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地下室防渗漏施工技术要点探讨 谢占辉

建筑地下室防渗漏施工技术要点探讨 谢占辉

建筑地下室防渗漏施工技术要点探讨谢占辉
发表时间:2019-09-09T15:27:14.1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作者:谢占辉
[导读] 摘要:为了提升建筑物整体质量,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安全与使用寿命,在工程设计与施工阶段要重视技术参数与技术要点,与此同时,要充分结合工程的施工环境及工程特点,做好地下室防水工程的施工部署,为建筑物的综合利用率与安全性能的实现做好充分的技术保障。

身份证号码:37131219870910XXXX
摘要:为了提升建筑物整体质量,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安全与使用寿命,在工程设计与施工阶段要重视技术参数与技术要点,与此同时,要充分结合工程的施工环境及工程特点,做好地下室防水工程的施工部署,为建筑物的综合利用率与安全性能的实现做好充分的技术保障。

关键词:建筑地下室:防渗漏:施工技术要点
引言
对于建筑来说,为了提高土地使用率而设置车库,或为了符合人民防空的要求而设置防空掩体,越来越多的建筑要求设置地下室。

要满足地下室使用的功能要求,保证其耐久性,防水性能尤为重要。

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工程的地下室会出现渗漏。

本文主要探讨地下室后浇带施工引起的渗漏问题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1地下室渗漏水原因分析
地下室渗漏与否,重点在于施工质量。

从施工方案的编制,材料的选择到施工段的划分、施工程序等各个环节,如控制不好都可能造成渗漏。

施工单位不重视特殊工程应采取特殊措施,没有针对地下室防水功能要求编制专项施工措施方案,仍按一般结构工程组织施工;关键工序质量控制不严,致使地下室结构防水性能达不到应有的作用。

1)施工前没有进行混凝土设计配合比抗渗性能试验(只作强度试验),抗渗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影响实际抗渗性能。

2)混凝土浇注前未进行供料速度(产量)与施工浇注需求速度关系的计算,造成因供不应求而不能连续浇注,致使前后浇注混凝土之间(尤其加早强剂)形成冷缝,从而产生渗漏通道。

施工缝留设不合理,出现凹槎;凿毛不规范,槽内清理不干净;二次浇灌时又不事先铺浆等。

均造成抗渗性能下降而引起渗漏。

3)钢筋密集处或预埋件集中处,未作坍落度调整并采用细石砼,仍用一种粗骨料和坍落度,导致下料困难,振捣不及或振捣不实,引起这些部位出现蜂窝、孔洞,形成抗渗的薄弱部位。

地下室墙壁支模用的对拉螺栓和预埋穿墙套管,未在中间焊接止水环片,形成渗水通道。

泵送混凝土浇筑段的上层砂浆较厚,没有另加碎石振捣,致使施工缝处混凝土比重较轻,直接影响结构抗渗性能。

2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总高度为79.6m,地上25层,地下2层,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地下室为二级防水等级,地下二层为人防层,3.5m层高;设备层为地下一层,2.1m层高。

工程量平面及立面工程量分别为1447m2、1475m2。

完成基坑垫层后即可进行底板防水施工。

3地下室防渗漏施工工艺
为更好地提升地下水防水施工质量,必须在充分掌握施工现状的同时,合理选择施工材料,只有在此前提下,才能进一步规范施工工艺。

3.1施工准备
根据施工规范规定,施工方案及技术交底需提前编制,并对所涉及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加以明确。

卷材选择应具合理性,且质量合格。

现场施工前,需稳固基层,避免出现松动、起砂等问题。

如基层表面突出部位,需及时清理。

完成防水保護工作后,应及时进行防水找平层设置。

为满足基层含水率需求,可将防水砂浆涂抹到基坑混凝土垫层表面,该材料配合比为水泥:中砂:无机铝盐防水剂=1:3:0.1,规定做好抹平、压光作业,避免出现空鼓等现象。

如蜂窝、麻面等出现于立墙外表面混凝土,需适当添加聚合物砂浆,做好填充刮平作业,阴阳角位置则需设置为小圆角。

如存在穿墙套管,需将法兰盘设置到套管两端,且做好固定。

施工前期,清理干净底板基层表面杂物,刮平凸起部位,且对其油污、铁锈等进行处理。

3.2防水混凝土施工
选取机械进行防水混凝土振捣施工,10~30s为振捣时间,不得出现漏振、过振等问题。

通常选取插入式振捣器作为墙体、厚板施工设备。

如混凝土坍落度较低,可适当添加水泥浆或减水剂。

混凝土终凝前需做好抹压施工。

随后做好养护施工,要求在14d以上控制养护时间,选取蓄水法进行基础底板养护,选取浇水法用于墙体养护。

拆模前需涂刷养护剂,合理控制涂刷厚度。

要求连续浇筑防水混凝土,极可能不留设施工缝。

特殊情况下,必须进行施工缝留设时,可选取跳仓法进行地下结构施工。

在剪力或最大弯矩位置不得留设墙体水平施工缝,可设置到高于底板表面的墙体。

而板和墙之间的水平施工缝可在板、墙接缝下方300mm以内位置设置。

且将孔洞留设到墙体位置,施工缝和孔洞之间的距离需控制在300mm以内。

浇筑水平施工缝或垂直施工缝前,都应将其表面杂物清除,随后涂刷界面处理剂,及混凝土浇筑施工。

选取遇水膨胀止水条用于垂直施工缝,要求在接缝表面设置止水条,且在60%以内控制7d膨胀率。

选取中埋式止水带用于沉降缝位置,保证埋入混凝土宽度等同于突出混凝土宽度,且做好固定工作。

3.3卷材防水层施工
3.3.1聚氨酯防水涂料施工
材料配制好以后,选取长把滚刷在基层表面进行均匀涂刷,涂刷过程中应保证厚度统一,通常以3到4遍作为涂刷遍数,第一层涂刷后,在5h固化后,基层不粘手的情况下,即可进行再次涂抹。

3.3.2卷材铺贴
保证基层平整、干净的前提下进行卷材铺贴,同样在卷材表面均匀涂刷胶粘剂,一般搭接部位100mm以内无需涂刷,完成涂刷作业20min后,当胶膜基层基本干燥,就可以铺贴卷材。

按照实际情况,可由一端实施,先将基准线弹出,卷材涂抹胶粘剂后可卷成圆筒形,随后将一根30×150mm的铁管插到圆筒中间,两人分别手持铁管两端,在一定部位固定卷材一端,随后顺着基准线铺开。

在卷材铺设时,应保证卷材伸拉合适,不得拉的过紧或过松,避免出现皱折问题。

随后粘结卷材接缝,且在100mm以上控制同层相邻搭接宽度,上下层接缝可
错开30%幅宽。

间隔1m在接缝位置进行少量粘结剂涂抹,当其干燥度满足设计要求后,可翻开搭接位置卷材,进行临时粘结固定,随后选取专用胶对卷材接缝进行粘结。

待聚氨酯涂膜固化后,将油毡保护隔离层铺设到平面位置,铺设固定时可选取聚氨酯混合料,避免混凝土浇筑出现位移问题。

完成上述作业后,可进行刚性保护层设置,也就是浇筑C20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避免油毡保护层被损坏。

完成涂膜作业后,可将聚乙烯泡沫塑料保护层粘贴到立面。

3.3.3复杂部位附加层铺贴
地下室外墙、底板阴阳角等部位需先进行附加层铺贴,随后大面积粘贴。

按照主材卷材厚度,确定阴阳角附加层厚度。

附加层卷材铺贴结束后,即可进行整体卷材粘贴。

粘贴防水层过程中,应按照“平面—立面、转角—大面”顺序进行铺贴。

完成铺贴作业后,待其质量合格,即可进行隐蔽验收,为防水保护层施工提供方便。

结语
综上所述,地下室渗漏水对地下室的正常使用影响较大,同时也会增加维护成本。

如果地下室混凝土结构长期渗水,一方面会使混凝土中的钙大量流失;另一方面会使混凝土中的钢筋锈蚀,从而破坏地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进而影响主体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因此,做好高层建筑物地下结构防水工作,不仅会给住户带来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而且还能有效延长主体结构的使用寿命。

要想解决地下室渗漏水问题,应先对地下室产生渗漏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出产生的原因,并对症下药,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地下室渗漏。

参考文献:
[1]朱昱菡.高层住宅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J].城市建筑,2013(18).
[2]张鹏飞.高层建筑地下室结构综合防水施工技术分析探讨[J].四川建材,2009(03).
[3]谭振军.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质量的防治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3(0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