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三单元基础知识点一、字音。
憎恶..(pīlì)惊骇.(hài)..(zēng wù)絮.说(xù)掳.去(lǔ)粗拙.(zhuō)霹雳颈.子(jǐng)诘.问(jié)惧惮.(dàn)疮.疤(chuāng)针灸.(jiǔ)震悚.(sǒng)画舫.(fǎng)惶.急(huáng )哀悼.(dào)孤孀.(shuāng)书斋.(zhāi)渴慕.(mù)规矩.(ju)土匪.(fěi)守寡.(guǎ)镶嵌.(qiàn)伛偻..(yǔlǚ)攥.着(zuàn)侮辱..(kūlóu)滞.笨(zhì)..(wǔrǔ)荒僻.(pì)塌.败(tā)取缔.(dì)骷髅愧怍.(zuò)翳.(yì)干.校(gàn)蹬.车(dēng)田螺.眼(luó)涎.水(xián)凹凼..(gān gà)烦躁.(zào)嵌.着(qi ..(āo dàng)砌.(qì)蹿.上(cuān)尴尬àn)黏.性(nián)胯.骨(kuà)撬.(qiào)磕.烟灰(kē)门槛.(kǎn)晌.午(shǎng)烟瘾.(yǐn)庄稼茬.(chá)硌.(gè)蹦.(bèng)倔.强(juè)揩.(kāi)糟糕..(zāo gāo)头颅.(lú)二、字形。
来历(厉)烦琐(锁)辫(辩、辨)子震(振)悚塌(蹋)败侮(悔)辱霹雳(厉)肿胀(账)跨(挎、胯)出惶(皇、徨)恐门框(筐)粗暴(爆)烦躁(燥)荒僻(辟)言外之意(义)大庭广众(廷、厅)哀悼(掉)粗拙(绌)愧怍(作)取缔(谛)三、重点词语。
面如土色:脸色像土那样。
形容因惊惧、病痛或气急等而脸色灰暗。
深不可测:形容水、洞穴等很深。
比喻道理深奥或人的心机等难以捉摸。
情有可原:在情理上又可以被原谅的地方。
愧怍:惭愧。
言外之意:话里没有明说而别人能够体会出来的意思。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
低眉顺眼:形容谦卑恭顺的样子。
微不足道:微小得不值一提。
若有所失:好像失去了什么似的,形容怅惘、失落的样子。
四、古诗文。
1、重点词语。
善射:擅长射箭。
自矜:自夸。
尝:曾经。
释:放下。
颔:点头。
熟:熟练。
忿然:气愤的样子。
睨:斜着眼看,文中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轻:轻视。
覆:盖。
徐:慢慢地。
遣:打发。
幽篁:幽深的竹林。
篁,竹林。
漫漫:路途遥远的样子。
龙钟:沾湿的样子。
凭:请求,烦劳。
解:懂得。
知道。
2、通假字。
但手熟尔.(同“耳”,相当于“罢了”)徐以杓.酌油沥之(同“勺”,勺子)3、古今异义词。
安:古义“怎么”(尔安敢轻吾射);今义,安全,安定,平安。
尝:古义“曾经”(尝射于家圃);今义,尝试,品尝。
4、一词多义。
以:以我酌油知之(介词,凭、靠);以钱覆其口(介词,用)射:尝射于家圃(动词,射箭);尔安敢轻吾射(名词,射箭的本领)尔:尔安敢轻吾射(代词,你);但手熟尔(同“耳”,相当于“罢了”)5、词类活用。
但微颔.之(名词用作动词,点头)汝亦知射.乎(动词用作名词,指射箭的本领)尔安敢轻.吾射(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6、文言句式倒装句:尝射于家圃(状语后置,应为“尝于家圃射”)省略句:自钱孔入(省略主语“油”,应为“(油)自钱孔入”)7、《卖油翁》全文翻译。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他也因此自以为了不起。
(他)曾经在自家的菜园中射箭,有一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儿。
斜着眼睛看他,很长时间都不离去。
(老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技艺不是很精湛吗?老翁说:“(这)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是手法熟练而已。
”陈尧咨恼怒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技呢?”老翁说:“我凭借倒油(的经验)懂得了这个道理。
”(卖油翁)就拿来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勺子舀油往葫芦里倒,油从钱孔进了葫芦里,而铜钱却没有湿。
他接着说:“我也没有什么别的,只是手法熟练罢了。
”陈尧咨笑着打发他走了。
五、文学常识。
1、《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5月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有小说及《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华盖集》等。
2、《老王》选自《杨绛散文》。
杨绛,江苏无锡人,作家、翻译家。
代表作有散文集《我们仨》《将饮茶》《干校六记》、小说《洗澡》,译作《小癞子》《堂吉诃德》等。
3、《台阶》选自小说集《台阶》,李森祥,浙江衢州人,当代作家,其小说主要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背景为题材,代表作有《小学老师》《抒情年代》等。
4、《卖油翁》选自《归田录》卷一,欧阳修,字永叔。
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
六、文章主旨。
1、《阿长与<山海经>》作者以儿时对阿长情感态度的起伏变化贯穿全文,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既刻画了阿长好事粗俗、迷信可笑的一面,又凸显了阿长朴实善良、仁厚慈爱的天性,同时表达了成年后的作者对阿长既同情又愧疚,既感激又思念的复杂情感。
2、《老王》作者通过回忆老王窘迫的生活状况以及与老王交往的生活片段,展现了特殊时代背景下,老王与作者一家珍贵的友情,凸显了孤苦、微寒的老王纯朴、仁义、善良的品行,表达作者对人性之美的讴歌,对不幸者的关怀,对自身的反省,以及对命运的慨叹。
3、《台阶》小说以第一人称口吻讲述了“父亲”造台阶的故事。
塑造了一个老实本分、热爱生活、吃苦耐劳、坚韧不拔、追求生活理想的农民形象。
4、《卖油翁》文章通过讲述陈尧咨和卖油翁的对话和卖油翁酌油的故事,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同时也含蓄地告诉人们:即使有长处也不能骄傲自满。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知识点《竹里馆》全诗翻译:独自闲坐幽深的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幽深的竹林之中没有人知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主旨: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雅致、悠然自得的月夜独坐图,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以及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态。
1、《竹里馆》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句子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竹里馆》中表现诗人高雅的日常情趣的句子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3、《竹里馆》诗人选择“独坐”“人不知”的隐居生活,却不觉得孤独的原因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请赏析“独坐幽篁里”这句中的“独”字。
“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2、这首诗具体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雅致、悠然自得的月夜独坐图:诗人独自坐在茂密而幽深的竹林里,优雅的弹着琴,自在的长啸,周围静无一人,唯有月光心有领会的照耀着、陪伴着诗人。
3、诗人选择“独坐”“人不知”的隐居生活,为什么却不觉得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有他陪伴,向他倾述,所以就不觉得孤独。
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将它当知己,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澄净,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5、请简要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歌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思想感情和高雅的境界。
6、请谈谈全诗的写作特点。
用字造语、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就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春夜洛城闻笛》全诗翻译: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整个洛阳城。
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曲调,谁又能不萌生发思念故乡的深情?主旨:全诗扣紧一个“闻”字,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
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
1、《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一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春夜洛城闻笛》中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的诗句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3、《春夜洛城闻笛》中诗人由己及人,想到此时许多闻听笛声的游子,又有谁能不被唤起浓浓的思乡情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
试赏析诗中“暗”、“散”和“满”的表达效果。
“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散”字准确的表现了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地,勾出了多少旅人的情思。
“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2、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宛转悠扬的笛声飘入耳际,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3、前人评价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①寓意:惜别怀远。
②我同意关键之说。
只有理解折柳的象征意义才能理解此诗的主题。
用典,“柳”谐音“留”,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4、从诗的末句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从“故园情”三字可以看出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的思乡之情。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分析。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折柳指的是《折杨柳》曲。
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
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
“故园情“一词点明了作者内心的思乡之意。
《逢入京使》全诗翻译:回头向东望自己的故乡,路途遥远;满面泪水沾湿了衣袖,涕泪依然擦不干。
途中与你在马上相遇,想要写封信却没有笔与纸;唯有托你捎个口信,给我家里报个平安。
主旨: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安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抓住一闪而过的生活片段),抒写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1、《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