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上海市闵行区龙茗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四制)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上海市闵行区龙茗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四制)

龙茗中学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积累运用(4分)1.下列四组词语中,全是名词的一组是()(1分)A.脚步诀别鱼塘啄食B.菜畦绿萍喉咙白颊B.发髻趣味传授信服 D.质朴淡雅絮叨静默2.选出下列选项中不是敬辞的一项:()(1分)A.劳驾B.见教C.高就D.赐教3.下选项的数字中,是确数的两项是()()(2分)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岁寒三友B.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D.三思而行二、文言文(27分)(一)默写(10分)4.潮平两岸阔,。

5.,随军直到夜郎西。

6.,非宁静无以致远。

7.学而不思则罔,。

8.《观沧海》一诗中,“”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孕万千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怀、昂扬的精神和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观沧海》(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4分)天净沙·秋思元代: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9.本曲中,“”是秋天独有的景象。

(2分)10.下面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2分)A.全曲写了夕阳下的九种景物,描绘出一片萧瑟凄凉的秋景。

B.首句展现的萧瑟景象,与断肠人的心境相吻合。

C.“小桥流水人家”与作者追求悠闲的士大夫生活相映,反衬了作者漂泊的伤感。

D.枯藤、老树等有形之物,与无形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

(三)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7分)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1.本文选自《》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13.杞人前后的心理变化是(2分)——疑惑——14.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讽刺了那种无端担心,旦缺乏最起码的常识和经验的人。

B.讽刺了那种忽视祖祖辈辈的生活经验,为了一件从未发生的事而庸人自扰的人C.讽刺了对一件事情认识不足,了解不够,难免产生畏惧的人D.告诉了我们不要因无端的事情而产生不必要的担忧。

(四)阅读下文,完成15-17题(6分)《论语》选读①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②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③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8)有道(9)而正(10)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子罕》)注解:(1)由:孔子学生,姓仲,名由,字子路。

(2)诲:教诲,告诉。

(3)“知”通“智”,智慧。

(4)岁:年。

岁寒: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季节。

(5)然:这样。

(6)之:不翻译。

(7)凋:凋零。

(8)就:靠近、看齐。

(9)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10)正: 匡正、端正。

1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 (2分)居.无所安16.用代汉语翻详卜列句子(2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7.如何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一则所包含的道理? (2分)三、现代文阅读(23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8-20题(9分)猫①冬天的早晨,门口quan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

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

它伏着不去。

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

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领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

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

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

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蝽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

三妹有时也追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儿只小猫那样感兴趣。

有一天,它固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②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那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情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③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美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

委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乌笼凝望着。

④妻道:“张神,留心猫,它会吃鸟呢,⑤张钾便跑来把猫捉了去。

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⑥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笔板上都是血。

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⑦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⑧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⑨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望望着,我早就叫张神要小心了。

张神!你为什么不小心?”⑩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⑾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

大军都去找这可度的猫,想给它以一顿越成。

找了率天,却没耗到。

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遍”了。

(12)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13)(13)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实详,嘴坚好象还在吃着什么。

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想气冲天,拿起楼门赤倚着的一根木棒,道过去打了一下。

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达到屋儿上了,(14)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成得还没有快意。

(15)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

”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16)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17)我很想补教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18)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

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19)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20)自此,我家永不养脑。

18. 根据拼音写汉字(1分)quán伏( )19. 根据选文,完成下列表格(4分)20. 请比较A、B句,说说它们表情达意上的区别,(4分)A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B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通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虚待,都是刺我良心的针。

(二)阅读下文,完成21-25题(14分)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冯骥才①雌也纳人的骄傲与福气之一,是他们生活在层层叠叠的绿色包围之中。

森林不单是维也纳人度假游玩的去处,平日黄昏人们也常常驱车到城市东北角的卡伦堡山上,能开肺叶,张开嘴巴,大口吸吮林海数发出来的清新、湿润,凉意和充沛的氧气。

放眼远眺,绿海无边,每一棵树都是一朵绿色的浪花,多少树才汇或这海样无边无际的森林?推也纳人整天眼睛被城市的并元并彩所就感,此刻觉得绿色真是一种净化眼睛和心灵的颜色。

②所以,维也的人喜欢绿色。

绿色的家具,富丽、墙堡、器三都是常见的:业溪淘一带专门使制一种带有绿色不级的陶式,是奥地利最富特色的民间工艺之一:这里的男人还爱穿绿色西服,打绿色领带,就像温暖的澳大行来的男人们爱穿的红色的村彩一样。

③世人只知道这片森林受益于施特劳斯的名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而名扬天下,引来千千万万旅游者,为这座城市赢得外汇。

哪里知道维也纳人与这片森林生命攸关,互急互助,相依相存,因两才给了那位“圆舞曲之王”以创作的灵感、冲动和深情。

④维也纳森林到底有多大,有人说面积四十平方公里,有人说方圆百里。

其实这个被称做“森林王国”的奥地利,拥有370万公顷森林,整个国家土地的百分之四十四被森林所覆盖。

处处森林相连,谁能找到这维也纳森林的边緣?⑤一出城市,到处是这样的景象:向阳的山坡上,林色鲜翠;背阳的山坡上,森森然像一片理伏在那里披甲戴盔的兵阵。

森林之间是大片大片的开满鲜花的牧草,很难看见土的颜色。

维也纳森林是指维也纳城市近郊一带,地势最高不过海拔四百来,很少针叶树,多为国叶林,榆槐按桐等数十种树木,交相混杂,每逄春至,树上开花,小鸟欢叫,各种野生小动物奔跃其间。

这感觉与南部茶罗尔州那种高山峻岭,松柏参天,雪溪喷泻,全然两样,这里的森林清断梁和,温文尔雅,例与维也纳这个城市的味道更相调和。

⑥森林不单使人赏心悦目,呼吸舒畅,排除烦恼,它还神奇地调节着气温。

在维也纳,无论太阳怎样灼热,只要钻到树荫里便立则清爽宜人。

这感觉异常分明。

“太阳地”和“荫凉地”,好似两个季节:中午与罕晚,温差非常分明。

即使炎夏时节,日落之后,空气会很快凉夷下来,维也纳人在夏天夜里也要盖枝子睡觉,特别是一场而后,天气如秋:气候多变,穿表常跟不上变化。

有时风起雨过,那些等候公共汽车的人群,可谓千奇百怪。

有的依然穿背心光膀子,有的已经穿上毛衣和皮茄克。

北种奇现,很像中国北方的“二八月乱审衣”,但这里却是“五六月乱穿长”了。

⑦我在游览维也纳邓外一座皇家猎官时,康然风雷交加,大雨疾障,忽见大片草地冒起浓滚白潮,林间更是烟家飞扬,很是壮观。

这种景象以前很少见到。

导游告诉我,这因为森林和草地吸收阳光的热量,冷而一流,顿成烟雾。

我才深知森林与草地作用的非凡。

⑧维也纳人明白,宜人的气候不只是上帝的思赐,史由于祖租辈辈对这种恩喝储加珍爱。

早在1852年奥地利统须布了(森林法》,一百余年,沿用至令。

这实际上就是严福的森林保护法,科学性与应用性结合得很完美,比如来化,伐体的郎才林本的空地,工是需安阳元计,只没在环支订业长之人,苏以,天地利人从来不缺乏本材,也不缺乏绿色。

⑨如果留心规察,还会发现维也纳人对房前屋后的草地就像时居的地毯一样交情,你服牌发现一小块结草,他们县至不肯使用汽本里的空调,担心度气沙染军木与空气在这个百万人口的大城市里,无论何处,保日一看,总有鲜桃的花木在视野之内:放眼望去,空气逢明,视线无阻,只要日力所及,那些远远站在楼顶上的一座座难像的面孔,都能看得一清二楚,绝无尘烟障..--这样,各种各样的鸟儿就像在维也纳森林里一样,无忧无虑地生活在干楼万宇中间。

⑩一天黄昏,我在城市公园正兴致勃勃欣赏露天音乐会,忽然大厅顶上发出声声异祥鸣叫,音调似猫,其声宏大。

扭头望去,原来是一只大孔雀站在上面。

孔雀是遥强好胜的飞禽,她要与乐队一比高低。

这引得欣赏音乐的人们都笑起来,但没有人驱赶孔雀,乐队更起劲地演奏,随后便是乐队与孔雀边奏边唱,奇妙之⑾还有比这表达大自然与人类和谐与录密关系的更美好的项敬吗?21.拥有层层叠叠的森林是维也纳人的顺做与福气,其原因是(2分)22.22第④自然段中用到了一系列的数据,其作用是(2分)23.作名对维也的森林特点的仅写从四个方面展开,请简要概括。

相关主题