土壤改良的常用措施:1.筛掉粗砾2.加入石灰调节pH值3.加入泥炭增大有效水范围4.施肥沉积岩最主要的构造是层理构造。

石灰岩既是化学沉积岩又是生物沉积岩。

1.石英(SiO2)石英是最常见的矿物之一。

颜色种类多,常见颜色为乳白色,硬度7,贝壳状断口,具脂肪光泽,纯石英不含养分,原生矿物,抵抗风化能力最强。

2.正长石:钾长石,肉红色,晶体为短柱状,硬度6,易化学分解,为土壤提供钾形状鉴别:角闪石长柱状,辉石短柱状云母:无色,片状,具弹性,硬度2~3,极完全解理。

易发生物理崩解,很难发生化学分解,为土壤提供钾,原生方解石(CaCO3)晶体菱形,乳白色,完全解理硬度3,与盐酸强烈冒泡。

无色透明者称冰洲石。

条痕鉴别:褐铁矿褐色,赤铁矿樱红色,磁铁矿黑色。

沉积岩---岩石中既是化学沉积岩又是生物沉积岩的是石灰岩,遇稀盐酸有泡沸现象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白云岩。

白云岩——白云石大于50%,粉末遇稀HCl冒泡。

变质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石英岩、大理岩第二章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化学风化: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氧化作用:同晶代换;阳离子被比它价态低的阳离子代换产生阴离子的过程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凋落物向下挖掘直到母质层所裸露的一段垂直切面。

深度一般在2米以内。

土壤剖面二、简答题岩石风化的产物:可溶性盐、合成次生矿物、残余的碎屑风化产物的母质类型:定积母质、运积母质(坡积母质、洪积母质、冲积母质)、第四纪沉积物(黄土、次生黄土、红土、冰碛物)4.土壤的剖面规格:宽1.0~1.5m,长2m左右,为便于观察时上下,需挖成逐级台阶式。

剖点选择:关键是代表性,应注意以下几点:1)地面景观上具有代表性2)避免人为扰动3)自然断面可作参考,但不能作正式的土壤剖面4)山地应平行于等高线,无林地应使观察面向阳*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土壤形成的?气候:能量源泉母质:物质基础地形:是影响土壤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它对物质和气候条件的再分配影响土壤的形成。

生物: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化学能参与成土过程,并合成腐殖质。

时间:阐明土壤形成的动态过程。

人为因素:通过影响成土条件、土壤组成及性质影响成土过程。

第三章土壤生物与土壤有机质一、名词解释矿质化过程: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二氧化碳、水、氨和矿质养分(磷、硫、钾、钙、镁等简单化合物或离子),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腐殖化过程: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把有机质分解产生的简单有机化合物及中间产物转化成更复杂的、稳定的、特殊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腐殖质的过程。

根际效应:植物根系细胞组织脱落物和根系分泌物为根际微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能量,因为在植物根际的微生物数量和活性常高于根外土壤,这种现象称为根际效应。

土壤腐殖质的主要组成:胡敏酸、富里酸。

微生物对含氮有机物的分解:二、简答题*论述土壤有机质在肥力上的重要作用并详细说明1.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1)提供植物需要的养分(2)促进植物生长发育(3)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4)促进微生物和动物的活动(5)提高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6)有机质具有活化磷的作用2、在生态环境上的作用(1)有机质可降低或延缓重金属污染(2)有机质对农药等有机污染物具有固定作用(3)有机质对全球碳平衡的影响:土壤有机质是全球碳平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碳库第四章土壤物理性质土壤粒级:土壤单粒划分为若干粒径等级,即为粒级,石块,母岩碎块,所含矿物均为原生矿物,石砾,岩石碎块,一般速效养分很少,砂砾,粒间孔隙较大,通透性良好。

土壤中含量多时易于耕作,林木扎根容易。

粉砾,次生矿物增加,石英减少。

粘砾,次生矿物为主,粒径小,比面巨大。

具有很强的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涨缩性和吸附能力,矿质养分丰富。

但粒间孔隙极小,通透性能极差,常表现为湿时粘韧,干时坚硬。

各砾级土粒的组成:各粒级土粒的矿物组成有明显差别:土粒越粗,石英越多; 土粒越细,云母、角闪石等明显增多。

各粒级土粒的矿物组成不同,决定其化学成分存在差异:随着土壤单粒由大到小,磷、钾、钙、镁、铁等养分含量逐渐增加,而SiO2含量逐渐减少。

土壤质地:依据土壤机械组成相近与否而划分的土壤组合叫做土壤质地。

物理性粘粒(<0.01mm)(%)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土壤质地改良的途径:掺砂掺粘,客土调剂;引洪放淤,引洪漫沙;施有机肥,改良土性;植树种草,培肥改土土壤结构体--团粒结构体:通常指土壤中近乎球状的小团聚体,其直径约为0.25-10mm,具有水稳定性,对土壤肥力诸因素具有良好作用,农林业生产中最理想的团粒粒径为2-3mm。

粒径<0.25mm者称为微团粒,是形成团粒的基础。

团粒结构体一般存在于腐殖质较多、植物生长茂盛的表土层中。

为什说是水肥调节器?团粒结构体是经过多次复合和团聚而成,总孔隙度高,称为良好的结构体,1,.空气方面:不同大小的孔隙共存且搭配得当,使水气协调。

2. 养分方面:是很好的养分保存和供应场所,并且能较好地协调快速而持久地供应。

3. 水分方面:既能较好地接受降水,蓄积水分、减少土壤冲刷,又能使土壤水分蒸发减慢,从而使水分得到充分利用4. 热量方面:水气协调的土壤土温也比较稳定。

土粒密度;2.65土壤密度;土壤孔隙度及计算方法:计算土壤孔隙度:根据实测土壤的容重与密度,按下式计算:孔隙度=1-容重/密度土壤结构体改善:合理耕作与灌溉,增施有机肥料;种植绿肥和牧草,合理轮作;改良土壤酸碱性;应用土壤结构改良剂土壤学中所说的孔隙直径是指与一定的土壤水吸力相当的孔径,叫做当量孔径。

无效空隙,毛管孔隙(最有效水分),空气孔隙第五章土壤水、空气与热量一、名词解释凋萎系数/田间持水量;土水势;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热容量1.土壤含水量有哪几种表示方法?2.土水势包括哪些分势?3.土壤水分常数有哪些?4.土壤水分输入输出的主要途径5.土壤空气的组成及其与大气进行交换的机制6.土壤热量的来源第六章土壤胶体一、名词解释土壤胶体:粒径小于2或1微米的土壤微粒。

是土壤中负电荷的主要携带者。

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阳离子交换量CEC: 在一定的pH值条件下,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最大量,就称为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简称CEC意义:土壤交换量的大小,基本上代表了土壤的保持养分数量,也就是平常所说的保肥力高低;交换量大,也就是保存速效养分的能力大,反之则弱。

土壤交换性阳离子包括致酸离子(H+Al3+)和盐基离子(K+Na+Ca2+Mg2+)等,盐基离子为植物营养元素。

盐基饱和度:土壤胶体上的交换性盐基离子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比。

意义:真正反映土壤有效速效养分含量的大小。

若阳离子总量大,而盐基饱和度偏小,需要采取措施对土壤加以改良,如施肥或用石灰中和。

影响阳离子交换速率的因素及物理意义交换点的位置;关于土壤阳离子交换的几点规律由南向北,呈现什么趋势,为什么?升高,ph,升高,无机胶体种类增多由东向西,呈现什么趋势,为什么?降低,质地由细到粗由上向下,呈现什么趋势,为什么?下降,B层粘砾多于C层,腐殖质含量减少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性的因素:1 交换性阳离子的饱和度,饱和度大,该离子的有效性大;2、陪伴离子种类,各离子抑制能力的顺序为:钠离子>钾离子>镁离子>钙离子>氢离子>铝离子;3、无机胶体的种类:在饱和度相同的前提下,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4、离子半径大小与晶格孔穴大小的关系。

离子大小与孔径相近,离子易进入孔穴中,且稳定性较大,从而降低了有效性。

第七章土壤酸碱性、缓冲性地理分布上有“东南酸西北碱”的规律性。

一、名词解释土壤土壤活性酸度(soil active acidity)土壤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

用pH表示,测定时的水土比为1:1浸提测定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所以,也有人表示为pHH2O.土壤潜性酸度(soil potential acidity)指由土壤胶体上吸附的氢离子、铝离子和羟基离子所可能产生的酸度。

土壤中交换性铝离子才是土壤潜性酸的主要贡献者。

在南方红壤土壤中占到90%以上。

活性酸和潜性酸的总和,称为土壤总酸度。

活性酸是土壤酸度的起源,代表土壤酸度的强度;潜在酸是土壤酸度的主体,代表土壤酸度活性酸与潜性酸的关系:土壤活性酸和潜性酸是属于一个平衡系统中的两种酸,它们能相互转化。

总碱度=CO32-+HCO3-(cmol/kg土)碱化度是指土壤胶体吸附的交换性钠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率。

土壤缓冲性:狭义:对酸碱变化的抵抗能力,叫做土壤的缓冲性能或缓冲作用。

广义:土壤是一个巨大的缓冲体系,对营养元素、污染物质、氧化还原等同样具有缓冲性,具有抗衡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土壤是一个巨大的缓冲体系,土壤缓冲能力可以看作表征土壤质量及土壤肥力的指标二、简答题1.土壤酸碱性对养分有效性的影响①土壤pH6.5左右时,各种营养元素的有效度都较高,并适宜多数作物的生长。

②pH在微酸性、中性、碱性土壤中,氮、硫、钾的有效度高。

③pH6-7的土壤中,磷的有效度最高。

pH<5时,因土壤中的活性铁、铝增加,易形成磷酸铁、铝沉淀。

而在pH>7时,则易产生磷酸钙沉淀,磷的有效性降低。

氮磷钾对应的有效性最高的PH范围2.土壤酸碱性的调节土壤酸度通常以施用石灰或石灰粉来调节。

石灰可分为:生灰石(CaO)熟石灰[Ca(OH)2 石灰石粉【CaCO3石灰需要量:把酸性土壤调节到要求的pH范围所需要的石灰用量,称为石灰需要量石灰需要量=土重×CEC×(1-盐基饱和度)上述石灰需要量的理论值,要乘以一个经验系数(也有人叫“石灰常数”)后,才得出石灰的需要量。

决定石灰需要量的不是活性酸度,而是潜性酸度。

若一公顷地的耕层土重(烘干土)为2×106kg/h㎡,土壤容重为1.30g/cm3,土粒密度为2.60g/cm3,试求:(1)这块地耕层土壤的孔隙度是多少?已知现有土壤含水量(烘干基)是5%,要求灌水后达25%,则应灌多少水?(2)该土壤的三相比;(3)若土壤pH值为5.0,在灌水后,CEC 值为10cmol/kg土,盐基饱和度为60%,试计算该土壤达到pH=7时,中和①活性酸和②潜性酸的石灰需用量(理论值)固相体积比=1-P=1-50%=50%液相体积 = 质量含水量×土壤密度=25%×1.30=32.5%所以三相比为:50%:32.5%:(50%-32.5)=20:13:7中和活性酸:pH值为5.0和7.0时,每公顷土壤分别含有氢离子为:2×106 ×25% ×10-5 = 5.0mol(H+)/hm22×106 ×25% ×10-7 = 0.05mol(H+)/hm2中和活性酸为:5.0-0.05= 4.95mol(H+)/hm2以CaO中和:需要量为:4.95×(56/2)=138.6g其它土壤改良剂,硫磺粉,石膏3.土壤具有缓冲性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土壤溶液中的弱酸及其盐类的存在;土壤中阳离子交换量的数量,;酸性土壤中活性铝离子或交换性铝离子对碱的缓冲作用第八章土壤养分与土壤肥料土壤养分的主要元素大量元素,N、P、K、Ca、Mg、S为大量元素,一般占植物体干重的0.05~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