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熊购物课堂实录

小熊购物课堂实录

小熊购物课堂实录
横山第四小学李芳芳
〖教学目标〗
1.结合分步解决“小熊购物”问题的探索活动,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混合运算总“先算乘法,再算加减”的合理性。

2.会运用“先算乘法,再算加减”的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

3.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表示乘加、乘减等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运用“先算乘法,再算加减”的运算顺序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表示乘加、乘减等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习了加、减、乘、除的基础上进行的混合运算教学。

本节课可以分成四部分:一是在用画图和分步解决第一个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二是理解乘加混合运算算式每一部分表示的实际意义,体会“先算乘法,后算加法”的合理性;三是通过解决“试一试”中第一个问题,把乘加混合运算的经验加以迁移,体会乘减混合运算“先算乘法,后算减法”的合理性;四是借助找生活中的原型,沟通混合运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暑假生活结束了,你的暑假是怎么过的?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师:你准备好学习用品了吗?有一个文具超市刚刚开业,想去看看吗?
出示图片:
(反思学生在现实、有趣的情境中,会产生学习的愿望,提高学习兴趣,更主动地进行探索。

书中原来的情境是小熊购物(食品),也联系学生的实际,但购买文具的情境与学生实际联系更紧密些,那么学生的主动性也就会更好地发挥出来。

)
(二)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师:观察图片,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这个超市有日记本、橡皮、橡皮泥、笔、格尺。

生:我还知识了这些文具的价格分别是……
师:你想买什么?你能算出一共要付多少钱吗?是怎么算的?
(学生相互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

)
师:小明也来买文具,可是他遇到问题了,你们愿意帮助他解决吗?
出示问题:买3本书和1枝笔,该付多少钱?
(反思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

因此,我努力让学生学会看图,从中获取需要的数学信息,引发学生提出问题,从而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探索。

)
(三)探索交流,构建新知
1. 根据问题列出算式
师: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板书学生的不同算式,并让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生1:3×5=15(元),15+4=19(元);
生2:3×5=15(元),4+15=19(元);
生3:3×5+4=19(元);
生4:4+3×5=19(元);
生5:5+5+5+4=19(元);
……)师:这些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学生思考,并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算式的意思,是怎么想的。

其他学生分别对每种列式进行讨论,体会3×5+4是把3×5=15(元)与15+4=19(元)两个算式合在一起,用来计算总钱数的。

)
(反思将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对于学生不是很陌生,有很多学生能直接列出综合算式。

这样,将学生的不同算式列出来,结合情境大家一起讨论算式的合理性,对于学生理解综合算式与分步算式的关系以及如何将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是很有帮助的。

)
(评析把所有的算法都板书出来,使每个人都知道;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算式的思想,以重复、确认、澄清他们的想法,比较算式的相同和不同,引起思维的碰撞,使学生从更深的角度重新认识这些算式,这些都是促进讨论深入开展的有效做法。

)
2.脱式计算及运算顺序的提出
师:算式3×5+4,你们是怎么算的?
生:我是先算出日记本的价钱,3×5是15元,再加上一枝笔的价钱4元,所以得数是19元。

师:你们都能很快地算出结果,真好!老师也来算一算,3×5得15,然后加4,可我忘了用谁加4了,怎么办呢?
生:最好是先把15记下来,这样就不会忘记了。

师:记在哪里更好?
生:就记在3×5的下面吧。

教师板书脱式计算过程:
3×5+4
=15+4
=19(元)
师:这就是脱式计算。

3.独立进行脱式计算4+3×5
(学生先独立在本子上计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然后相互交流一下,有什么不同;接着,全班交流。


板书各种不同的算法,有:
4+3×5
=4+15
=19(元)4+3×5
=15+4
=19(元)4+3×5
=7×5
=35(元)师:以上这些算法,你们有不同意见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生1:第三种是正确的,因为4加3等于7,7再乘5就等于35。

生2:第三种不对,因为刚才我们已经算过了,得数应是19,而不能再是别的数了。

师:这样,我们举手表决一下。

(通过表决,只有生1还坚持认为第三种是正确的。


师:只有生1与你们的意见不一样,并不能说明他是错的。

如果你认为你们大家的对,谁愿意站出来说服他?
生3:我认为生1就是不对,不能先算加法,因为我爸爸告诉过我,有加有乘应先算乘法。

生4:我还知道,想先算加法要在有小括号时,要不然,就得先算乘法。

(这时,生1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改变。

)
师:你能坚持自己的意见,很好。

你和其他同学再分别想一想,你们先算出的分别是什么呢?
(学生小组内讨论,商量说服生1的办法。


生5:我们用3×5先算出的是3本日记本的价钱,再加上一枝笔的价钱4元,正好就是19元了。

那生1,你是先算什么的? (这时,学生都异口同声地问生1,你先算的4+3是什么呀?生1想了想,笑了说:我的算法错了,应该先算3×5,先算出日记本的钱数,才能算出总钱数。

)
师:那你们再想想,第二种写法对不对?
生:是正确的,因为这也是先算的3×5,也就是日记本的钱数,只不过15与4换了位置,得数也是不变的。

师: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在你们的合作下,这个问题终于解决了,老师为你们高兴!
(四)自我参与,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帮助小明解决了问题,你们真棒!现在也给你一个机会,可以任选超市中的两种文具,每种可以是一件,也可多件,但总钱数不能超过20元。

将你的解决方法列成一个算式,并在本子上进行计算。

(学生自由选择购物,列式计算,并交流。

教师深入学生中间,进行个别指导。

展示几名学生的算式,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购买了哪些文具以及是怎样列式计算的。

) (反思学生在自主的参与中,加深对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的理解,并灵活运用,解决购物中的问题。

)
(五)课外购物,实践延伸
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生1:学习了新知识――脱式计算。

生2:知道了有乘法、也有加法时,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生3:我已经能在购物时自己付款了。

师:以后去文具超市购买文具时,你们可要自己计算、自己付款了。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