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基本知识一、新闻的含义新闻,是以宣传为手段反映当前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新闻是报刊、广播、电视经常大量运用的一种文体。
新闻,是消息、通讯、新闻特写、速写等体裁的统称。
二、新闻的特征1、真实性新闻,要求报道真实的事实。
人们通过这样的真实事实,可以洞察宇宙万象的恢宏,大千世界的风云,社会发展的趋向,生活演进的动态……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线。
如果新闻不是写生活真实的事实,那就不会取得人们的信任。
新闻中所列举的真实事实还必须是典型的,带有普遍意义的能反映本质和主流的真实事实。
2、实证性实证性,就是说新闻要让事实本身说话。
新闻反映生活的特殊规律,主要就是让事实本身说话。
写出确定事实的基本要素。
一般应交待清楚有关的人、事、时、地、因果、意义等要素。
3、及时性新闻既然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的报道和述评,那么就必须有新的事实,新的内容,表现出新的特点与新的意义。
否则,写人家已写过过人家早已知道的过时的事实、过时的内容,或者一条新闻写上十天半月才报道,那就不叫新闻了。
要突现新闻的“新”,就得要及时地捕捉,及时地采写,及时地报道。
可以说新闻是一种极重时效的文体。
新闻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迅速及时地采写与报道。
新闻是今天生活的快摄,是明天的历史,历史是昨天前天的新闻。
4、广泛性新闻是由新闻机构发布的,它是面向全社会,对广大群众传播最为广泛的信息形式。
正因为新闻具有这样的广泛性,所以新闻一经发布就会引起全社会广泛的关注,产生广泛的影响。
5、开放性由于新闻是不受空间限制的一种宣传形式,因而它具有冲破闭锁隔绝现象的开放性。
由于有了迅速灵敏的新闻传播,使当今世界每个角落发生变化的重要消息,能在瞬间传遍全世界,于是遥远的距离得以缩短,孤陋寡闻者得以开扩视野,居于斗室,足不出户可以了解宇宙星云,天下大事。
6、变动性新闻以生活中发生的具有新闻意义的事实作为归依。
而生活中的事实不断地有所变动,新闻所要反映的正是变动中的客观事实。
三、新闻的分类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
就其广义而言,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电视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体都属于新闻之列,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有的将速写纳入特写之列)等等。
狭义言之,新闻就是消息。
按广义新闻的体裁分类,大致可分为消息、通讯、特写、速写等。
按新闻传播的方式分类,可分为报纸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
四、新闻材料1、什么是新闻材料新闻材料只是采访所得材料的一部分,特指写入新闻作品中的材料。
新闻材料不等于采访所得材料。
2、新闻材料的分类在新闻写作中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都不可少,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1)从获取材料的方式分,新闻材料可分为间接材料和直接材料。
A 间接材料是新闻报道中运用最多的材料,就是别人提供的材料,记者的报道实际上是转述别人提供的材料。
从新闻事实到记者,中间经过一次转述者,叫第二手材料;经过两次转述者,叫第三手材料,以此类推。
需要注意的是,转述的次数越多,失真的可能性就越大。
因此,记者在运用间接材料时,要认真分析。
B 直接材料正是记者从新闻现场亲耳所闻、亲眼所见、亲身所感得来的,比起间接材料要真切得多,给广大群众的感觉也可信得多。
直接材料在报道中常常成为最重要、最生动的材料。
直接材料的优点是真实可信,生动形象,而且对间接材料还有订正作用。
(2)从材料性质分,新闻材料可分为言论性材料、新闻事实材料和背景事实材料三种。
A言论性材料,是指记者引述别人的言论来说明新闻意义、本质的材料。
B 新闻事实材料,是新闻报道中的主体材料,也是新闻评论中的主要论据。
构成新闻事实的具体材料包括事件的称谓、规模、形态原因、结果,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中的人与物等等。
C 背景事实材料,是指记者在报道中引用一些与新闻事实有关的历史事实或现实生活中的相关事实来衬托新闻事实的材料。
五、新闻背景1、什么是新闻背景所谓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现实环境。
能对新闻事实起到说明、补充、衬托作用的历史条件、现实环境,又被称作“新闻背后的新闻”。
2、背景材料的种类(1)从材料的性质内容角度分,背景材料可分为政治背景材料、经济背景材料、文化背景材料、地理背景材料等;也可以分为人物背景材料、事物背景材料等等。
(2)从新闻背景与新闻事实的时间和空间距离分,背景材料可分为纵剖面背景材料与横断面背景材料。
纵剖面背景材料,也就是历史性背景材料;横断面背景材料,就是现实背景材料。
第二节什么是新闻写作一、新闻写作的特点1、敏于捕捉新闻工作者,要写出好的新闻,就需要有敏于捕捉蕴藏在现实生活中的丰富而有意义的新闻题材的特长。
新闻工作者就是要追新逐异,并且着力于标新立异,新闻要力避老生常的依样画葫芦,力避不能敏锐报道与评述生活的陈腔滥调。
对生活中的种种“新异”,一般人往往习以为常、熟视无睹。
加之生活在前行的轨道中闪现的新光异彩,总是一掠而过瞬间便成陈迹。
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有敏锐的捕捉新异从而摄取新闻的能力。
这种敏锐能力不是轻易就能具备的,需新闻工作者有较高的思想理论修养,深入生活,留心各种各样的事情,将新的发现、新的感受、新的分析思考写进“新闻手记”。
这样的工夫下得越深,捕捉新闻的敏锐感就越强。
2、勤于采访新闻工作者的实践,主要是指采访的实践。
采访是一门专门的科学,采访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采访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
采访要顺利进行并获得理想的效果,就要拟写采访提要,找准采访对象,注意采访方式。
3、精于构思有了从采访中获得的真实情况,要拟定出切乎要旨的新闻稿,还要精心构思。
一篇新闻立什么主旨,选取什么材料表现主旨,材料的详略处理,先后安排等等,都得一丝不苟地精心构思。
这里的一个“精”字体现了写作主体的匠心独运。
4、疾于运笔如果有了材料,又下过一番构思的工夫,就得疾于运笔,迅速成篇,交付发表,这样才不致贻误时机。
运笔要“疾”,不仅仅是从时间上要求快,还要快中求好。
运笔之疾的能力,是从艰苦笔耕中获得的,只有勤耕不辍,才能有敏捷的才思,才能“妙笔生花”。
二、新闻写作的原则1、“用事实说话”原则“用事实说话”,就是通过报道事实向读者阐明某种思想和观点。
作者的倾向性通过事实自然地显示出来,而不是特意将它指出来。
西方新闻界提倡所谓的“客观报道”,还在新闻分类上提出纯新闻、硬新闻等概念,以强调用事实说话的原则。
对此,我们应有自己的分析。
首先,我们要指出,真正纯客观的新闻报道是没有的。
新闻作者报道任何事实,都不可能有自己的观点。
即使在文字上没有明显的倾向性,在题材的选取和应用上也必定有倾向性,不然,就无法解释他为什么选择某一事实而不选择另一事实,为什么对某一细节详细叙述而对另一细节却一笔带过或干脆不提。
自以为纯客观报道,其实是一种不露声色影响读者的技巧。
其次,我们对这种技巧持肯定的态度。
早在1956 年6月28 日,刘少奇同志在同新华社负责人谈话时就指出,我们“要学习资产阶级通讯社记者的报道技巧,他们善于运用客观的手法,巧妙的时,我们对新闻技巧的掌握还不纯熟,向西方记者学习的确是必要的。
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整套用事实说话的方法,下文将有介绍。
总之,我们虽然并不认同那种“纯客观”的说法,但我们却坚定地恪守用事实说话的原则。
2、精选事实,以小见大原则新闻写作者必须有一对慧眼,能在纷纭的现实世界中精选出最有价值的事实。
有价值的事未必就是大事,有时,一个小小的事实却能显示出整个社会的特点。
人们说,一滴水能映出太阳的光辉。
在新闻写作中,我们就是要努力地寻找能够出太阳光辉的这一滴水。
3、正反并举,对比衬托原则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时,新闻作者只需将今昔、正反等不同的事实组织在一起,读者自己就会通过比较得出结论。
4、集点成面,点面结合原则这里所说的“点”,指发生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的具体事实。
“面”,则是指整体的面貌。
“面”虽然是事实,但需要归纳概括,不像“点”那样具体客观。
要想充分地体现“用事实说话”的原则,集“点”成“面”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5、目击实录,再现场景原则在新闻叙事中,现场目击记、亲身经历讲述、口述实录,最具现场感和逼真性,也最能体现“用事实说话”原则。
这三种叙事方式的共同的特点是:首先,采用第一人称叙述。
作者或被采访者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的亲眼所见和亲身经历,提供给读者的是不容置疑的第一手材料。
其次,事件在“现在进行时态”中展开。
在这样的叙事中,读者能获得同步经历的真切感受。
第三,逼真的现场感,形象生动。
6、要言不繁,画龙点睛原则新闻写作提倡“用事实说话”,并不是一味地排斥议论。
相反,适当时候那种言简意赅,一语中的的议论,能够使事实更清楚、更完整。
在仅仅叙述事实不能准确传达意蕴,或者事实的内蕴过于隐蔽,不在一定程度上予以提示容易引起误解的时候,适当的议论跟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并不矛盾。
不过,在新闻中议论切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议论必须是从新闻事实中自然而然引发出来的。
不是离开事实的任意发挥,也不是在事实之外硬贴上一张理性的标签。
其次,议论必须是要言不繁、十分精练的。
传说张僧繇画金陵安乐四白龙,点睛后即飞腾而去。
新闻事实就是那龙,而其中的议论就是那龙,而其中的议论就是那点睛之笔。
这个比喻说明,有了点睛之笔,文章才能活起来。
同时也说明,点睛之笔,一点而已,文字上惜墨如金,十分简约。
7、适时引语,借口说话原则有时,新闻的作者也可以把自己想说的话,借别人的嘴说出来。
如果自己出面评论新闻事实,是主观的议论,但是将别人对事实的评论记述出来,就是一种客观报道了。
在新闻叙事中,这也是一种可取的手法。
需要注意的是,所引的别人的语言,必须是真实的、准确的,不得歪曲原话,不得断章取义。
第三新闻写作的语言一、什么是新闻语言新闻语言,是指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文字语言。
二、新闻评议的特征1、准确、简洁、鲜明、生动新闻写作中所需要的语言,是传播信息的语言、报道事实的语言、解释问题的语言、快速交流的语言。
因此,根据新闻写作的时效性(新鲜、快速、简短)与可读性(具体、生动、通俗其语言不但要具有准确性,还要具有简洁、鲜明、生动的特色。
这里所说的准确性,包括以下含义:(1)在时间、空间、形态、色彩等方面,语言与客观事物之间的高度吻合。
(2)对事物属性、特征——也就是“质”的判断尽可能没有偏差。
(3)对事物的数量、程度——也就是“量”的把握精确无误。
(4)排除主观臆断和以偏概全。
(5)慎用可能产生歧义的词语。
新闻语言的简洁、鲜明、生动具体体现为:A 它的受众多,它必须满足生活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大量受众对信息的需求。
B 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是“用事实说话”,即传播者的意图应该是相对隐蔽的,新闻语言还要做到不致使受众产生被人强迫的感觉而加以拒斥。
2、新闻语言要有时代感新闻语言生命力的一个重要牲是要有时代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