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富县幼儿园孔红雁
【内容摘要】小学数学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相应也受到的一定的抑制。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已是重要的一项教学任务。
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发扬教学民主,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努力挑战传统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逐步培养,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学任务。
【关键词】数学培养学生创新主体课堂发展
【正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来引导学生主动地积极有创造性地学习,是当前小学实施素质教学的一项重要课题。
那么,怎样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发扬教学民主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学上只重视知识传授,忽视了创新意识的培养,因而也抑制了创新能力的发展。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可见,要点燃学生心中的智慧火花,培养创新精神,教师必须努力提供平等、民主的教学平台以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诱发创新意识。
1、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创新潜能。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只有教师相信学生能力发展的可能
性,才能发现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
只有我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创造条件,放手让他们去实践、去探索,他们的个性和才能才能得到发展,创造的潜能才能发挥出来。
2、鼓励学生敢说、敢想、敢做。
小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往往与创造性有着密切联系。
作为一名教师要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做一个引导学生探求真理的导师,引导学生积极地、主动思维,讨论,敢于质疑问难,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学生说的过程中要允许学生说错,绝不讽刺、挖苦学生,允许学生改变原有的说法和做法。
敢于否定所谓“权威”的结论,敢于“别出心裁”、“标新立异”。
对于能提出独特的、新颖的见解的同学要给予表扬。
这样会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创新学习的动力。
二、挑战传统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作为基础教育,虽然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但只要我们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环境,就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1、创建交流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是教师问学生答,在这种一对一的交流形式中,学生只能老老实实地坐着,规规矩矩地举手,耐心地等待发言的机会。
这样不但埋没了许多聪明学生的智慧潜能,还扼杀了学生自我发展的机会,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中,我提倡多向交流,使学生能够在一中幸福的体验中去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培
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既可以教师提问学生答,也可以学生提问教师答或学生提问学生答;多向交流既可以面向个体也可以面向学习小组。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节时,讨论一开始,就有学生向老师发问:“老师,为什么利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利用数方格的方法准确、简便呢?”也有同学向别的同学发问:“请你回答,要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呢?”……。
在中轻松活泼的多向交流中,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大脑极度兴奋,思维活跃,在问答与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得到了发展。
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通过相互交流,能够相互影响,互相激励。
2、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的再创造活动,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初步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学生接受知识并不是简单的接受知识,而应在情感体验、领悟和创造中学习,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实践活动等行为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在与原有的认识和经验的相互作用下,逐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从而获取知识,实现主动发展,也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也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因此,在教学中,要敢于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展开充分自由的讨论,邻座小议,分组讨论,积极交流,动手操作,合作激智。
组织数学实践活动等,把教学过程创设成个性发展.,合作交流的过
程。
例如,在教学统计图是,我先组织学生深入社会进行调查,收集有关数据,再利用收集到的数据启发学生制作统计图表。
结果很多学生制作出来漂亮而又有创意的统计图表,从而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通过主动实践和自身情感体验,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创新精神。
.
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经常组织实践活动,采取游戏,多媒体等新颖灵活的直观教学方法,通过调动学生的手.脑;口;眼;耳等多种感官,营造一种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创设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良好教育环境。
总之,创新能力是一种智力活动,需要一定的知识,同时它更是一种发现问题以及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
创新能力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
只要教师能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不地得到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2011版数学新课程标准》…………………………主编:史宁中《实效教学课件研制方法指津》………………………主编:李芒《学校高效教学管理》…………………………………主编:刘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