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校园欺凌安全教育课件
命令。 让受害者遭遇麻烦,或令受害者招致处分。 中伤、讥讽、贬抑评论受害者的体貌、性取向、宗教、种
族、收入水平、国籍、家人或其他。 分派系结党:孤立、杯葛或排挤受害者。 敲诈:强索金钱或物品。 画侮辱画。
案例回放
案例回放
案例回放
勒索财物,不给就拳打脚踢、威逼利诱 一位初一女生在玩游戏机时,同学跟她借币,她不肯,受到殴打,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 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 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 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 依照规定。 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 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 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欺凌行为
叫受害者侮辱性绰号;指责受害者无用。粗言秽语、喝骂。 对受害者的重复的物理攻击,身体或物件。拳打脚踢、掌
掴拍打、推撞绊倒、拉扯头发。 干涉受害者的个人财产、教科书、衣裳等,损坏,或通过
他们嘲笑受害者。 欺凌者明显地比受害者强,而欺凌是在受害者未能保护自
己的情况下发生。 传播关于受害者的消极谣言和闲话。 恐吓、威迫受害者做他或她不想要做的,威胁受害者跟随
严重性
不管是校园欺凌还是校园暴力,都会对 受害学生造成肉体或者精神上的伤害,构成 心理问题,从而影响人格发展,如:恐惧、 消沉抑郁、创伤后遗症、忧虑、失眠、胃痛、 吸毒、酗酒、自残、自杀.... 其他影响(常 常逃学、对老师不恭敬、寻求黑社会报复 等)。
视频2:15岁少年自杀记
校园欺凌(暴力)
伤害了谁?
根据教育部统计,仅今年5-8月份, 全国就发
二、校园欺凌的主要表现形式、 行为。
认识校园欺凌现象的三种形式
1、语言欺凌。语言欺凌主要指包括起侮辱性外号, 造谣污蔑等一系列对学生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 害行为。 2、力量暴力。力量暴力主要指包括校园凶杀、打架 斗殴、抢东西、强索钱财、毁坏物品等一系列对学生 身体及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力量暴力 在校园欺凌现象中最为普遍。受害者有可能导致反社 会人格的形成。对施暴者可能导致成人后走上犯罪的 道路,这些人很难获得社会的认可,社会归属感长期 得不到满足。 3、心理欺凌。心理欺凌主要指包括孤立,侮辱人格 等一系列对学生的精神造成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
严重影响被害人的身心健康。 造成受害者身体的损伤,遭受伤痛的折磨, 构成心理问题,从而影响人格发展,厌学、 逃学、抑郁、自残、自杀等等。
对校园欺凌(暴力)的处 罚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 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拒
Hale Waihona Puke 远绝离校
暴
园
力
欺
校
凌
园
认识校园欺凌(暴力)
一、什么是校园欺凌(暴力) 二、校园欺凌的主要表现形式、行为 三、校园欺凌的特点 四、校园欺凌的产生原因 五、如何正确应对校园欺凌?
相关新闻图片
相关新闻图片
相关新闻图片
日照某中学校园欺凌事件
一、什么是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 英文名称(bully)是指同学间欺负 弱小、言语羞辱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的行为等, 多发生在中小学。
脾脏破裂。
案例回放
以暴制暴 一个初二学生用一把削笔刀杀死两名同学,
刺伤四名同学。 据当地媒体报道,被刺杀的几名学生中有人曾
向凶犯索要“保
案例回放
以多欺少、以大欺小 因为简单的一句话,小丽误以为舍友小雪冤枉
自己 偷内衣,她和九名女生一起殴打小雪超过5个小时, 强迫其脱下裤子暴露下身,并用手机拍下施暴与
校园欺凌的危害
1、学校、老师 2、家庭 3、对方
4、 自己
扰乱学校、老师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影响 同学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给加害人、受害人双方家庭造成经济损失。 人的生命和健康是无价的,可以说:以
损害他人生命和健康为目的的欺凌行为是一种 最昂贵的消费行为。为此花上成千上万、几十 万、甚至上百万都不是什么希奇事。
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
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
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
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
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都算作校园欺凌(暴
力) 。
校园欺凌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目前, 我 国家还没有一个针对校园欺凌全国性的调查 数据,参照国外的调查数据:85%的女孩和 80%的男孩报告在学校受到过至少一次的欺 凌,10%-15%的学生曾经欺凌过他人,日本 一年当中所报告的校园欺凌事件有两万多 件,校园欺凌如此普遍。
群体性
施害方、施暴方往往是两人以上,当事 双方在实力上不对等。
隐秘性
由于校园欺凌多发生在课堂外,施害 (施暴)方在选择作案时间、地点上较为隐 秘,且事件发生后,多数受害学生选择沉默, 从而使此类事件不可预知。
反复性(演进性)
已知的校园欺凌事件多具有反复性,并 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伤害次数和程度也在不 断发生变化。
案例回放
老师言语、教育方式不当或因体罚学生,引发师生之间的 暴力伤害
一位高中老师,在课后批评教育了一名高二男生时因拍 了一下该男
生的肩膀,没想到该男生乘老师正在打篮球时,用早已准
三、校园欺凌的特点
多样性
对象多样性: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 老师之间,人员呈现低龄化。
形式多样性:生理侵害、人格侮辱、心 里伤害、网络传播等等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第四十三条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 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 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 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 岁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