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5-4礼仪与生活第五章主题四
5-4礼仪与生活第五章主题四
2.演示其他常用手势。
三、手势使用的注意事项
1.手势不宜过多,幅度不宜过大。
注意手势的区域性差异。
避免以下错误手势:指指点点,随意摆手,端起双臂,双手抱头,摆弄手掌,搔首弄姿,抚摸身体。
2.相同手势在不同国家代表不同意义。(见教材P57)
3.相同意义在不同国家的不同手势。(见教材P57)
1.新手上路(见教案附页)
1.小组时间:
要求:使用老师所准备的物品:刀、剪刀、笔、文件、名片等,将物品递交给另外一名同学。
问题:
1)同学递交物品时的动作对不对?
2)如果不对,应该怎么改正?
观看视频,练习递接物品。
2.学生练习其他几种常用手势。
1.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播放视频,总结递接物品的基本要求。(视频见《礼仪与生活》教师手册配套光盘)
2)递交名片
①把名片用单手的拇指和食指捏着,递给对方(如同发扑克牌一般)。
②面带微笑,正视对方,将名片上字的正向朝着对方,上身略向对方前倾,并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名片的前端,恭敬地把名片递给对方。
3)说一段简单的话
①配以大量手势
②配以简单手势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手势的使用规范
1)手势的使用要准确
3.使用手势的总体要求是准确、规范、适度
1.小组时间
1)同桌同学进行2~3分钟的交流,交谈的内容不限。
2)交流以后,请同学彼此说一下对方有什么习惯性动作?有没有人会不时地撩一下自己的头发?有没有人讲不出话时会挠头?有没有人会抖动双腿?
3)问问这些做出无意识动作的同学:是否注意到了自己的这些行为?
4)对方有没有什么动作让你觉得极不舒服?你是否将你的这种情绪告诉了他(她)?
3)V形手势
在英国表示“胜利”,但要注意做这个手势时,是把手掌向外的。
如果把手掌对着自己,则是粗鲁和无礼的。
4.相同意义在不同国家的不同手势
1)召唤侍者
在英国,只要举起手来即可,打手势表示你要账单,需用两只手,好像你在纸上签名那样;在德国,举手并把食指伸出来;在俄罗斯,只要稍微点一下头,如果不行的话,只要伸出食指;在美国,只要举手到头部或高于头部;在印度,当地人可以捻手指并发出嘘声,外国人则用外国人的方式,但不要用食指向上或向下勾的方式。
在现实生活中,为了避免手势使用不当而引发交际双方的沟通障碍甚至误解,必须注意手势使用的准确性。用不同的手势来表达不同的意思,并使手势与语言表达的意思一致。
2)手势的使用要规范
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每一个手势都有其约定俗成的意义和要求,不能乱加使用,以免产生误解,引起麻烦。
3)手势的使用要适度
与人交谈时,随谈话的内容做一定的手势,有助于双方的沟通,但手势的幅度不宜过大,以免适得其反,显得粗俗无修养。同时,手势的使用频率也应有所限制,并非多多益善,如果滥用手势,会让人产生反感。只有当手势与语言、面部表情,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动作配合协调时,才会给人一种优雅、大方、彬彬有礼的感觉,才能真正体现出尊重和礼貌。
学生开展活动,回答。
2.学生听讲
3.小组活动:(见教案附页)
观看教师演示的手势,谈谈自己的感受。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肢体语言在表达中的作用。
2.讲授手势的概念、意义
3.演示几种意思相同的不同手势,询问学生感受。
二、几种常用的手势
1.递接物品
2.打招呼
3.举手致意
4.手中持物
5.手指物品/方向
6.挥手道别
1.使学生了解手势在人际交流中的作用。
2.使学生懂得手势使用的要求。
3.使学生掌握几种常用的手势。
四
教学重点
懂得手势在传递信息、表达意图和情感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五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集中常用的手势。
六
教学设计思路及教学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手势在传递信息、表达意图和情感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使用手势与人沟通。
七
教学辅助器具
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准备物品(刀、剪刀、笔、文件、名片等)
八
教学过程
知识要点
学生任务
教师任务
备注
一、手势的使用要求
1.肢体语言的作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双方面的:一方面是语言的,另一方面是非语言,两个方面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2.手势的概念和意义:手势是指表示某种意思时用手所做的动作,是一种表现力较强的肢体语言,在传递信息、表达意图和情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恰当地运用手势,可以增强表情达意的效果,并给人以感染力,加深印象。
二
学情分析
部分中职学生没有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也不懂得手势在交流中起到传递信息、表达意图和情感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不能恰当的运用好体态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正确运用手势,改善自身不良习惯,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体态语,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工作培养良好的职业情操以及职业习惯。
三
教学目标
课后任务
继续和同桌练习4种手势:递接物品、招呼他人、手中持物、手指物品或人
教学后记
教案附页(详案、补充资料等)
1.小组活动:
观看教师演示几种意思相同的不同手势,,谈谈自己的感受。
1)招呼他人过来自己这边
①手掌向上,拇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相握,用食指招呼他人来自己这边。
②用招手的方法,招呼他人来自己这边。
礼仪与生活课程教学设计
授课班级
周次-课次
10-20
授课日期
课型
专业
课时
1
执教教师
课题
一
教材分析
本教材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礼仪小故事、小组活动模式引导学生进入真实情境,学习体态语相关礼仪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手势在传递信息、表达意图和情感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学会正确运用手势,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体态语。
检查一下自己平时有没有这些习惯动作呢?知道吗?这些手势可能会传达不良的信息哦!
学生回答。
2.观看教师演示的几种手势,测其含义。
3.学生听讲。
1.讲授几种不同手势传达的不良信息。
2.演示几种常用手势,讲授相同手势在不同国家代表的不同意义。
3.讲授相同意义在不同国家的不同手势。
课堂小结
通过小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手势的作用,学会如何正确使用手势与人沟通。
2.新手上路
检查一下自己平时有没有这些习惯动作呢?知道吗?这些手势可能会传达不良的信息哦!
3.相同手势在不同国家代表的不同意义
1)翘起大拇指
在我国表示顺利或夸奖别人;
在俄罗斯表示赞赏;
在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表示要搭车;在德国表示数字“1”;在日本表示“5”;在澳大利亚就表示骂人。
2)OK手势
在英美表示“赞同”、“了不起”、“很好”、“真棒”的意思;在法国表示“零”或“毫无价值”;在德国,这个手势被认为是非常粗鲁的;在日本表示“钱”;在泰国表示“没问题”;在巴西,这是个粗鲁的手势,如果另外三根手指向外伸出,更为粗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