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考点整理1.人文学科的两种类型理论是什么?答:为了行驶功能必须被转变成方法的理论;可以被直接应用的理论,在返回的过程中和其自身范畴出现的偏离。
2.乔纳森·卡勒的理论观是什么?(上届考的简答题)答:1)理论是跨学科的——是一种具有超出某一原始学科的作用的话语。
2)理论是分析和话语——它试图找出我们称为性,或者语言,或文字,或意义,或主体中包含了些什么。
3)理论是对常识的批评,是对被认定为自然的观念的批评。
4)理论具有反射性,是关于思维的思维,我们用它向文学和其他话语实践中创造意义的范畴提出质疑。
3.文学理论的性质是什么?答:1)文学理论在学科归属上可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
其中人文科学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历史学。
2)文学理论的对象包括读者,世界,作者,作品,有“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5个层面。
4.文艺学的概念是什么?答:文艺学是主要研究文学的性质和特点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的科学,属于人文科学范畴。
5.文学活动的四要素是什么?(上届考填空题)答:作品、作家、读者、世界。
6.文艺学有哪三个部分构成?(上届考填空题)答: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7.教科书或准教科书形态的文学理论是什么?(要举例)(上届考的简答题)答:1)反映论的文学理论教材模式例: [苏]毕达可夫的《文艺学引论》[苏]波斯彼洛夫《文学原理》[中]以群主编的《文学的基本原理》2)形式主义的文学理论教材模式例: [俄]托马舍夫斯基《文学理论》[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3)“基本问题”或关键词的文学理论教材模式例: [英]本尼特、罗伊尔《文学、批评与理论引论》[中]陶东风主编的《文学理论基本问题》4)文化论的文学理论教材模式例: [美]乔纳森·卡勒《文学理论》8.文学起源说有哪几种?(5种,前四种了解即可)答:1)巫术说原始时代的文学艺术创作均为原始巫术礼仪或者魔法的产物。
首先,原始巫术在举行仪式的过程中必然涉及到文学艺术活动。
其次,巫术仪式的一些活动也必然反映到文学活动中。
2)宗教说德国美学家格罗塞在《艺术的起源》中认为,艺术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宗教。
因为艺术在其活动过程中与结果中都存在着丰富的情感活动,追求情感表达就是艺术的目的。
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文学的发展明显受到了宗教的影响。
3)游戏说康德首先提出这一理论。
他认为艺术是一种自由的、愉悦的而且不带功利目的的活动。
这种活动类似于游戏这是因为,艺术给自身带来愉悦,并且在一种无目的的活动中达到目的,而手工艺活动则是一种劳动,具有强制性、目的性以及功利性。
后来,席勒发展了这种理论,提出文学艺术起源于“游戏的冲动”。
在席勒看来,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必须受到物质需要和道德意志两方面的约束,他们并不自由。
因此,人们利用剩余的精力创造了一个自由形式,这就是审美的游戏。
这种审美游戏只是为了探索自由而不具有实用目的,并且与物质需要无关。
4)模仿说模仿说是反映论的一个体现。
文学起源劳动说认为,艺术活动也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生产活动,艺术生产同人类的其他生产活动一样,必须具备社会物质条件和人的意识条件,而劳动对社会意识的产生,对于表现这种意识的物质媒介符号——即语言——产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首先,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其次,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再次,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最后,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9.研究文学起源的意义是什么?(2点)(上届考的简答题)答:概括来讲,研究文学艺术的起源主要有两方面的意义首先,研究文学起源不仅能够说明原始社会的文学环境,而且也说明文学在这些环境中所承担的功能。
其次,对文学艺术起源的追溯和探寻不仅在于分析现今的历史语境,更重要的是,它也是对现今文学所匮乏的维度进行反思,从而在古老的源头中重新发现再生的资源。
文学起源与发展的根本动力仍然是生产劳动。
10.文学最初的含义是什么?答:从中西方现有的各种典籍来看,“文学”一词最初的含义并不是今天这种含义,而是两外一些意义。
在中国,“文学”最初的含义是指包括典章制度在内的文献知识以及文献典籍或从事文献研究的学者。
在西方,“文学”的最初含义指“字母”或“学识”,这与中国的含义是相近的。
11.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观念是什么?(要灵活运用)(可能考材料分析题)答:魏晋南朝抒情文学空前繁荣,文学观念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概念的表述上呈现了鲜明的“纯化”倾向。
1)对于文学的文体特征的探讨带动了“文学”词汇含义的变化。
文学纯化的倾向集中地体现在文学的文体特征的探讨上,而正是对于文学性文体特征的表达,流露了经典性的文学观念,也形成了相应的文学概念。
2) 出现了文学理论著作并提出了“缘情”说与“文笔”说等理论观。
文学观念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专门性的文学理论著作的出现。
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嶸的《诗品》是这一时期文学理论著作的突出代表。
从这些各具特色的文学理论著作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什么是文学”的问题得到了空前深刻而丰富的回答。
12.西方哲学家黑格尔提出了哪三种艺术类型?(上届考填空题)答:象征型艺术、古典艺术和浪漫艺术。
13.新批评的特点是什么?(考大题)答:第一,极端的文本中心主义,彻底割裂了文学研究与社会历史和文化、与作者和读者、与社会效果等等的联系。
第二,对文学作品结构的分析较为深入细致,常常包含了某些辩证法的因素。
第三,以语义学分析作为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高度重视对于文学语言的研究。
第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较为紧密,他们的理论一般都能在文学批评实践中自觉地运用。
14.结构主义的内涵是什么?(上届考名词解释)答:结构主义批评是一种以文本为中心的各叙事要素及其整体的研究,属于广义的形式主义范畴。
它一方面认为文学意义就在于文学的语言结构自身,因而致力于对文本的叙事与结构要素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又对作品的原始模型或结构模式情有独钟。
15.王国维的“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是什么?(上届考论述题)答: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王国维对“有我之境”的论述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作者的浓重的主观感情倾注在所观察的客观对象之中,就如同欧阳修《蝶恋花》以及秦观《踏莎行》所描述的意境相似,这也如同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春望》里写的那样:“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而在《人间词话》中“有我之境”则为壮美。
“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是指主体的情志心态处于兴奋状态,并将自己的情感移加于外物,使得物具我情,物因情活,所创作的境界就呈现出浓厚的我情我意,所创作的情境也就是高度的自我化、情绪化的,处处体现了抒情主人公的强烈感情,也就是我们在分析作品时所说的寄情于物、托物言志。
这是以情写物,获得的是物的人化。
概而言之,王国维的“有我之境”充满了生命的悲剧意识,表达了创作主体情怀的一种悲壮美,“有我之境”中的情意是由创作主体某种激烈的现实感受,经过审美观照和形式转化而来的一种充分个性化而又具有深广包孕性,富含现实意义的审美情思。
王国维的“无我之境”用现在的话解释就是说,作者是在无意之中创作出这样的境界的,作者的情感表达得相对隐蔽,作者的心态闲静,融身体于外物,忘记自我,完全沉醉于外界的良辰美景之中,极力用白描的手法刻画外物的形态情势,让人能在悠闲的外物身上玩味出作者心中的那种淡淡的丁香般的香气,让读者折服于造化的独特魅力。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是用陶渊明以及元好问的有关诗篇来说明他的“无我之境”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16.20世纪西方思想的四种深度模式是什么?(考大题)答:1)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概念是意识形态。
简单地说,它认为我们根本看不到我们周围的世界的真实面目,而只是看到那些我们被教导着要看的世界。
2)精神分析:弗洛伊德的理论以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区分为基础,由此无意识被看作是处于歪曲的表象之后或之下的真实,而这种表象就是我们所谓的意识。
3)存在主义:各种形式的存在主义都建立在本真存在与非本真相区别的基础上;本真是一种位于为非本真所扭曲的状况之下的自我的真实。
4)符号学:我们已经看到的,索绪尔的语言概念以能指和所指的区别为前提。
语词或声音-意象代表着潜藏其下的理念或精神观念。
17.审美意识形态的概念是什么?(上届考名词解释)答: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
审美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中具有特殊性:它一方面被看作意识形态中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但另一方面又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与它们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因此,审美意识形态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
18.意识形态的七个内涵是什么?(上届考填空题)答: 1)错误意识2)领导权或阶级合法化3)物化4)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5)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理论6)支配权的意识形态7)语言上的异化19.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从关系的角度是如何界定美的形式的?答:从关系上来看,美是一对象的合目的性的形式,如果这形式是一个没有目的的表象而在对象身上被知觉到的话。
20.语言、话语、蕴藉的概念分别是什么?(其中一个考名词解释)答:1)语言:广义的语言可以有三个层面:语言、言语、话语。
狭义的语言指,包括语言系统的各种一般规则和信码,这是其所有使用者都必须共享的,只要它被作为传播手段而使用。
2)话语:话语不只是一个狭义的作为文本单位的语言学概念,话语建构了我们谈论的话题,界定了我们的认识对象,规定了我们有意义地谈论话题的规则。
一言以蔽之,话语乃是一种我们知识和认识的建构。
3)蕴藉:蕴藉指一种内部包含或蕴含多重复杂意义,从而产生多种不同理解可能性的话语状况。
21.韦勒克《文学理论》中指出符号与意义多层结构的意义层面。
答:首先,文学作品不是像人工制品那样的物质书写形式。
其次,文学作品也不是一种“声音的存在”,因为,不朗读出来或者不进行默读,文学作品依旧存在。
最后,他也不同意将作品等同于“作者的经验”或“读者的体验”。
文学作品本身与它的意向性内无关,文学作品就是那个现象学意义上的超验“本体”,即“符号和意义的多层结构”。
“符号结构”可以划分为三个层面:声音层面、意义单元和世界层面。
22.后现代主义的五个主题是什么?(上届考填空题)答:1)批判在场概念2)否定本原概念3)拒斥统一性4)拒绝任何先验标准5)后现代的基本方法论23.历史的总结是什么?(重点,全要考)(上届考论述题)答:1)文学概念是开放的:A.从我们梳理的文学观念的历史发展来看,文学观念中存在着一种历史主义和文学理论普遍性的相互交织制造了双重复杂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