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正云浅谈儿歌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的的运用浅谈儿歌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的运用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生活学习常规对孩子的一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儿歌是幼儿最早接触并喜爱的教育内容,以儿歌为载体的常规教育不仅促进了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更使幼儿养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 让幼儿在学习儿歌的基础上,掌握生活学习常规的要领,使常规工作的开展达到了事半功倍。
的效果
【关键词】儿歌幼儿园常规教育
【正文】
一、儿歌的内容及意义。
什么是儿歌,
儿歌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
它是儿童文学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
内容多反映儿童的生活情趣,传播生活、生产知识等。
常规教育是幼儿从家庭进入集体生活的“必修课”,也是教师做好课堂管理的“基本功”。
它能使幼儿生活有序、心情愉快,使教师带班轻、得心应手。
做好常规教育工作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要让幼儿积极发现并模仿美的行为,单纯说教效果是不理想的。
而儿歌作为语言艺术的一种,相比故事,更精练,更易于幼儿欣赏、接受和效仿。
而且,儿歌短小精练,可以让幼儿平时传诵,不断提醒幼儿什么样的行为是美的,对小班幼儿常规培养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儿歌对幼儿的常规教育有一定的意义。
首先,儿歌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情感意识。
孩子一天天长大,随着身体“日长夜大”,口头词语也在积累增加,此时,正是“学说话”的良机。
不失时机地利用游
戏教孩子念一些文质兼美,饶有情趣的儿歌,有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
通过儿歌的提醒,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儿歌有利于强化幼儿的行为习惯意识。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不断强化。
而幼儿园的孩子基本上还没有自觉意识,需要我们用儿歌反复提示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师则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三,教师要让健康儿歌伴随幼儿习惯养成渗透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内容要具体化、生活化,可操作。
让幼儿从小就依照健康的儿歌内容进食、睡眠、活
1 第 1 页
动,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打下扎实的基础。
对孩子的养成教育,一方面要运用儿歌进行教育,另一方面,更要孩子按儿歌的要求每天说到做到。
二、儿歌在各年龄段常规教育中得运用
俗话说得好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
”这里所指的“规矩”、“方圆”,则是良好的行为规范的泛指。
幼儿入园以后,一日活动的安排与家庭不同,它有时间的限制,有场所规定,有活动的规则和要求。
幼儿的一日活动带有明显的目的性、组织性和协调性。
这些活动的安排对于幼儿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有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小班:
小班幼儿年龄小,生活活动内容多又细,如何让孩子能够较快且正确掌握日常生活内容,建立生活常规呢,一学期以来,儿歌像一座宝藏,发挥了神奇的功用。
例如:新小班幼儿刚入园时,就要学习洗手,看上去是件简单的事情,可细化起来,不仅要学习打开水龙头,抹肥皂,还要学习搓手心和手背,如果一样样分开教,费时费力。
于是,我们以一首《洗手歌》代之,简易明快,一应俱全。
不但让孩子对洗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用较快的速度掌握了洗手的要领。
没多久,几
乎全班所有的孩子都能驾轻就熟的边念儿歌,边按其内容正确的洗手。
每天,我们都在洗手间里放上《洗手歌》“打开水龙头,小手冲一冲,关上水龙头,摸摸小肥皂,手心搓一搓,手背搓一搓,打开水龙头,清清水冲一冲,关上水龙头,小手甩一甩,再用毛巾擦擦干,看,我的小手真干净。
”为孩子们做了一个隐性提示,温故而知新,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之中根据儿歌引导的步骤完成了洗手。
小班孩子对于进餐,需要有较多的引导,不光是吃得慢、易挑食,还有些孩子不愿自己动手,甚至需要老师喂的。
于是我常常也会利用餐前时间,给他们念相关的儿歌:“白米饭,香喷喷,一手拿小勺,一手扶小碗,大口大口来吃饭,看谁吃得香又快。
”便会有一部分孩子领会了儿歌的妙用,进餐质量提高了许多。
对于刚入园的孩子,穿脱衣物、鞋子这些生活自理方面的技能,更是他们一个巨大的挑战。
于是我们沿用了一系列的儿歌,来促进孩子们掌握要领。
比如:穿裤子,相配儿歌也生动形象,即是站在孩子的视野来编排,“两只小脚钻山洞,左脚钻进左山洞,右脚钻进右山洞,呜,火车出来了。
”又比如叠上衣的儿歌亦是使用拟人的方法,“关上一扇门,再关一扇门,抱娃娃,抱娃娃,盖被子。
”如此一般
2 第 2 页
的儿歌在孩子学习生活技能时比比皆是,因而即使如我们这些新小班的孩子,也非常迅速的掌握了很多基本的生活技能。
同时,我们还给儿歌配上相应的相片,张贴在显而易见的地方,让教育隐藏在孩子的生活中,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益处。
中班:
中班孩子在小班常规教育的基础上,幼儿已经有了很好的常规习惯。
但是在一些自理能力方面,我们也可以开展相关的儿歌教学。
例如:在午睡的时候,幼儿上床后会边盖被子,边说:“小朋友要睡觉,小花被盖盖好,闭上两颗黑葡萄,天天睡觉身体好。
”这样利用儿歌的形式让幼儿知道基本的睡眠要求。
我还通过儿歌步骤幼儿学习穿脱衣服的方法步骤,如:
1、叠衣服:放平小衣服,左手抱一抱,右手抱一抱(向内折叠两衣袖)向我鞠个躬,衣服就叠好。
(以衣服的中间为界,向总结所在的方向折)
2、叠裤子:拉平小裤腿,左腿找右腿,弯弯腰,裤子就叠好。
”等等。
这样孩子们边说儿歌边叠指导自己按照正确的步骤整理自己的衣物,同时取得家长的支持,在家时也为幼儿多提供自己穿脱衣服、整理衣服的机会,使自我服务的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同时让孩子更积极的对待自我服务,减少了孩子等靠老师的现象。
大班:
大班孩子相对于中小班的孩子来说,除却生活活动,在一些日常常规的管理上,我们也使用了一些儿歌来引导孩子学习日常行为规范。
比如坐垫子时,老师会和孩子一起说“小腿一盘坐坐好,眼睛看老师,耳朵听听好,两只小手放膝上,做个聪明的小一休。
”儿歌说完了,全班孩子也都变身为小一休了。
而坐椅子,我们也一样有“大门小门关关紧”这样简单易懂的儿歌来鼓励孩子坐端正,颇具功效。
大班开始学习阅读,我们一样有儿歌来引导幼儿学习翻书的方法,“封面就像一扇门,看书先要打开门,轻轻捏住书一角,一页一页往后翻,看完书本关上门,封面还是朝上面。
”这样的儿歌充满了妙用,不仅让孩子学会了翻书的方法,而且让他们有了初步的爱惜书本的意识,一举两得。
一学期的实践,让我对看似简单的儿歌充满了感情,因为它的身上其实隐藏了很多教育的因素。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想我也可以根据孩子当下的情况,尝试随机地编念一些儿歌,来促进孩子的成长。
3 第 3 页
三、运用儿歌进行常规教育的注意事项:
教师利用儿歌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时则需要注意三方面问题。
第一,要会选择。
面对信息化时代,幼儿园的教材和参考资料颇多。
要根据小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源于生活、能丰富幼儿生活的健康儿歌。
如促进幼儿养成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新来的小朋友》、促进幼儿养成认真学习的《上课铃》和《我是好宝宝》、促进幼儿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洗手》和《小朋友爱清洁》等等。
第二,要会朗诵。
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教师应常常教小朋友朗诵健康儿歌,以提醒并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语言活动时,根据幼儿的特点将选择的儿歌运用具体形象的手段教给幼儿。
在日常活动中,在幼儿洗手、入睡、穿脱衣裤等过程中朗诵儿歌,让孩子熟练地掌握动作要领。
第三,要会创编。
幼儿园的孩子是好奇、好动、好模仿的,他们喜欢变化新颖的东西。
所以,我们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要会创编健康儿歌。
具体有:仿编儿歌——将原有儿歌中的元素换成幼儿熟悉的生活中的元素;创编儿歌——有创新意识和帮助幼精神,创编出更适合幼儿年龄的一日活动的儿歌,帮助幼儿熟悉活动常规、儿养成良好行为,促进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儿歌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和特有的形式,不仅符合幼儿好动、好学、好模仿、好游戏的心理特点。
而且易学、易会、易传,还能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的发展。
在对幼儿长期的常规教育过程中,我深深的体会到:对于幼儿的常规管理,儿歌的运用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以儿歌为载体的常规教育不仅促进了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更使幼儿养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 让幼儿在学习儿歌的基础上,掌握生活常规的要领,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常规习贯。
所以,应该充分重视和加以挖掘、开发和利用,让幼儿在儿歌的世界中愉快地成长,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2012.12《幼儿教育》王佩璟《用儿歌辅助教学
,3,《幼儿常规教育儿歌》4 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