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艺术欣赏作业3、4

艺术欣赏作业3、4

艺术欣赏作业3答案提示:一. 1B 2B 3D 4D 5D 6B 7A 8C 9B 10A二.1.(参见教材10—11)要点:艺术欣赏中之“再创造”,是指欣赏者……(P.10)首先,艺术欣赏是欣赏者发挥想象的客观基础和依据,艺术形象规定了欣赏者的感觉、想象体验和理解等认识活动的基本趋向和范围。

其次,欣赏者的审美活动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

只不过欣赏主体的这种创造活动是凭借艺术作品而开发的。

欣赏者在艺术形象的诱导下,结合本身的生活经验去想象,去深化情感体验,使艺术形象的生命在欣赏活动中更加活跃、丰富。

再次,艺术欣赏中的“再创造”和艺术家的创作各有特点,艺术欣赏中的想象虽受艺术形象的制约,却具有更广阔的社会内容。

“看人生是因作者而不同,看作品又因读者而不同”。

“再创造”的特点是:欣赏者的想象性;欣赏者的个性差异;欣赏者对艺术爱好的多样性。

举例略。

2.(参见教材28—30)要点:欧洲园林:几何式,构图、布局均衡匀称,井然有序,崇尚人工美;中国园林:自然式,诗情画意,崇尚自然,步移景移。

中国园林南北又有不同特色。

北方皇家园林规模宏大,豪华富丽;南方园林设计精巧,风格雅致。

两者都有独特的自然美和人文美。

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利用自然美,用水池、假山、花草、树木营造自然环境,讲究亭、台、楼、廓、榭,建筑形式美,与自然环境协调;二是采用楹联、匾额、碑刻、书画、题记等,营造文化氛围;三是含蓄深沉,平易精致,融风景美、艺术美、文化人文美为一体。

3.油画与国画在内容与表现形式方面有什么不同,它们在语言运用方面,是怎样突出各自的特性的?(书P36,复P30)材料和工具:油画是以油为调和剂调和颜料在经过制作的不吸油的平面上描绘而成的绘画。

其特点是颜料色彩丰富鲜艳,能够充分表现物体的质感、量感,能够传达物象所处空间的光线、色调和气氛,使描绘对象显得逼真可信,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中国画通常是指以水为调和剂,以墨为主要颜料的一类,又称"水墨画"、"彩墨画"。

中国画表现出变化无穷的线条情趣,以墨代色则表现了中国画独具特色的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内容与表现形式:西方绘画注重宗教与世俗,神话与现实;中国画注重描绘山水、花鸟、人物。

从表现形式方面,西方油画注重形与色,中国画注重线与墨;西方写实,中国写意;西方注重焦点透视,中国崇尚散点透视;西方油画带框,中国画卷轴,或用镜框承载装裱后的作品,且诗书画印合一。

(参见教材36)要点:除了工具、材料、表现主题的一般区别外,还有下列重要区别:(1)中国画尚意,西方画尚形;(2)中国画重表现、重情感,西方画重再现、重理性;(3)中国画以线条为造型手段,西方画则主要由光和色来表现物象;(4)中国画不受时空局限,西方画则严格遵守时空界限。

总之,中国画注重表现与写意,西画注重再现与写实,形成鲜明差异。

语言运用上,中国画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表现物象的形体质感,用墨色代替彩色,西方画主要用光和色来写实。

中国绘画的独特艺术魅力(1)中国画重视空白的运用,有“虚实相生”的效果;(2)中国画重视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以形写神”,讲究意境、神韵;(3)中国画与书法有很深的渊源,即“书画同源”、“书画同法”;(4)中国画与诗有相通之处,因而推崇“画中有诗”;(5)中国画还经常使用印章,是点缀,也增加韵味和美感。

4.(参见教材84--86)要点:(1)书为心画。

书法是一种心灵的艺术,是人的精神美的表现。

作为书法艺术的最高要求仍在于它的精神内涵,即书法所表达的意蕴、情趣。

(2)书肇于自然,书法是自然的节奏化。

唐张怀瓘论述书法与自然的关系是:“囊括万殊,裁成一相。

”书法的这种高度概括性,为欣赏者提供了想象的广阔的天地。

(3)鲜明地体现了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棗多样统一。

杰出的书法作品都是一个有生命的整体。

美在于整体的和谐。

书法艺术是在点画的运动变化中达到统一,是一种造型运动的美。

艺术欣赏作业4答案提示:一. 1C 2B 3A 4D 5A 6C 7C 8C 9D 10A二. 1.(参见教材97—107)要点:音乐是再创造的艺术。

音乐的表现有稳定性的一面,又有演绎性的一面。

演奏演唱的过程是对音乐的一次再创造。

同是一首乐曲,感受不同的演奏家在不同的生活阅历下,对作品的理解呈现不同的解释,或丰富多彩或迤俪迷人。

任何两位表演艺术家都不会表现得相同,没有创造就没有艺术。

对某些作品的争论,往往同二度创作有关,并非原作品变了,而是创作的变化。

二度创作可以给音乐形象带来很大变化。

音乐非常敏感,小小的变化就可以改变乐曲的表现。

任何艺术都没有音乐这样丰富的表现和演绎,留下的都是鲜活的。

争论的都难用语言表述清楚。

特殊的手段----变奏,以及由此手法作为主要手法,写的变奏曲,一个旋律,奏完后,再奏一遍,是原来的,又不是原来的,是原来基础上变化的,这是其他艺术没有的。

用原来的作品,重新改编,包含新的创造。

(这部分内容,教材的讲授很详细)怎样理解音乐是表现的艺术?音乐是表现的艺术。

它将来源于客观生活的思想感情,直接地披露出来。

音乐的音响是直接的感情载体。

我们欣赏音乐获得的“音乐形象”,是形成于头脑中的形象,是感情化、性格化的形象。

如《咱们工人有力量》,通过明快有力的节奏,棱角突出的跳进旋律,把获得解放后的工人的壮志豪情呈现在听众面前。

“音乐形象”是经过联想而形成于人们头脑中的艺术形象,是感情化、性格化的形象,表现性与再现性的互补。

音乐形象不是静止的,不是呆滞的,而是变化的、发展的形象,这种形象有鲜明的、强烈的感染力量。

从形象角度讲,音乐刻画不是一般的、具体的、事物的、外在的形象,音乐不可能具体描绘,即使是一些描绘性的、造型性的音乐作品,其音乐的描绘也只是相对的。

表现艺术与再现艺术并非排斥,任何再现艺术最终还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

摄影就是用镜头摄取事实,这是用艺术家的眼光摄取的,需要一种表达人的一种分析、一种理解、一种判断、一种情感的。

美术作品都是如此,是一种再现艺术,再现生活细节,但离不开表现;反过来讲,表现也借用再现手法,再现绝非具体描绘。

我们可以感受什么,但并不是看到什么就表现什么。

艺术修养、生活阅历不同,感受到的东西也不尽相同。

音乐艺术是作家对生活、自然景色有一种感悟,将感悟变成心灵的声音,表现出来,使你得到相应的感受。

音乐不能要求自己做不到的事情,音乐刻画形象不是具体的某一事物,只是表现而已。

2.(教材相应章节概括)要点:广义上说戏剧包括话剧、中国戏曲、歌剧、舞剧。

教材所说的戏剧,主要指话剧。

话剧在欧美各国常被称为戏剧。

戏剧与戏曲在表现与再现、时空建构、表演方式、戏剧结构等方面有各自不同的特色。

(1)戏剧重写形,戏曲重写意(写实性与虚拟性)。

戏剧情景是戏剧作品的中心问题。

在戏剧作品中,情景都是具体的、明朗的、清晰的。

就在演员进入角色所生活的具体情景中时,观众也同时进入角色所处的情景,并同演员一起进行“设身处地”的体验,因此,“真实感”是观众欣赏戏剧的一个重要价值标准。

戏曲“略形传神,以神制形”,是以追求神似来反映生活真实的。

戏曲所追求的神似是由演员通过虚拟,在想象中进行拟形创造,在创造的过程中调动观众的想象力,使拟形的创造得到观众的理解和认可,在演员和观众共同的意象中,完成反映生活的任务。

(2)戏剧艺术中,演员的表演艺术居于本体地位。

演员的表演,以体验为基础,以表现为目的,演员在体验的基础上,通过形体动作、言语动作、静止动作,再现客观生活。

戏曲则是演员按照艺术美的原则,从生活中提炼、概括出来的,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舞蹈化特征的表演程式,采用虚拟手法,反映生活。

(3)戏剧受到较严格的时空限制,完整的戏剧运动是在一个个场面的转换与连接中完成的。

它的戏剧动作具有对人的行动的摹仿性和揭示行动主体的心理活动内容这样的双重性。

戏曲在时空上较戏剧有较大的自由,它熔歌舞及其他艺术形式为一炉,以唱做念打为艺术手段,塑造人物,敷演故事,其表现手段是丰富的。

戏剧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主要是唱、念、做、打。

唱,指传情传声的歌唱;念,指有节奏感和音乐性的念白;做,泛指表演技巧,一般特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是传统武术和翻跌的舞蹈化,是生活中格斗场面的高度艺术提炼。

戏剧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是:戏剧动作,即形体动作、言语动作和静止动作。

形体动作指人的形体活动,是特定心理内容的外现方式,观众能通过演员一个个的形体动作,深入主体的内心世界,洞察其心灵的隐秘。

言语动作又称“台词”,分为对话、独白、旁白。

对话一是人物心理活动的外现,二是人物之间交往的一种方式;独白是剧中人孤身独处时直接对观众倾诉内心隐秘或披露内心矛盾;旁白是主体与其他人物对话之间插入的自语。

静止动作,在剧本中往往标示为“沉默”、“停顿”等等,在这瞬间,看似静止,但其内心却往往翻腾着思想、感情的浪涛。

3.(参见教材相应章节概括)要点:中国戏曲的程式化,是指戏曲演员的角色行当、表演动作和音乐唱腔等方面,都有一些特殊的固定规则。

唱必须严格遵守曲牌或板式的规范。

做必须严格按一定尺度进行。

念必须按一定的要求。

打必须按一定的套路。

不同的角色、行当,表演同一动作时,程式上有区别。

首先,戏曲演员的角色行当具有程式性。

根据角色不同的性别、年龄、身份、性格、等特点,戏曲一般都划分为生、旦、净、丑等四种基本类型,每种类型又可以派生出许多更加细致的角色。

如专指男性角色的“生”又可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而专指女性角色的“旦”,又可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老旦等;“净”又分为铜锤花脸、架子花脸等;“丑”又分为文丑、武丑等。

不同的角色在化妆、服饰、以及表演(动作、唱腔和念白)上,都有一些特殊的规定。

其次,戏曲演员的表演动作具有程式性。

戏曲的程式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规范化动作。

主要是指不同角色的戏曲演员在舞台上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式都有相对固定的格式,常用的程式性动作甚至还有固定的名称。

例如,“起霸”就是指通过一整套连贯的戏曲舞蹈动作,来表现古代将士战前整盔束甲的情景,又分为男霸、女霸、双霸等多种形式;“走边”则是表现人物悄然潜行的动作,有一套专门的出场形式和舞台行动线路,配合着音乐锣鼓来进行;“趟马”也叫“跑马”,使用一套连贯的戏曲舞蹈动作来表现人物策马疾行的情景,又可分为单人趟马、双人趟马、多人趟马等形式。

此外,作为戏曲表演基本功的“甩发功”、“水袖功”、“扇子功”、“手绢功”等,不同行当也都有一整套各自的程式动作。

第三,戏曲音乐,唱腔和器乐伴奏也都有一些基本固定的曲牌和板式。

例如京剧中,皇帝出场大多用[朝天子]等曲牌伴奏,主帅出场大多用唢呐曲牌[水龙吟] 伴奏等。

各种器乐曲牌都有自己特定的用途,分别用于不同场合,彼此不能混淆或替换。

例如[万年欢]曲牌用于摆宴、迎亲、等场合,[哭皇天]曲牌用于祭奠、扫墓等场合,都有严格的规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