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校老师师德个人总结与高校行政工作总结汇编高校老师师德个人总结本人长期坚持学习,政治思想方面。
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
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德高为范。
教书育人,学高为师。
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
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教师之灵魂。
日落而归。
天天如此,日出而作。
年年亦如此,一天天,一年年到底做了些什么,工作、学习、生活究竟有什么变化或提高。
今天,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课程改革的新标准、新要求,应该进一步加强师德修养。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
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在与家长联系上相互探究如何使学生发展的方法、措施,在交往中不收礼、不吃请、不叫家长办事,不进行有偿家教,赢得了广大学生家长的普遍赞许。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及时掌握党的工作重点方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
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不要遇难而退,要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
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
第1 页共10 页首先依法执教,学习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基本路线,自觉遵守《教师法》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保持高度一致。
其次爱岗敬业,热爱教育和学校,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第三热爱学生,关心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
第四严谨治学,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余,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科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第五团结协作,尊重老师,虚心学习,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第六尊重家长,认真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和配合,不指责备家长。
第七廉洁从教,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务之便函谋取私利,不乱收费。
最后,为人师表,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健康得体,举止文明礼貌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亲爱的老师们,我们要以陶行知先生“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守住心灵的宁静,建设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精神家园,不仅做为人民服务的教师,而且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让我们一起携手努力吧!高校行政工作总结一、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对于学校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学校于年3月成立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组,全面启动了学校“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编制工作组着眼于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形势,结合第4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0年)》精神,立足学校发展实际,按照“求真务实、科学谋划、突出重点、解决薄弱”的原则,经过前期认真调研、酝酿和征求意见,于年年底基本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下一步学校还将制定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国家化工作3个“十二五”分规划,把有关任务进一步分解落实。
“十二五”期间,学校将继续彰显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特色,走“强校之路,走开放之路,走和谐之路”,不断提高学校综合实力,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师范大学的进程。
此外,学校还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为契机,申报获批了两个国家试点项目(“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现代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
两项试点的全面开展将对进一步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完善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扩大社会影响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是学校的“立校之本”,多年来,学校始终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致力于实现国内一流的教育教学水平。
年,学校完成了历时两年时间,由校内外27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的本科专业评估工作。
根据评估结果,学校对10多个本科专业进行了调整,新成立3个本科专业,并重新修订课程计划,启动实施了“大类平台课”建设工作。
在此基础上,各专业进一步明确了办学定位和发展思路,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在本科教学和课程考核方面,学校积极开展了课堂学习与课后网络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试点工作,逐步推动学生课程考核由知识评价转向综合能力评价,由终结评价转向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引导学生向能力型、创新型的学习方式转变。
在实践教学方面,学校首批1800余名免费师范生进入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进行教育实习。
在为期1个半月的实习中,首届免费师范生表现出了很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质量地完成了一系列实习内容,教学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2018年是我校学生在一系列国内外的重大赛事中取得了优异成绩的一年。
在第21届温哥华冬奥会上,代表我国参赛的我校学生获得了两枚铜牌的优异成绩。
在我校承办的第3届“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理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中,我校学生表现优异,包揽了大赛所有组别一等奖。
这些成绩的取得体现了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三、学科建设取得突破进展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
年学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为适应国家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学校调整优化了研究生的培养结构,新设立了金融、保险等8个专业硕士学位点。
至此,我校现已有17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和1个专业博士学位点。
结合国家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审核工作进行调整这一契机,学校进行了新增一级学科点的申报工作。
在统筹规划,合理设计的基础上,学校自行审核申报了哲学等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以及法学等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为加强学科建设,学校组织开展了“211工程”三期中期检查工作,完成了《大学“211工程”三期中期检查报告》。
年,我校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继续得到提升,共有5篇论文成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另有11篇论文成为了吉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在研究生招生和培养方面,学校多措并举着力提升研究生的培养水平。
为进一步完善博士生招生办法,学校制定出台了《XX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办法》,开展了对在岗博士生导师的考核工作。
结合国家关于免费师范生攻读教育硕士的政策调整,学校研究制定了免费师范生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方案。
并与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合作,进行了教育硕士网络课程学习平台的开发。
为强化我校教育硕士的教学实践技能,学校开展了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实习,举行了研究生教师技能大赛。
四、科学研究呈现良好势头2018年,学校科学研究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科研项目获取能力显著提升,科研经费实现了快速增长。
在文科科研方面,学校作为第一申请单位共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49项,获批经费3274万元,其中纵向课题182项,经费达1813万元,较XX年增长了76%。
学校在社科重大项目申请中再次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主要国家高中数学教材比较研究”、“中国农村教育调查年度报告”3项课题分别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类重大招标课题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报告咨询项目上竞标成功。
学校全年共发表文科学术论文1137篇,其中CSSCI以上级别论文746篇,占论文总数的62%。
发表艺术作品278件,其中国家级作品35件。
年末检索到的文科AHCI&SSCI为5篇,ISTP、ISSHP、EI为28篇。
年,学校的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和农村教育研究所两个研究基地顺利通过教育部评估,进入到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下一个5年建设规划。
在理科科研方面,去年,我校共获批各类科研项目221项,合同经费总额6425.9万元。
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幅增加,达到63项,资助经费2222万元,同比增长38.5%,再次创造了我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数和经费数的新纪录。
科技论文质量和影响力继续稳步提升。
在SCIE检索收录的461篇论文中,高于学科平均影响因子的论文206篇,比上一年度增加50篇,占SCIE 总篇数的44.7%,增长了13.3%。
XX—XX年SCI光盘版检索收录的我校科技论文年被引用787篇,同比增加134篇,增长20.5%,在全国高校排名第28位;被引用次数共计3421次,同比增加725次,增长26.9%,在全国高校排名第20位。
此外。
去年我校有1篇论文入选了XX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实现了我校学术论文在此领域的突破。
2018年,学校共获得6项教育部和吉林省科学技术奖励,其中1项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年,学校的科研基地布局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学校新增了2所省级重点实验室,“植被生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省中药生物工程重点研究室”也以良好成绩通过了主管部门评估。
此外,在年我校有5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建设项目超额完成建设计划既定任务,通过了主管部门的验收,正式授牌。
2018年,学校进一步加强了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教师专利申请数量稳步提升。
全校共计申请专利41项,其中发明专利38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取得授权专利22项,这其中发明专利为15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
我校还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第4批“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了学校科研资源的开放共享,学校联合分析测试中心、电镜中心以及各学院实验中心建立了“大学分析测试网”,实现了大型科研仪器的开放共享、网上预约,有效推进了科研基地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五、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着力推进“高端人才计划”,师资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提升。
全年共聘任“东师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和教学名师17人,19名青年教师被遴选为青年学术骨干,1名教师成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另有2位教师当选为第6届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委员和学部委员,7位教师当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组成员。
学校全年共引进和补充教师78人、补充其他专业技术人员10人。
其中博士或具有副教授以上职务教师60人,占补充教师总数的76.9%。
具有外校学缘的教师达到45人(其中归国博士8人),占引进教师的57.6%。
六、学生工作成效显著学校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导向,着力推进全校学生工作,优化学生工作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